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生命就是人的存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由此产生的生命价值及意义。生命最高原则就在于生命的存在,如果没有生命,也就谈不上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问题。人作为教育出发点,教育旨在育人,因而教育应具备明确的育人价值与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的三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存在、本质和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三个有机联系的问题。人的存在问题远远超出了物种的存在关系。人作为类存在物,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体;人作为群体存在物,是自然共同体和社会共同体的统一体;人作为个体存在物,是肉体和灵魂的统一体。人的存在具有三重性,因而人的本质必然也具有三重性。人的解放是人的存在矛盾的解决,也是人的本质的实现,因此,人的解放包括人的类解放、人的群体解放和人的个体解放  相似文献   

3.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不是一种认识过程中的认知方式,也不是情感的沟通过程, 而是筹划并实现生命的可能性,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这意味着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把教育引向了意义世界,"理解"使得教育终极目标从知识转向了生命.理解能使知识对生活的意义显现出来.是联结教育与个体精神的根本方式.理解使得教学成为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舞台.通过理解,师生在教学中达到乐而忘己的诗意境界.  相似文献   

4.
生命教育首先应是各种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它并不是一种单独存在的教育类型。生命教育蕴含着人类对于世界和自身的深刻的哲学思考。生命教育在内容上涉及世间万物,并不仅仅指向人类或某一个体的生命;以"人性向善"为基本价值预设,继承更是超越了传统道德教育的范畴;在价值追求上,旨在为学生能够拥有未来人生的幸福打好基础。生命教育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教育理论,更是融入其他各种教育形态的实践活动。在喧嚣尘上的当下中国生命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必需。  相似文献   

5.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命的教育,是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完善人的生命价值,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和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是加强和改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对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三个相关的概念进行辨析,从而真正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相似文献   

6.
教师生命意义的遮蔽与彰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意义表现出一种对已有存在状态不断否定和对新的存在状态不断创造的超越性.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之一,审视教师的生命意义对于教育实践来说极为重要.但令人遗憾的是,教师生命意义在不自觉中被遮蔽、被边缘化了,具体表现为教师工具化、教师教学"表演"化以及教师生活世界殖民化.教师的生命意义必须彰显.彰显教师的生命意义可通过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关注教师的个人化实践知识、实现教师合理化交往行为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现代竞技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如"缺乏对竞技体育生命特性的认知"、"缺乏对竞技运动员生命价值的尊重"等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不同视角的哲学、自然科学以及人类学等对人生命特性的认知不同,故而形成了不同的生命观。竞技体育作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一种重要的生命文化和精神现象,它具有丰富的生命特性。竞技体育的生命特性表现为"身体性、游戏性、竞争性、创造超越性、整体性、和谐性"。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生命哲学,也是一种理想精神、一种提升现代人生命质量的文明运动。  相似文献   

8.
生命作为教育的本原和核心,应为教育所孜孜不倦地追求。教育作为服务生命的活动,它的价值应体现在生命,并被生命所规定。教育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回归本真的生命,引导理解生命,并服务于生命的创造。  相似文献   

9.
"约拿情结"是人在成长过程中逃避的心理结症,表现为难以克服的自我设限、拒绝成长、不愿承担自身应有的职责,逃避作为个体价值实现的最佳机会.这种使个体趋于"普通人"的情结被作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达出来,与读者产生视野融合,生发出无尽的艺术审美魅力,读者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体会到灵魂的"充实相",这也正是生命的重量所在.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仰在教师的教育生涯中起着精神引领和行动准则的功用。教师教育信仰是对人的信仰和对教育信仰的统一,其重心是人生信仰。教师只有把生命教育、公民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自己始终不渝的信仰,才能培育有生命尊严感的、懂得人与人平等的人格意识,成为合格的且有尊严的社会公民,从而实现教师自身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学生“生命在场”是“物质生命在场”、“精神生命在场”和“发展性生命在场”的统一体,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的“生命在场”。“生命在场”具有完整性、主体自觉性、体验性、生成性、独特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对各个专业的学生都会产生重要思想影响。融生命教育之理念于课程教学中,深挖教学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还有利于在了解生命之意义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生命,珍视生命,实现生命的价值。通过案例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觉实现"三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展生命教育以来,总体上中学德育倾向于生命认知教育,忽视和缺失生命情感教育。生命是“种生命”与“类生命”的有机结合,德育关注人,关注个体,也关注人内隐、活泼、丰富的生命情感。生命情感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对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的本质问题是一个众说不一的问题,人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和关键问题,人的本质可以从不同的视域和层次加以阐释。人作为现实的生命存在、类存在、社会化存在,究其本质就是处在社会关系中、基于生命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保持其自身发展的自由自觉的劳动。  相似文献   

