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基于国家治理理论,对我国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家治理背景下我国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发展存在制度供给难以满足需求、制度执行效率不高、创新动力不足等困境.研究认为,通过完善制度保障,提升服务效应和创新动力,从而推广符合我国国情的重度残疾人康复体育体系是我国残疾人体育治理体系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以权力、动力和压力的三中心治理主体为研究对象,探讨治理主体结构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治理主体的研究现状、三中心治理理论的提出以及权力动力和压力中心功能定位等方面入手,研究分析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三中心治理主体的结构问题.结论认为:科学地划分公共体育服务的权力、动力和压力中心的三中心治理主体,分权使得治理主体或中心边界清晰,民主让治理主体拥有自由决策权和竞争,更易公共体育服务市场获得繁荣,法制约束体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摘要: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以来,对“治理”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学术界的重视。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体育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不仅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的要求,顺应国际体育治理理论与治理实践所提出的时代要求,更是我国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从治理及体育治理的概念着手,探讨了体育治理对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现实意义,系统梳理了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体育治理体系,推进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1)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全局高度统筹体育治理体系建设;2)坚定依法治体,扎实推进体育法治建设;3)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发挥其在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4)坚定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5)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以全球眼光吸收借鉴国外体育治理有益经验。以利于不断完善我国体育治理体系,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体育领域的善治。  相似文献   

4.
围绕我国老年体育治理的政府边界这一议题,梳理了政府边界与老年体育二者的逻辑关系以及中外政府边界理论内涵,认为:①区别于国外理论,我国政府边界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维护人民权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维度探讨政府治理依据,并以政府权力、职责边界为支持构建起政府治理体系。②政府边界视域下我国老年体育治理逻辑涵盖3个维度,包括:基于价值—权力学说,需要在价值上以体育权利捍卫老年体育参与者的主体地位,进而明确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下的法定权力边界;基于职能学说,需以产业发展完善老年体育市场化供给,厘清老年体育市场中的政府职能边界;基于关系学说,则需以体育的健康属性完善老年人的公共健康促进体系, 明晰老年体育治理政府协作中的部门职责边界。③政府边界视域下我国老年体育治理的研究展望:通过基础性概念的理论溯源与层次建构来梳理该研究领域的要素和结构,提升研究张力;通过分析影响机制、识别和评估结果效应来厘清要素间的动态发展机理,强化研究解释力;通过理论体系本土化来适配中国特色的老年体育治理问题,促进研究系统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摘要:在我国深化体育改革的背景下,体育社团进入体育治理体系、成为体育治理的主体是必然的趋势,体育社团社会责任体系构建对于推进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社团社会责任的理论渊源及五位一体社会责任体系构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体育社团在分享治理权力、资源的同时,也应当积极主动分担相应的责任。体育社团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不仅要关注体育社团自身发展和利益相关者的需求,还应当符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关注我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相一致。提出了体育社团社会责任体系是由包括体育社团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文化责任、社会建设责任、生态文明责任在内的5个子系统构成的五位一体社会责任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为更好的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协同主体作用, 从元治理理论视角,探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改革路径。研究认为:元治理理论具有指导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适用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正面临结构性缺位、能力不足、角色和职能模糊、政府元主体角色与功能发挥不足等现实困境,需要从 3方面改革推进。一是,通过制度供给、制定发展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元主体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培育和引导。二是,通过发挥理念引领、信息手段、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等合力,提升体育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通过提高公益意识、专业化水平、完善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强化组织公信力等,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能力。三是,形塑定位准确、互动良好的政社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围绕我国老年体育治理的政府边界这一议题,梳理了政府边界与老年体育二者的逻辑关系以及中外政府边界理论内涵,认为:(1)区别于国外理论,我国政府边界理论内涵是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维护人民权利、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维度探讨政府治理依据,并以政府权力、职责边界为支持构建起政府治理体系。(2)政府边界视域下我国老年体育治理逻辑涵盖3个维度,包括:基于价值-权力学说,需要在价值上以体育权利捍卫老年体育参与者的主体地位,进而明确老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下的法定权力边界;基于职能学说,需以产业发展完善老年体育市场化供给,厘清老年体育市场中的政府职能边界;基于关系学说,则需以体育的健康属性完善老年人的公共健康促进体系,明晰老年体育治理政府协作中的部门职责边界。(3)政府边界视域下我国老年体育治理的研究展望:通过基础性概念的理论溯源与层次建构来梳理该研究领域的要素和结构,提升研究张力;通过分析影响机制、识别和评估结果效应来厘清要素间的动态发展机理,强化研究解释力;通过理论体系本土化来适配中国特色的老年体育治理问题,促进研究系统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为更好的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参与体育治理的协同主体作用,从元治理理论视角,探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困境,提出改革路径。研究认为:元治理理论具有指导中国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适用性,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正面临结构性缺位、能力不足、角色和职能模糊等现实困境,需要从3方面改革推进:一是通过制度供给、制定发展战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加强政府元主体对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培育和引导。二是通过发挥理念引领、信息手段、创新驱动、人才支撑等合力,提升体育服务的专业性和高效性;通过提高公益意识、专业化水平、完善评估机制、监督机制等强化组织公信力等,提升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能力。三是型塑定位准确、互动良好的政社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体育治理方式,推动体育治理方式转变,是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体育改革理论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变:体育治理理念的转变:摒弃金牌至上理念,树立"文化本位"体育发展理念;体育治理主体的转变:从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公共治理转变;体育治理结构的转变:从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失衡向协同发展转变;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变:从行政治理向法制治理转变;体育治理路径转变:要实行"双引擎"同步发力、同步发挥效应,使我国体育的发展道路更具体化,体育管理更合理,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治理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新发展新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我国城乡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面提高农村地区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等方法,围绕公共服务"4w"的内在逻辑,对我国农村公共体育服务进行研究.认为:城乡二元发展的政策制度是导致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非均等化"发展的根源,财政支持"碎片化"是制约农村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的关键.诉求缺失是"离土离乡"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体育生活现状.需求表达不畅是农村留守群体话语响应的实属无奈.从政策贯彻执行不力,参与主体责任缺失,资源配置短缺流失,绩效评估考核不当4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整理性治理理论为基础,从政府公共治理、乡村基层治理、村民民主自治3条路径8个方面提出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印发的体教融合政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其强调以"健康第一"理念加强顶层设计,这不仅关系到教育、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安全战略发展。文章对其进行了解读,认为:体教融合政策涉及到了国家发展的痛点、国家顶层设计理念、国家部门职能变革等议题,提出了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改革发展的路线图;体教融合政策对学校体育的新定位、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新设计、体校发展的新方向、社会体育组织准入的新要求,将会引发中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变革;"体""教"要实现真正融合,就需翻越制约学校体育发展的"三座大山",打破部门利益藩篱,出台相应的更详实的政策配套措施,重新定义不同组织、部门的角色与功能。  相似文献   

