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入高原,低压低氧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机体通过增加肺通气和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来提高动脉氧含量,从而促使人体产生高原习服.但是提升的动脉氧含量并不能有效提高进入高原后下降的最大运动能力,肌肉代谢转向更低的氧需求可能在这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舱室内特殊环境对艇员身心及战斗技能的影响,并提出了习服训练的概念,根据对习服理论的研究,构建了模拟舱习服训练系统,对艇员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适应训练,使机体对特殊环境产生保护性生理应激反应,达到习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对陕西省男子轻量级一线赛艇运动员在甘肃刘家峡1850m水上高原训练的研究,观察高原训练提高运动成绩的同时,观察平原--高原--平原这种交叉训练对机体血液流变的影响,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成绩提供可能的机制之一,同时为高原训练能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与血液流变有关提供可能的理论依据,为科学地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高原训练提高了运动员的实际耐力水平,达到了本次高原训练的目的.高原训练可使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高原训练回平原后,流变学各指标发生良好的改善,从而提高机体利用氧,运输氧的能力,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能力.本研究提示,高原训练回平原后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原训练的生理适应与运动能力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献资料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高原训练所引起机体生理适应的主要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经系统高原训练后,机体可发生一系列有利或不利的抗缺氧生理适应。目的在于论述高原训练能否有效提高平原运动能力,为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常温、高温和湿热三种环境下对战士学员进行负重耐力体能测试和晕动病诱发试验,发现湿热环境对人体耐力素质影响最大,晕动病发生率最高、程度最严重。为确保部队战斗力,开展了系列热习服和晕动病习服训法研究,提出以热习服训练和晕动病习服训练为主要干预手段、抗晕药物、心理疏导和穴位刺激为辅助训练手段的预防措施,以及通过兵源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筛选,解决特殊环境对官兵军事行动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原训练对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目前国内外关于高原训练以及各种模拟高原训练对机体白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CD4^+、CD8^+亚群、免疫球蛋白、白细胞介素、谷氨酰胺等免疫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为高原训练的免疫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模拟常温、高温和湿热三种环境下对战士学员进行负重耐力体能测试和晕动病诱发试验,发现湿热环境对人体耐力素质影响最大,晕动病发生率最高、程度最严重.为确保部队战斗力,开展了系列热习服和晕动病习服训法研究,提出以热习服训练和晕动病习服训练为主要干预手段、抗晕药物、心理疏导和穴位刺激为辅助训练手段的预防措施,以及通过兵源对环境适应能力的筛选,解决特殊环境对官兵军事行动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8.
运用现场观察法和实验法,对2008年在昆明高原备战世界杯亚洲区比赛的中国国家队的赛前备战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旨在探索在高原环境下,足球运动员身体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原赛前训练期间竞技状态变化分为四个阶段:高原适应阶段、基本训练阶段、竞技状态形成阶段和赛前准备阶段;高原适应阶段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较大,运动员机体对负荷刺激反应较强;在基本训练阶段负荷强度与负荷量都达到较高水平,运动员机体出现了训练适应现象,疲劳感逐步下降,恢复过程加快;在竞技状态形成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保持训练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负荷量,大多数队员处于超量恢复阶段,最佳竞技状态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高原训练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生理生化角度和高原环境对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出发,阐述了高原训练的概念、发展和研究现状.