15.
体育运动与人的发育与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运动形态,是与人类相生相伴,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提升的重要条件。体育促进人的发育和培育,是人作为一种生命形态不断发展和提升的重要动力,它与人的生命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和自我复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在推动社会现代化、科学化、信息化过程中,体育运动将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6.
《浮士德》是人类审美精神自由表达的诗意的范本。浮士德在情理之辩中不断追求生命存在的美感和自由价值,在不断实践中体验生命的自由和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生命美学作为一种年轻的美学思考,逐渐成为了新世纪中国美学界正在盛开的一朵艳压群芳的奇葩。浮士德重视实践,崇尚自由,追求情感,提倡自我意识,蕴涵着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执著追求。但浮士德这种追求情欲、物欲享乐的方式,在给人类以欲望化的生命自由哲学启示的同时,也预示着人类欲望的过分膨胀将导致的严重后果。因此,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浮士德精神应在生命美学中得到审美观照,对浮士德精神的生命启示性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7.
从哲学、美学角度对竞技体育的跳水运动进行研究,竞技跳水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做进一步的解读,对于我们研究竞技体育的善与美,完善体育学科的理论架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结果如下:首先从美学类型看,竞技跳水美归属于社会美的范畴,具有艺术美的特征,最终表达了形式美;从美学形态看,优美与壮美的有机结合是竞技跳水最鲜明的美学形态特征;从生命美学角度看,竞技跳水美是人的生物生命、精神生命以及社会生命这三重生命之美的高度统一,缺一不可。从"符号"理论结合生命美学对竞技跳水运动作出的美学阐释:竞技跳水是一种身体文化,是人将身体作为一种符号运动而显示的"一秒钟"艺术,从而实现合乎人的三重生命追求的精神实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生命本体论是以儒道两家为主的在天人合一的大背景下关注人的生命和道德的一种哲学思潮。现代西方生命哲学是在一种关注人的生命、情感、本能、直觉的非理性哲学思潮。由于中西方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的生命本体论倾向于人的道德,现代西方的生命哲学倾向于人的本能,中国的生命本体论的实践方式是内向反思式的,西方现代生命哲学的实践方式是外向征服式的。中西方生命哲学对当前社会有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在科技高速发展、经济繁荣的今天,重提生命哲学将是对人性复归的一种呼唤,对人价值的肯定,有利于解决人的异化问题,也有益于当今社会价值观的重塑。  相似文献   

19.
张先梅 《职大学报》2011,(4):107-110
高校应高度重视生命教育,在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上不断地探索、实践,让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常规教育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帮助那些轻视生命的大学生摆脱自闭自残、伤害他人和生命虚无等"生命困顿"的阴影,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并最终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冯至早期抒情诗的情感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职大学报》2009,(2):21-24
冯至是一位富有现代生命意识的诗人,对人类生命存在的关怀是其早期抒情诗情感意蕴的重要表征.其大量诗作,通过痛苦、绝望或毁灭的意象,曲折传达诗人对生命理想的追问与期盼,在人与人、人与自然诸多关系的不和谐之中折射出诗人对生命理想的追求.强烈的生命意识奠定了冯至早期抒情诗审美价值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