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头发是《所罗门之歌》中最重要的审美意象之一;通过分析哈格尔对头发打理方式为标尺的白人女性美标准的照搬及她的毁灭,论证非洲裔美国男性奶娃对白人女性美标准态度与非洲裔美国女性美标准建构的张力,评述派拉特通过剪短头发等方式对白人女性美标准的颠覆,奶娃的觉醒对非洲裔女性美建构的作用,可以得出莫瑞森通过拨用审美意象头发来表达其审美取向:自然的外形美和人格美的结晶应该成为非洲裔美国女性美的标准,女性美应该有自己的种族特质。  相似文献   

2.
《所罗门之歌》通过对梅肯一家三代人的描写,回顾了美国黑人从奴隶到自由人,从南方农村到北方城市,从被排斥在白人社会以外到融合进主流社会之中这一历史巨变过程。本文认为非裔美国人不仅要接受美国的当代文化,也要认可非洲的传统文化,对二者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视角,这样才能在美国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艾丽丝·沃克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作品突出了母亲、迪伊和麦吉这三个黑人女性人物的性格和矛盾冲突。本文将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文本以凸现文章的主题,以便使沃克的这一作品得到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4.
《慈悲》是诺贝尔奖得主托妮·莫里森的新作,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十大最佳好书"之一。莫里森的作品发表以来一直好评如潮,国内外的文学评论者纷纷从各个不同的视角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莫里森是非洲裔美国女作家,从散居族裔批评的角度对莫里森的小说进行解读,可以为莫里森小说研究提供新的视野,也可以与其他视角研究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访谈调查方法,以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非洲裔留学生为调查对象,分析来华留学生身上容易出现的"文化休克"现象的共性问题,探索有助于留学生克服"文化休克"现象的文化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派生方位词"之上/下"是由助词"之"和名词"上/下"经常共现由跨层非短语结构重新分析而来."之上/下"已经脱离名词范畴,由实词虚化为虚词,是一个粘着后置的方位词.其语义的演变主要集中在隐喻作用下的泛化、虚化,从空间域到表示时间、范围、层级、状况等非空间概念.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道"有万千,在言道的过程中,却存在着前后抵牾之处.但这并不说明孔子之道是乌托邦式的幻想,缺乏可行性.《论语》之所以存在言道的矛盾,在于孔子"道"的多重内涵.孔子之"道"由三部分组成——小人之道、君子之道、圣人之道,他们的标准和要求都各有不同.此三道是孔子改变春秋乱象的途径,探求孔子的"道",亦是挖掘孔子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偶然"是一种特殊的可能:同时也可能不的可能,即,可能不如此的可能,或者说是,有与之不相容的可能情况的可能.作为逻辑联结关系的"风马牛"是一种最彻底的、最特殊的偶然.A风马牛B,当且仅当,A偶然B(-)且A偶然B.偶然和风马牛都是2元的非纯真值联结关系.不是为正统数理逻辑所研究的纯真值联结词.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时期,公仆与人民的矛盾是人民内部矛盾体系中的主要矛盾.加强公仆与人民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革命导师提出正确处理这一主要矛盾的基本原则."三个代表"抓住了这一主要矛盾,明确而科学地找到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和方针.  相似文献   

10.
被誉为"六十年代的史诗","描写疯狂世界的典范"的<第二十二条军规>通篇笼罩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却在迷宫般的巧妙布局中对美国现实社会进行了一场"俏皮"的解构.本文试图以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基本策略为框架,以美国后现代派小说鼻祖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为内容,建构这幅有血有肉的解构画卷.  相似文献   

