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都拥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语言长期发展的结果,它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清楚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而英汉数字习语更是人类文化中绚丽的瑰宝,它鲜明地折射出英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因此,要想实现顺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我们必须了解英汉数字习语的语义差异,从而实现从源语到译语的翻译对等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不仅是翻译语言,更是翻译文化。翻译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异化能忠实反映源语文化,有效促进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传播,并给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带来积极影响,是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首选翻译策略,且具有极其广阔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新词不断涌现,新词的翻译没有特定的翻译模式或可以借鉴的翻译方法。本文试以关联——顺应这一翻译理论为依据,对汉语新词的日译方法与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对新词内涵的透彻理解之外,还应在具体语境中选择最有利于译语读者获得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和方法,既要使译语最大程度地向原语趋同,又要策略性地顺应译语的语言结构及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语境探讨了其在翻译过程中起到的制约作用。文章从原语言的文化语境因素和译语读者的文化语境因素两个方面,着力分析了文化语境对翻译的传意性和可接受性所起到的影响,验证了文化语境是翻译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产物。作为一种思维和认知过程,隐喻的本质是概念的,其实质是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映射,其形成过程中受到不同民族认知体验及民族文化的影响。本文以《金瓶梅》的两个英语全译本为研究个案,集中审视了隐喻翻译过程中不同译者如何在目的语文本中具体建构隐喻意义、激活隐喻情感、保留隐喻文化寓意。研究发现,隐喻的理解和翻译强烈地依赖于其生成的社会文化环境。在隐喻的翻译过程中,由于源语和译语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需要根据源域和目标域在源语和译语中的异同,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尽可能选择合适的映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地在保留原文特色的同时,传达原文语义和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6.
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的外来词语,携带着语言和社会文化的双重身份活跃于社会语言的舞台,对语言文字运用具有示范引导作用。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外来词的翻译不仅要达到从文字翻译到文化翻译过程中多层面文化意义的转换,而且还要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的语境转换。对商标、广告标题用语中的外来词语的规范问题应以译语文化为基础、词竞众择、适者生存为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翻译不仅仅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一个跨文化问题。当前,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语言、文化、翻译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文化与语言的密切关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又深深植根于文华中。人类自有文化就有交流,交流促进发展,但是文化交流必须通过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一个好的译者,不仅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而且要了解两种不同文化。本文试从文化的构成来分析文化视角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顺应理论对口译的解释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开始用语用学理论解释翻译现象。运用语言顺应理论解释口译过程中的译语如何顺应语境因素,顺应在语的语言结构成份,顺应口译的动态过程,使译语连贯、得体地再现原语的真实意图。  相似文献   

9.
翻译历来以译文忠实于原文为第一要务。文学作品,却因其语言的独特性和文本的巨大解读空间,使得译者具有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叛逆,作为创造性和叛逆性的和谐统一体,正是译者主观能动性的最佳体现。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一方面可以拓展源语文化,丰富译语文化,促进二者之间的传播与沟通,从而引起译本文化升值。另一方面,创造性叛逆又可能引起文化信息的失落和文化意象的歪曲。合理运用创造性叛逆,需要综合考虑源语与译语的文化差别、译语读者接受性和翻译活动的时空背景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徽文化在近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中形成了众多饱含文化渊源的负载词。这些特色词汇的翻译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译语读者对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影响着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笔者对《典藏徽州》一书中涉及到的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及语言文化负载词在译语中的翻译效果展开分析,提出各类徽文化负载词的优化翻译策略,助力徽文化“走出去”“融进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文化翻译理论的视角,探讨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英译策略. 对于描述类的建筑文本的英译,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这样能够保留源语建筑文化的信息;对于两种建筑文化之间出现的文化空缺信息,可以采取音译加注释的方法,使译语读者了解源语特有建筑文化名称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的艺术精神及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阐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对比分析了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句法、语用以及语篇方面的差异,进而提出英语教学中开展目的语文化教学的四个方法,分别是增加有关的文化背景介绍,提高学生对不同语言文化的认知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帮助学生克服社交语用错误;创建合理的文化语境以及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人类的交际形式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这两种形式相辅相成,构成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自觉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形式来辅助教学,还应该千方百计地传授非语言交际的相关知识,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间非语言交际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人名的翻译过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策略。杨译本本着忠实于原著的精神,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力求把原著中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传达给译语读者,而霍译本以译语读者为中心,尽量减轻原语文化知识对他们的压迫感,翻译策略以归化为主。完整与足量是判断采用何种翻译策略的重要标准,因此,两译本虽各有巧妙之处,但或多或少都有欠额翻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个文化对话、协商和构建的过程。从意识形态的操纵可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林译小说。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自身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文化观念等影响了译者的翻译策略及文化选择。研究翻译的文化构建作用,要重视译者主体性、读者的文化期待,并辩证地对待翻译涉及的两种文化。  相似文献   

16.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不能脱离语言蕴含的文化内涵而简单地讲语言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想提高学生对于英语语言掌握的综合素质就直该应进行跨文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口译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复杂的交际行为,无论听众的人数有多少,译员在用译语将原语信息再现表达时就等于是发表了一次公众演讲,因此,一名优秀的译员必须同时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演讲者。公众演讲中的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在口译的表达阶段,不但要使用语言(Verbal)的手段,还要恰当运用非语言(Nonverbal)的手段,包括通才知识、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心理素质以及对现场全局的把握等重要的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表面上是语言的转换,实质上是文化的传递。中日两国文化虽然同源同种,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们已孕育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在日汉翻译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导入文化,可以减少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隔阂而引起差译、误译。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要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了解其文化。课堂教学中文化输入的内容,包括知识文化与行为文化。根据不同的文化内容及输入原则,文章分析了可采用的五种文化背景输入策略,从而使学生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化。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语言又与文化密不可分,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化,也是文化信息的传递。因此,在进行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其中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