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体教分离”到“体教结合”,再到“体教融合”“体回归教”,其背后是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事求是并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竞技体育的现实逻辑,是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条件,在不断改革中最有效率地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中国智慧。当下的“体教融合”,指明了未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特别是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方向,但其内容和力度依然是在体育体系、教育体系“双轨制”下的“有限度地融合”,且“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到达指征还不明确。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改革应是有方向、有目标、有结果预测的“体教合二为一”的过程,其到达点应是“体融于教”,或者说是“体回归教”,即中国青少年竞技体育的训练与竞赛逐渐回归国民教育系统,青少年运动员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体育特长得到超常发展,从而建立以国民教育系统为主轴,以体育社会市场体系为辅助的竞技体育“新举国体制”,促使中国竞技体育得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高等体育院校是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作为新时代体教融合战略布局中的高端智库,以办学基础、学科优势、校社融合等特点彰显独特作用。研究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为背景进行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高等体育院校在体育精神培育、体育事业改革、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体教融合战略拓展了青少年体育、教育、健康等资源的需求规模,高等体育院校应发挥其在体育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围绕理念融合、专业融合、方式融合和人才融合,将体教融合作为提升我国高等体育院校地位、提升我国高等体育教育质量的破冰之举。高等体育院校在体教融合政策驱动下,不仅是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培养和输出的主要阵地,还致力于以健康第一理念、智力支撑效用、重点领域治理、先进制度建设和国际引领发展为治理策略,将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打造成为体教融合的高端智库。  相似文献   

3.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当前,体育研学旅行课程面临目标定位模糊、内容设置单一、实施环节不畅、评价效果欠佳等问题,将“体教融合”理念嵌入体育研学旅行课程有其必要性,其在优化课程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推进课程实施、检验课程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体教融合”理念下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程式设计,提出在课程目标上进行阶段化、差异性设计,课程内容上跨区域打造资源共同体,课程实施上各环节保持规范有序,课程评价上扩展评价主体范围等措施。旨在构建完善的体育研学旅行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体育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基于多源流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框架,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变迁历程,探求政策变迁的动力,提出促进政策变迁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教融合政策变迁源于三重动力:高水平运动员与社会脱节严重、青少年体质健康危机、体育教育价值功能的认识偏差等问题,使有关议题进入政策视野,形成问题源流;政策源流中“两会”代表和专家学者的政策建议以及利益相关者的诉求表达是推动体教融合系列政策形成的“政策原汤”;政治源流中党中央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大众情绪的舆论导向以及国际体教融合的环境引领示范,为体教融合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三大源流交互耦合,合力推动了体教融合政策的变迁。未来,各部门应密切关注待解决现实问题,持续监督与反馈政策矛盾与危机;搭建充分的利益表达平台,形成体教融合政策共同体良性互动机制;践行国家改革理念和发展战略,优化体教融合问题治理环境;发挥政策企业家的正向作用,增加体教融合“政策之窗”的开启频率。  相似文献   

5.
