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弗密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将翻译研究聚焦于翻译目的的选择上,认为翻译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目的决定的。从中国佛经翻译入手,探讨目的论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翻译批评作为联系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与翻译教学密切相连。翻译批评主体,客体以及批评标准具有多样性,这赋予了翻译批评多元特征。在翻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能成为批评主体,展开批评实践,共同确保翻译教学有效进行。以翻译批评的多元特征入手,探寻翻译批评与翻译教学的联系,以期得到翻译教学启示。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就出现了文化转向,文化与翻译随之被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从此翻译不再是单一的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更代表着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众所周知,翻译策略的选择对于翻译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就成了众多翻译者必然要经历的阶段。通常情况下,翻译策略的选择主要是由翻译活动的复杂性决定的。翻译是在翻译者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进行的再次表达,所以翻译者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翻译的质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傅东华所翻译的《飘》为例,对翻译策略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清末法律翻译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期间法律翻译的数量、质量都在逐渐提高,法律翻译所涉及的法律门类也逐步齐全;与此同时,清末法律翻译标准和翻译方法等理论性知识也在不断发展,并对法律翻译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清末法律翻译活动当中,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实现了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的日益进步推动了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翻译过程,有效提高了翻译质量与效率。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将计算机辅助翻译纳入翻译课程体系,在当前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相似文献   

7.
由于品牌的特定功能,品牌翻译一直是众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领域。"框架"概念来自认知语言学,翻译学者引用了这个概念形成框架驱动翻译法。本文主要讨论了框架驱动法在品牌翻译中的运用,并提出翻译策略,旨在更有效地实现品牌翻译的特定功能与原则。  相似文献   

8.
书名是一本书的眼睛,书名的翻译是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极具有创造性,是翻译实践中的一个挑战,同时具有很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基于语言翻译活动的标准,文章通过举例讨论了书名翻译的标准和原则,阐述了书名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欧美电影进入了中国市场。因此,电影翻译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常见的翻译形式之一。随着电影翻译事业的蓬勃发展,人们愈发意识到好的电影片名翻译不仅对电影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且对观众起到了良性引导作用。本文从实例出发,探讨了电影片名翻译的翻译策略以及中国两岸三地片名翻译差异化的成因,以期为中国电影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后的大学英语四级增加了翻译部分的比重和难度,不仅考查学生的翻译水平,同时也检验教师的翻译教学能力。本文系统总结了翻译新题型的核心考点,从翻译标准的角度探讨如何改善翻译课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翻译行为日益趋向多元化,传统的翻译理论难以充分的解释各种复杂的翻译行为。功能派中的"目的论"翻译理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翻译视角—用目的决定方法。这也为广告翻译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翻译标准,摆脱了传统的“等值论”的翻译标准的束缚,强调了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是对翻译标准的新评价,同时对不同目的的翻译实践活动和翻译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推动了翻译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概述了文学翻译与注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英美文学翻译的影响因素,总结出地域文化差别、语言架构与思维逻辑的差别、宗教人文的差别。根据不同影响因素,提出了注重双方文化的差别,实现文化融合、语建构翻译思维与翻译手法、形成合理翻译策略的三种不同翻译手段,以增进跨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翻译意识对于提升学生翻译能力具有突出的意义。翻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过程,有必要从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就进行培养。但是,目前基础英语教学阶段普遍存在忽视翻译意识培养的问题。本文从提升学生翻译意识出发,讨论了英语基础教学阶段翻译意识培养的路径,并就如何做好英语基础教学和高校翻译教学的衔接提出了看法,以期促进学生翻译意识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奈达提出的动态对等翻译原则,德国功能学派的翻译目的论为商标翻译研究开启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翻译目的论的原理为理论框架,从商标翻译的目的性出发,分析了英汉商标的构词来源,结合跨文化交际的实际情况,指出英汉商标翻译宜灵活运用直译、音译和意译等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6.
功能翻译理论从功能和交际的角度研究翻译,对翻译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通过研究该流派四个颇具里程碑意义的理论———文本类型理论、目的论、翻译行为理论、功能加忠诚原则,详细分析了功能翻译理论中彰显的翻译主体间性思想,从而为功能翻译理论指导翻译主体间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本科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可谓"百花齐放"。这些教材大部分是以翻译技巧为主要内容,用不同形式呈现出翻译"怎样译"的问题,从而出现了翻译技巧杂乱无章、翻译理论稀缺罕见的现象。本文以两本常见的翻译教材为例,指出翻译技巧的选用和翻译理论的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8.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给翻译教学提供了新的视野,也为大学英语延续性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拟构的大学英语延续性翻译教学活动分为三个连贯性阶段,注重学生翻译认知活动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翻译的主体性、体验性和创造性,为解决传统翻译教学的一些问题和弊端,提出了较为具体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译者在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上存在语言能力的不对称性,那么译者进行顺向翻译可能要比逆向翻译更容易取得成功。虽然顺向翻译是较为理想的翻译模式,但是实际上由于各种原因,存在大量的逆向翻译活动。这些逆向翻译活动满足了翻译的实际需求,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翻译界应重视对逆向翻译的理论研究。汉英翻译人才的培养应重视顺向英汉翻译和逆向汉英翻译之间的差异,使逆向汉英翻译学习者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双语水平,加强双文化意识,拓展百科知识,有意识地努力减少这种差异,从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雅明《翻译者的任务》作为乔治·斯塔纳所勾勒的翻译的第4个时期的开端复制了这个时期关于翻译的言说,然而它自身同样处在翻译的境遇之中。按照德里达与德曼对本雅明的解释,翻译自身形成的是一种债务与失败的关系,而这表明了翻译自身不可翻译的特征,而这正是翻译的根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