对机体产生的效应,以及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介绍了高原训练在方法和器材上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场观察法和实验法,对2008年在昆明高原备战世界杯亚洲区比赛的中国国家队的赛前备战过 程进行了跟踪研究,旨在探索在高原环境下,足球运动员身体对训练刺激的反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赛前训练期间竞技状态变化分为四个阶段:高原适应阶段、基本训练阶段、竞技状态形成阶段和赛 前准备阶段; 高原适应阶段负荷强度与负荷量较大,运动员机体对负荷刺激反应较强;在基本训练阶段 负荷强度与负荷量都达到较高水平,运动员机体出现了训练适应现象,疲劳感逐步下降,恢复过程加快; 在竞技状态形成阶段与赛前准备阶段,保持训练强度的同时减少了负荷量,大多数队员处于超量恢复阶段 ,最佳竞技状态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作为低氧诱导的核转录因子,通过对低氧反应基因(hypoxia responsive genes,HRGs)的转录调控,在分子水平上介导了细胞乃至器官系统对低氧的反应.就HIF-1的结构、低氧时(在哺乳动物组织中)表达部位的广泛性和低氧反应应答中HIF-1的表达以及与低氧训练的可能的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HIF-1可能在启动或逆转组织对各种低氧、训练的适应或适应不良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由于缺氧缺血及恢复期血液再灌注时引起心肌损害的可能机制分析、论证,认为缺氧缺血引起H^ /Na^ 交换、H^ /Ca^2 交换和Na^ /Ca^2 交换活跃,以及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攻击作用导致细胞内Ca^2 代谢异常是心肌损害的主要原因。通过补充抗氧化剂、锌、镁等物质可有效地防止和减弱对心肌的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原低氧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一个涉及生理学、高山医学、大气物理学等多种学科的复杂问题,这些因素往往综合作用于人体,低氧是关键性的因素,其人体出现适应性改变。现代高原医学研究表明,机体低氧适应机制的建立取决于对低氧应激反应能力,所以,低氧环境对人体健康是有着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低氧适应基因及其诱导调控机制,可以有效开发高原医学研究及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探究人体在低氧环境下的应激反应和适应性有着巨大的可开发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借助于动物模型,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心肌和骨骼肌有氧代谢酶的变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经低氧训练后,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的线粒体氧化酶SDH和CCO活性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和平原训练组,低氧训练后的大鼠运动时间延长。提示心肌和骨骼肌有氧代谢酶活性增高是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旨在研究慢性低氧及跑台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揭示肌肉收缩蛋白性能的变化机制具有特定的意义.方法:取健康SD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成4组:1)慢性对照组(C),2)常氧训练组(NT),3)低氧安静组(HC),4)低氧居住常氧训练组(HT).其中HC、HT两个低氧组每天保证22 h生活在模拟4 000 m高原的低氧舱(氧浓度12.7%),经2 d跑台适应后, NT、HT两个训练组每天进行常氧跑台上坡训练1 h, 28 d后,测定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的mRNA基因表达.结果:与常氧对照组(C)相比,低氧和训练各组的骨骼肌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ogenin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其中慢性低氧组(HC)两种因子升高幅度最大;但低氧暴露加常氧训练后(HT),安静状态下成肌调节因子的基因表达并不进一步升高,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以民航乘务专业所必需的抗眩晕能力训练为例,从抗眩晕能力的事实性和重要性出发,以抗眩晕训练相关理论研究和科学依据为基点,构建民航乘务专业抗眩晕能力训练实践模式,并提出意志品质训练与抗眩晕能力训练的结合,以提高抗眩晕训练的最终效果。  相似文献   

17.
低氧运动对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低氧运动对大鼠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浓度及其在肾脏中EPO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高原训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RT-PCR技术分别测定大鼠血清EPO浓度和肾脏EPO mRNA表达水平。结果:低氧应激后,大鼠血清EPO均显著性升高(p<0.05),大鼠肾脏EPO mRNA表达虽呈上升趋势,但只有急性低氧安静组、急性低氧运动组和急性低氧训练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而间歇低氧安静组和间歇低氧训练组变化不明显。结论:低氧应激,血清EPO和肾脏EPO mRNA表达升高是机体自我保护机制之一,低氧训练能使血清E-PO升高,可能是低氧环境和运动缺氧共同刺激的结果;而低氧训练后EPO m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可能是4000m海拔高度缺氧的刺激较强烈,对后续的表达造成反馈抑制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