12.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提高供给质量,以改革为路径推进供给结构调整与完善。面对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良善发展面临的价值冲突,政府需要公平有效地将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进行分配,同时还要兼顾不同领域、不同地方、不同角度和不同利益之间的公正协调。善治理念基于不同领域和方面的价值权衡问题,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对体育治理措施,和体育秩序稳定的状态共识的达成,同时也推进体育公共服务在供给侧结构优化过程的法制化。因而对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应当深入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的协作,完善规范体育公共服务的法律制度,强化满足并创造需求的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包含了以人为本以及通过不断改善民生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满意度两方面的战略思想。生 活体育作为新型城镇化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不仅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体现着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价值。通过发展生活体育,新型城镇化将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提高居民身体 素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内对生活体育研究还处于主题分散 ,框架不明晰的阶段。将在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导下,通过搭建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框架,不仅可以弥补体育 手段和生活体育理论联系的不足,而且可以弥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研究领域中缺乏的相关文献回顾,同时 为未来生活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模型。  相似文献   

14.
近10 a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表现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跨学科、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应用性研究趋势明显、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围持续扩大、学科雏形基本形成等特点。但同时存在着学科基础理论薄弱、分支学科发展不均衡、研究整合程度不高以及多层次、多序列、多形式的立体网状结构学科体系还没有形成等问题。下一步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展应在加强本体理论研究;营造学科研究的浓厚氛围;提高研究主体的自觉意识;借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发展体育人文社会学;实现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与体育实践的一体化等方面进行加强。  相似文献   

15.
摘要:治理,在中国体育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由于体育与国家、民众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决定了其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根基之一。因此,推进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语境下,以新视角、新理念、分层次对体育治理、中国体育治理、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中国体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作了开创性、引领性的诠释,试图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立本夯基。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下中国体育旅游在谋求转型升级的同时,亟待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以至“善治”。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从中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入手,明晰了治理其所面临的主要矛盾,以体育旅游产品、产业链及其融合状况的分析为基础,重点针对中国体育旅游的治理理念、职能、主客体、内容和模式等治理体系问题,进行了总体研究和个案考察,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准确把握“运动负荷”是开展运动训练、学校体育、群众体育锻炼、运动处方的制定等各体育领域活动的前提与核心问题。然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对“运动负荷”的基本理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此,本文通过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1979-2009年间对“运动负荷”的基本理论的研究成果,结合最新调查与分析,对“运动负荷”基本概念的内涵、分类、计算方法、应用领域、运动负荷控制及评价等有关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进一步重构了运动负荷基本理论体系,为运动负荷概念的更科学运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组织制度是一个规定学校体育管理,规范学校体育行为的系统。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历史学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学校体育组织制度演变并寻找演变过程中的特点,最后指出中国学校体育在20世纪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1  
中国群众体育的发展受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呈现出自身发展的非均衡性.本文简要介绍了非均衡理论,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中存在的诸多差异,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进行了探讨,并借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国群众体育非均衡发展的几种可能模式,旨在为群众体育的合理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谷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11):1470-1471,1474
通过文献资料、论证分析等方法,对现代竞技器材装备研发状况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竞技前程装备研发的组织运作有三种类型:企业运作型、研究所运作型和管理部门运作型.对各运作类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发运作单位的运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各运作类型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我国竞技器材装备研发运作系统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