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引养生功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及和谐人生"的"大和谐"具有补充与完善作用。因此,谐社会背景下的"导引养生功法"的文化传承与价值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1)导引养生优秀文化的种属、承载价值弱化、对构建和谐文化的支持及促进决定了导引养生文化传承和价值放大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坐镇总局、立足社区、走入学校、辐射社会的立体传播方式是导引养生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之路径选择;3)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科学的态度是导引养生功法文化传承与价值放大的实践要求。  相似文献   

2.
板鞋运动是红水河流域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历经几百年能够继承下来,必然有其自身的价值。以板鞋文化体系的形成和演化为基点,从现代视角阐释它的历史渊源,并从活态传承的主体、主导、载体和核心等方面进行剖析,并提出建议,旨在推广和传承板鞋运动,宣传和弘扬板鞋文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法深入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燕青拳的特征和价值。燕青拳具有功架端正、发力充足、动作敏捷、灵活多变、姿态优美的技术特征;燕青拳包含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中和为美"的美学价值;燕青拳的技击特性注重腰部和腿部动作,其健身价值重在强腿壮腰;燕青拳在传承中凝聚了忠、信、孝、悌、礼、义、廉、耻等优秀的中华民族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习练者的品格和修为,是了解历史和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优秀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燕青拳,可以在保护、挖掘和继承其历史文化价值、健身价值、技击价值、教育价值的前提下,开发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徐掌"擦大钹"因其恢宏的气势、壮观的场面和震撼人心的声响的本体特征而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彝族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擦大钹"保护传承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而对掌握与传承"擦大钹"的传承人及群体的关注,应是保护与传承这一舞蹈系统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5.
云南苗族"吹枪"的历史渊源和现代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地调查访问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我国云南省麻栗坡苗族"吹枪"的历史起源进行了调查考证,并对吹枪的用途、器具、动作特点、场地、射击目标、健心功能等方面的演变及现代传承途径和推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九隆传说中蕴涵了哀牢氏族图腾崇拜、对龙文化的认同、渔猎经济意识、普娜路亚婚姻制、文身、血缘分封制及"贵小"王位继承制、王位世袭制等多重史学意义;哀牢夷价值取向的萌芽及发展,深刻影响着哀牢夷区域文化在历史发展历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传承性,从而也形成了其文化的独特性;其价值取向涉及到伦理、经济、婚姻、审美、政治、文化意识等诸多方面;从"九隆传说"史学意义中对哀牢夷价值取向的透视,可较系统地了解到哀牢夷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其氏族价值观及氏族文化体系、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7.
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延安大学在校大学生更应该成为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的"先行军"。本文基于问卷调查,对延安大学在校大学生"延安精神"认知及传承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延安大学在校大学生对"延安精神"内涵、原生形态、时代价值均有很好的认知,而且积极通过各种手段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  相似文献   

8.
摘要: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集赛事、民俗、节事、旅游、遗产等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一笔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主要从遗产学视角,以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特征和价值进行归纳和剖析。结论:遗产学视阈下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具有综合性、集体性、传承性与传播性、民族性与区域性、变异性、象征性特征;同时具有历史学、社会学、艺术学、旅游学、民俗学和教育学等多方面价值。研究价值: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其独特的特征和价值,使其功能得以彰显,对其进行深入的、科学的本土化探究是很有必要的。未来社会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作用和功能将更加凸显,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民间体育赛事责任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语言主要具有交流沟通和文化传承两大功能,结合笔者实践中对推广普通话工作状况的考察和体验,主张学界和社会对方言应该持有包容的态度;"推普"工作在严抓普通话测试的基础上,应该更突出普通话的内在价值与自身优势的弘扬与追求;对"推普"和"测试"工作不断致力于科学化建构的同时,应该更多地使二者体现出人文化的属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和目的抽样对江苏省8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对传承人行为动机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结果显示:1)对于项目最初的喜欢和选择是传承人坚守传承的动力源;2)"身份"、"责任心"、"认同感"是传承人传承行为的条件和保障;3)"荣誉感"是传承人参与项目和传承行为的"价值追求";4)在传承路径上,除政府支持、专家研究以外,更需要项目所在地的乡村宗族组织、大学生村官以及对传统文化富有热忱的退休教师、干部等群体借助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平台,最终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共同体的自我救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传承视角,以河北民间武术为内容,以高校为载体,将河北民间武术的传统文化价值、传承价值、教育价值、精神价值与高校的教育功能、传承与传播能力相融合。