体教融合是体育强国、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之一,是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体教融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破解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形成多方参与、多主体协作的新利益格局。研究分析了体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剖析了不同利益主体在体教融合进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体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平衡与协调策略。研究认为,体教融合的核心利益主体是基于政府、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构成的结构关系,三者对体教融合未来发展影响深远。针对体教融合落地生根问题,提出要:以目标融合为导向,以理念融合为引领,以机制融合为关键,以资源融合为支撑,以措施融合为抓手,发挥组合的力量,提高不同利益主体的主动性、包容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体育整体提升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前提,而体育的整体提升需要体教融合真正得以落实,深化并落实体教融合需要抓住融合的本质。在对我国体育发展历程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体育发展路径经历了分离、游离、体教结合、体教融合四个阶段,继而对四个阶段的发展背景、功能和作用、面临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审视,指出体教融合的本质和关键是体育的全面回归,并从学科回归、体育教育正常化、体育本源回归、竞技回归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考量,并对各部分的融合特点、关键问题的解决、具体操作等给出了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10所学校深化体教融合促进体育改革案例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建构体教融合视域中学校体育改革实践逻辑的理论模型,将“体教融合视域中学校体育改革的治理主导力、行动策略及其困境破解之道”作为核心范畴。研究发现,凝练学校办学理念作为学校深化体教融合及推进体育工作改革的具体体现,以此驱动学校确立体育发展目标,将体育发展融入学校办学理念,以此体现以体育人价值,实现二者相互融合从而形成体教融合推动学校体育改革的主导力。由提高体育课程质量、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科学业余训练、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和建立体育竞赛体系等具体维度组成的体教融合,形成了地方政府、学校等协作深化体教融合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具体行动策略。针对学校体育改革“肠梗阻”问题,提出建立综合保障机制、开展体育综合评价和提升学校对外声誉等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广东、甘肃、上海、浙江、山东、广西等六省份实地调研资料为基础,对新时代我国体教融合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体教融合是六省份在实施《青少年体育“十三五”发展规划》过程中值得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体教融合最核心的问题是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元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进一步细致分析体教融合的具体问题发现,运动员文化教育问题依然值得高度重视;学训矛盾依然存在,赛制改革亟待进行;体校建设是体教融合的重要着力点。最后结合上海、山东和浙江的经验做法,从理念目的的融合、体制机制的融合、资源措施的融合三个方面,对新时期体教融合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9.
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作为支撑。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存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主办的两套体系。体教融合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的改革路径如下:(1)把核心价值锁定于让学生在参加竞赛中不断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构建两个部门有机结合,适合体育和教育发展规律要求,包容所有学生参与的综合性全国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以及全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并与职业竞赛体系有机衔接;(3)应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负责,统一参赛资格注册、统筹运动等级认证、共享奖励政策激励,谨慎确定初始比赛年龄、年龄段分组、项目设置、比赛数量,更多采取平日校内比赛、周末校际比赛、节假日跨区域比赛、假期全国性比赛的形式;(4)充分发挥单项运动协会、学生体育协会等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前瞻思考、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青少年体育赛事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必然、实然困境和应然路径。研究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肩负着增强体质、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必然。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实然困境,导致“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落实国家对体教融合作出的最新部署,需要进行相关的法治考量与保障。通过对受教育权在现代教育法中的中心地位及其发展演进与发展权契合关系的分析,依据我国宪法的规定,表明接受全面发展的教育应是我国青少年的重要权利,进而提出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命题,并以此出发进行体教融合法治保障的相关探讨。在深入阐释基于青少年全面发展权利诉求和内在需要而必须深化体教融合的基础上,指出了因体制机制障碍、相关执法欠缺、职业身份与受教育权冲突等对青少年全面发展权的不利影响和现实困境,进一步从营造相应法治氛围、从顶层制度上理顺关系、加大实施监督力度、系统完善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以实现全面发展权为旨归的体教融合法治保障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学校体育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历史过程及现实困境,提出了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优化路径。研究认为,新中国成立初期、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 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历史阶段的“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均肩负着增强体质健康、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健康教育的责任,树立和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的历史选择和根本要求。但在落实过程中却面临着思想指向被泛化、身体安全被过度强调、人文价值被忽视、主体责任缺乏监管等现实困境,导致 “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难以有效落实。