11.
美国非裔女作家安·佩特里的小说具有明显的嗅觉叙事特征。归类其小说中的嗅觉表征,诠释各式"气味"隐喻,探讨嗅觉的政治、审美与人性内涵,将有助于理解佩特里对于美国黑人民族出路问题、女性身体审美准则以及人性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一八七一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移殖黑人的“回到非洲去”运动。是美国统治阶级破坏黑人解放运动,在利比里亚进行殖民掠夺和扩张的行动,是同时期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矛盾发展的产物。它由盛到衰的各个阶段,都打着人道主义、传播基督教文明的旗号,利用不等价贸易,利用当地生产力低下和部落间不和的弱点进行掠夺和征服;给黑人带来了更大的灾难,在非洲制造了新的种族主义悲剧,也为美国在利比里亚的特殊地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无论在美国文学史上还是在黑人文学史上都堪称一部力作.在小说中,沃克描述了父权社会下黑人女性的痛苦生活,同时表达了对遭受同样迫害的大自然的关爱和怜悯.沃克把人类与自然放在同一道德水平线上进行描写,具有鲜明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进入新时代以来,立足于全新的历史方位上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蕴含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内在逻辑,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价值追求、价值导向和价值遵循.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沉淀是其历史之根,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真理的支撑是其理论之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程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戏曲中的"大团圆"结局是随着<西厢记>和<琵琶记>的"经典化"过程而渐成定格的,遂演变为一种带有形式主义特征的主导性叙事模式.这一模式是艺术场域与权力场域相协调的产物,体现的是"礼乐之和"和"治世之音";它一旦被经典化后,就内含有一种复制机制、生产机制与调控机制.中国人固有的"伦理信念",保障和支撑着"大团圆"结局的实现和完成;由此而塑造的"文化习性",是消愁补恨、复制团圆的内在机制.中国戏曲与传统的"乐教"之"乐",有着文化谱系上的家族血缘关系与传承关系,"大团圆"是"乐"之文化属性--"和"所型塑的景观;"中庸理性"的行动取向和对立转化的致思方式,是指导叙事、消弭冲突的"文化文法".概而言之,曲之为"曲",是大传统文化的"乐教"观与小传统文化的民间趣味及其时代精神的高度综合体.  相似文献   

16.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宏伟目标,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解决"三农"问题.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一书不仅是人类学发展史上的示范之作,也是社会学研究领域新的实践.它在理论层面上分析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主题,为研究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这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和课堂,既是对"非遗"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相关专业建设的创新.本文立足河北省"非遗"项目,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通过对"非遗"项目的分析,从"学校+专业+课程"三个层面探讨了"非遗"项目进校园、入课堂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人文奥运"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困扰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了奥林匹克运动"内源性冲突"与"外源性冲突"引发的"人文危机",可以概括为:有限资源与无限超越的矛盾、奥运理想与生存发展的矛盾、参与主体不同利益冲突的矛盾.以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奥运",突出、强化了奥林匹克主义原有的和谐思想,弘扬了奥林匹克的人文精神,重新彰明了人本主义的价值原则;为遏制奥林匹克运动或奥运会的异化,提供了新的价值取向;为协调参与主体的不同利益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运行模式;为解决、处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遭遇的种种问题和诸多矛盾,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基础;对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中国文化"和谐"思想为核心理念的"人文奥运",随着其实践与理论的发展,必将使中国文化成为发展奥林匹克实践,补充、丰富、完善奥林匹克理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9.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携眷来到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对于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的缘由,学界有不同看法.有的论者认为杜甫西行是有所投靠,其"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的所"因"之"人",当指杜佐和赞公.有的论者则认为"从杜甫秦州诗中看不出他有所投靠".从对杜甫秦州诗及其它相关作品的分析中可知杜甫西赴秦州、移居同谷是有所投靠,而所"因"之"人"不只是杜佐和赞公,主要是投靠同谷防御判官韦十六.  相似文献   

20.
《野草》是一部有着散文的形式和诗的内核的伟大现代性诗学作品.在《野草》中,诗人鲁迅使用以对峙和争辩为特征的"双声语对话体",构成了由若干接续不断的尖锐二元对立矛盾组成的一个巨大矛盾旋涡,又在二难困境与二元对立的矛盾旋涡里寻找并创造了名为"归处""敌人""语言"和"自我"的"中间地带",在这个过程里诞生的新的语言形式,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