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三维运动分析手段对我国4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髋关节角、躯干角和杠铃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关系,揭示我国4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膝角、髋角、躯干角、杠铃纵向速度的变化,对吉林省三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动作进行分析,探讨抓举运动学特点及测试者技术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意见。  相似文献   

3.
运用生物力学的手段对河北省部分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动作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技术动作做出诊断和评价,揭示河北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发现部分运动员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他们的技术问题,提高科学训练水平.通过对运动员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髋关节角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度曲线成双峰,而髋关节角度曲线为单峰,但运动员在抓举整个过程中有的环节角度不适宜,应寻找适宜的发力角度.而对身体垂直重心速度随时间变化特征的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整个抓举过程中杠铃垂直方向上的最大速度比较大,运动员力量能力较好,但应注意掌握好技术动作的节奏性,加强技术练习,及完整技术的节奏练习,对成绩的提高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4.
对抓举动作技术身体各环节运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中身体躯干、髋、膝、踝等环节的运动学参数,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为抓举技术的理论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通过研究抓举动作技术过程中杠铃重心的运动轨迹和速度以及身体各环节的运动特征,表明:1)通过研究杠铃和身体的垂直速度发现,运动员除李卓和唐功红杠铃垂直速度在引膝阶段存在下降趋势外,其他运动员均能在整个提铃过程保持上升趋势,技术较为合理;2)在抓举技术过程中,膝角和踝角随时间变化曲线呈现为双峰单谷型;髋角随时间变化曲线为持续增加趋势,呈单波峰。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抓举发力后杠铃在垂直方向最大速度、杠铃上升高度、杠铃上升时间和抓举不同动作阶段杠铃上升时间比、高度比和作功比这几个指标,揭示优秀男女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特征.重点研究举重运动员性别之间、不同级别之间在以上指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为教练员科学训练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国产星高钛运动录像采集和解析软件(3D-SignalTEC),对第11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举重4个级别冠军的抓举技术进行数字录像解析,进一步研究运动员在抓举过程中膝关节角度、髋关节角度、躯干角度和杠铃中心点垂直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的关系,更深层次地揭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抓举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对4名四川省举重队抓举运动员的运动技术进行分析,选择人体重心和杠铃重心在垂直、前后、左右三个方向上的运动轨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指标中的数据变化特点来解读运动员在抓举技术中所需要遵循的“近”、“快”、“低”三原则.结果表明;人杠重心运动轨迹在抓举运动技术分析中不但可以直观准确地判断运动员技术的优缺点,还可以作为教练员指导训练的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对4名四川省举重队抓举运动员的运动技术进行分析,选择人体重心和杠铃重心在垂直、前后、左右三个方向上的运动轨迹作为分析指标,利用指标中的数据变化特点来解读运动员在抓举技术中所需要遵循的"近"、"快"、"低"三原则。结果表明;人杠重心运动轨迹在抓举运动技术分析中不但可以直观准确地判断运动员技术的优缺点,还可以作为教练员指导训练的定量分析指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多次获得世界冠军的刘寿斌、何英强等154名优秀运动员的调查,得知拇指长度与抓举成绩有关,并提出了男子举重运动员拇指长度的选材下限为(5.91-0.15)厘米。对男子抓举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12名专业男子举重运动员为受试者,全面分析了不同相对重量抓举练习的功率输出特点,以期为爆发力训练中抓举练习的重量选择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受试者在运动捕捉系统下站在测力台上以随机的顺序进行30%-90%1RM重量的抓举练习。然后,计算出人与杠铃所构成整体以及杠铃自身在各个相对重量上的功率、力等指标,再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整体与杠铃的最大功率分别出现在70%1RM和90%1RM;整体与杠铃的最大速度分别出现40%1RM与30%1RM;两者的最大力值均出现在90%1RM;相对重量对整体力的生成速率无显著影响;杠铃力的生成速率的最大值出现在90%1RM。结论:相对重量对抓举时整体与杠铃的功率变化具有不同的影响。训练实践中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征来选择适宜的负重。注重对外界做功的运动员在爆发力训练中其抓举的适宜重量应为≥80%1RM。而注重对自身做功的运动员在爆发力训练中其抓举的适宜重量约为70%1RM,但从力的角度来考虑,其训练中还应包含更大负重的抓举练习。  相似文献   