为此,需要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策略,不断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推进体育健康教育,践行体教融合政策,压实执行主体责任,才能有助于“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帮助提升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南体模式”是南京体育学院在长期办学历史过程中,通过不断调整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结合国家和江苏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训练、科研三者紧密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三位一体”的办学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在 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南体模式”为中国体育和教育改革探索出了一条“体教融合”、培养精英体育人才和各类应用型人才的成功之路,为中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面对国家深入推进“体教融合”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新期盼,“南体模式”如何以新举措迎接新转型,踏出“以学训融合为特色发展的灵魂、以育人夺标为特色发展的目标、以创新求进为特色发展的驱动、以服务社会为特色发展的追求”的新路径,为全面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体育高等院校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借鉴,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以体教结合模式为研究起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体教融合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方略,以期为我国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等,使体教结合必然走向体教融合;国家行政部门职能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为之奠定了基础;体育与教育部门应该在教育观念、管理方式、竞赛方法上进行改革与转变。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新时代以来,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为一是学校体育综合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显“弱”;二是传统的体校跟不上时代的需求,发展活力不足,显“残”;三是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尚属起步阶段,各方面均显“嫩”,尚不能支撑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是新发展阶段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贯彻《意见》要求,转变观念:要促进体育回归教育更多更好依托社会资源,积极扶持社会体育组织,促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当下“体教融合”具体应从: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细化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深化体校改革,完善社会体育组织和,加强体育教师和教练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教体融合”是以“以人为本”作为思想基础,以人的和谐发展作为基础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是教育体系与竞技体育培养体系实现高层次融合的一种尝试,是我国新时期培养竞技体育人才模式的创新,它对我国体育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辨析“教体融合”与“教体结合”二者本质差异的基础上,从政府体育行政职能的转变、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以及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高校实行“教体融合”提供了可能性.结合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剖析现阶段高校实行“教体融合”存在着观念落后、组织封闭、资源缺乏、训练模式刻板、管理体制僵化等瓶颈问题,为探索有效的“教体融合”机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促进体教融合最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基于这一科学理论,分析了体教融合的学理基础和价值意含,揭示了体教融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明确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实践向度。应深入学习、理解和运用这一科学理论,把握体教融合的整体性与协调性,构建体育教育社会共同体,完善全周期体育教育体系,强化体育教育保障体系,推动体育切实回归教育本原、与教育深度融合,为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18.
2012年伦敦奥与会前夕,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正式启动了“让运动成为生活习惯——新青少年体育战略”,探讨该战略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分析发现,该战略的主要措施包括在学校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竞技体育遗产,改善学校与社区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关系,与国家单项体育治理组织合作,投资兴建与升级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寻求合作伙伴等;该战略的特征表现在注重青少年体育“学校-社区-俱乐部”体系的建立,强调多元主体协同推动青少年体育政策的实施,以成功案例嵌入作为政策工具引导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政策目标引入服务交付协议,约束与激励执行主体等;最后得出对我国的有益启示:拓宽活动场域,建立青少年体育开展的“学校-社区-俱乐部”模式,整合部门资源,从顶层设计入手搭建青少年体育的协同推动机制,挖掘典型案例,形成我国青少年体育开展的示范效应,及时公布与公开青少年体育政策资金进程状况,便于监督与评估.  相似文献   

19.
体教融合背景下的学校教练员职业发展权利保障工作研究,对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力量,提升青少年体育锻炼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与法理分析,建构“学校教练员职业发展权利”概念,阐释学校教练员职业发展权利的生成逻辑、保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经研究发现,当前我国面临学校教练员职业发展权利法律保障制度有待完善、保障职业发展权利的政策针对性及执行力不足、学校教练员专职岗位整体比例较低、学校教练员岗位设置保障体系欠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建设滞后等现实困境。为此,需要强化法律解释论应对、提升政策针对性与执行力、按需提高专职岗位比例、完善岗位设置保障体系、健全职业规划指导制度,不断完善我国学校教练员职业发展权利保障制度,深化新时代体教融合。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征、挑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呈现出注重学生主动健康意识提升、凸显体育与健康学科优势、聚焦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的特征。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面临健康教育价值认知不足,体育健康教育的常规化普及步履艰难;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完善,科学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困难重重;体育考试机制不健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任重道远以及学校、社区、家庭沟通不畅,家校社协同育人迫在眉睫的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提出完善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中小学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科学设置学校体育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健全体育考试机制,充分发挥体育考试的正向功能以及加快学校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效果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