把河北民间武术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依靠教学、社团组织、教工组织等路径进行普及,借助高校平台,从教育与科研的高度,将河北民间武术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核心动力,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着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图书馆作为省内传播文化的中心阵地,依托民族文化创意空间的建设,以导向型少数民族文化文献阅览专架和共享型少数民族文化数字资源库建设为基础,着力培养复合型阅读推广人才,大力推进开放型阅读推广模式和渠道建设.通过"阅读+活动进乡镇"、"阅读+科研讲座"、"阅读+游览少数民族特色小镇"、"阅读+文创作品征集"等特色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助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旅游发展和文创产品开发、助力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高黎贡山区域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探讨对其进行文化保护、传承的基本价值原则、文化重心及注重保护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对文化的甄选,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掖县是一方红色热土,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孕育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掖县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战争年代对胶东乃至全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掖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蕴含着"不等不靠、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勇于担当;大局为重、甘于奉献;鱼水情深、忠诚为民"的精神特质。新时代,传承红色文化,彰显其时代价值,要用红色记忆激燃理想信念,以红色基因激励时代新人,让红色精神激发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以广州亚运会上卡巴迪比赛为契机,从历史和文化的根源上解读卡巴迪运动,并对其推广价值做深入研究,认为:卡巴迪运动规则可控,安全性高,易于开展,受众范围广;文化特质与休闲时代主题相契合;群众受益与填补亚运空缺并行不悖.以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该"大众运动"项目并受益于其游戏、休闲、健身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乡土武术传承实践的历程反思及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乡土武术是植根于乡土中国或传统社会的文化样态,是没有进行现代化转型或正处在现代化转型中的传统武术。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在现代化转型中遭遇困顿的乡土武术的传承实践进行了反思,对其当下的生存价值进行了寻绎,以及对其现代化转型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为乡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认为乡土武术的传承离不开国家元场域的影响以及传承人的核心主导,师徒传承应为主轴,师生传承应为主力,技术体系应创新,门户认同应强化;乡土武术的保护与传承体现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需要,它是地方文化的象征与标签,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文化传承的有效载体,其作为民俗活动的复归,是推动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可行途径,同时它还是开展武术研究的新田野;乡土武术在当下的文化传承应推动传承人的职业化,建立和强化政府主导的制度保障,继续推进拳术进校园,重拾和加固门户的集体记忆,以创新发展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高校传承与弘扬船政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阐释了船政文化的内涵,然后论述了弘扬与传承船政文化的意义所在,最后从生态推广、知识推广以及群众视角三个角度重点研究了高校对于船政文化的具体传承路径与方式,望笔者的研究能促使当代高校教育工作者重新审视船政文化对于人才培养和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核心出发点,依照"真"、"色"、"根"这三个方向对其困境现状展开论述,并深入挖掘其下更为根本的困境根源,将这一根源集中概括为商业的侵蚀、文化的同化、精神的迷失。在此基础上,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学、民族学等理论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之策。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寻根——补根——固根;真走——真转——真改;择色——调色——塑色,即:加强民族史学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走转改"活动,加强文化挖掘和整理;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19.
以民俗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学为视角,对正定民俗常山战鼓进行调研。作为正定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山战鼓具有显著的历史性、传承性、普及型和民俗性特点,分析其特征及社会功能认为,该项目具有凝聚向心功能、调节社会关系、优化教育内容等社会功能,还具有独特的文化审美价值。常山战鼓要在新时期获得长足发展,需要积极融入全民健身活动,借助学校体育平台和现代传媒手段,践行"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情感德育在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壮族歌咏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情感德育价值,其传承内容、形态与情感德育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进行探究,可为岭南优秀民俗文化的长久传承和情感德育的地方实践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