11.
在抓举训练中提拉杠铃是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员提拉杠铃的技术动作、提铃能力和发力特征直接影响着运动成绩的好坏.在举重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常常采用宽速拉、窄速拉、宽硬拉、窄硬拉等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提铃能力.因此,对8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在抓举训练中采用这四种练习方法的相关运动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速拉类练习动作中,宽速拉对抓举提铃能力的促进作用大于窄速拉.(2)在硬拉类练习动作中,宽硬拉对杠铃的提起幅度要好于窄硬拉,但在对杠铃的提拉速度上要小于窄硬拉.所以,深入了解这些练习方法与抓举提铃技术之间的关系,不仅能加深对这些练习方法的认识,还能为更合理的应用提拉类练习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手的举重教学通常是从推举开始,然后教挺举,最后才教抓举.这种教学顺序只能使推举的成绩提高较快,而挺举和抓举的成绩提高较慢.这种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否正确?这个问题使得许多教练员不得不去认真地考虑.  相似文献   

13.
对抓举引膝提铃和发力阶段动作的生物力学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生物力学测试手段对108kg以上级、国家健将级举重运动员姜凯的抓举动作进行分析,找出受试者抓举动作的主要问题是:1)在伸腿前俯和引膝提铃阶段伸腿不充分,使腿部力量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2)由于髋关节在引膝提铃阶段过早用力,使得伸膝范围受到限制,腰背力量不能完全发挥。并针对受试者的问题提出改进办法,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4.
高抓及宽拉类练习对于训练抓举提铃能力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动作技术的方法,对高抓、宽速拉、宽硬拉等发展抓举提铃能力的练习动作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认为,这些练习动作在训练抓举提铃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缺陷,应根据训练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对练习动作进行有机组合.还应该根据练习动作存在的缺陷对其进行优化,以及提出有针对性的练习要求,才能收到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5.
打破世界祀录者游泳:(男子)移祥雄10。米妓泳1分n秒1卿上界纪录1分u秒4)打破全国祀录者游泳: (男子) 穆祥雄10。米娃泳1分n秒1(全国祀录1分11秒4) 陈运鹏10。米蝶泳1分3秒2(全国祀录1分4秒2)200米蝶泳2分盯秒6(全国祀录2分34秒 4) (女子) 戴丽华100米自由泳1分9秒4(全国祀录1分9秒8) 傅翠美100米自由泳1分9秒7(全国祀录1分9秒S)举重: 尤家栋次翅量极抓举103.5公斤(全国祀录103公斤) ,舒剧巾量极抓举115公斤(全国耙录113公斤) 赵庆奎袒重量极抓举133公斤(全国祀录132.5公斤) 李白玉次垂量极抓举132.6公斤(全国祀录127.5公斤)挺举170.5公斤(…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抓举成绩,从事举重运动的教练员、运动员和科研人员对抓举过程中杠铃的上升路线、速度以及主要参与用力的肌群、用力顺序进行了多年的探讨和研究,并总结出一条比较合理的技术原则。这就是:“近、快、短、协调性。”然而,随着举重运动水平的迅猛提高,技术动作也随之而改进。有些是人们有意识地改进,而有的则是不自觉地在变。如我在这里要谈到的“碰腿”动作就属后一种情况。它不符合“近”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采集优秀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后发现:优秀运动员"人/杠"重心间的距离明显要比一般运动员小;优秀运动员能够较好的维持"人/杠"重心在支撑面范围内;优秀运动员在提拉杠铃时能够表现出较大运动速度和拉力。认为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可以作为在训练实践中评价运动员抓举技术优劣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借助三维摄像和直接线性变换(DLT)方法,获取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抓举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揭示这一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及原理,并对运动员动作技术的合理性作出诊断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崔文华抓举200.5kg超世界记录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崔文华在第八届全运会上抓举200.5 kg 超世界记录的抓举技术作了现场拍摄,并用国产爱捷录像解析系统进行了解析,表明:1)崔文华发力阶段杠心穿越重心轨迹,杠心贴着重心向上而行,而两心(杠心和重心)相对最大偏差明显偏小;2)发力后杠心上抛速度大;3)杠铃上抛最高点相对高度(与身高的百分比)高;4)支撑阶段身体下落快,人体重心向下的加速度超过了重力加速度;5)采用滑杠技术,突出“低”、“稳”支撑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八运会看我国女子举重比赛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第八届全国运动会女子举重比赛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分析了教练员对比赛战术的运用,运动员试举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以及运动员抓举与挺举之间的比例问题。旨在促进我国女子举重运动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