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开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体育选项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满足了学生的身心需求。但是,在高校开设体育选项课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明显、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法的选择过于陈旧、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缺陷等情况。我们应根据篮球选项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培训、精选教学内容、革新传统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等,从而进一步提高篮球选项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的实施能调动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在体育学习中主导性的发挥。它把传统的体育教育、教学方法与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相结合,符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就实施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的意义、教学模式的构架以及在实施过程中采取有关方略等方面作些探讨,旨在为高校体育俱乐部形式选项课教学的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为切入点,系统地探讨了山东省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现状,并提出改革设想,旨在改变传统的篮球教学观念、完善篮球选项课课程方案,创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篮球教学环境,为篮球选项课教学在高校中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比赛教学法在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乔诚  薛可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3):108-109,112
近年来,为了顺应终身教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高校体育课程也做了一些改革,但力度不大。在对天津市几所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教学大纲的调查和任课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技战术的教学任然是篮球选项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对普通高校篮球教学课运用比赛教学法进行实验研究,旨在找出提高篮球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使之朝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篮球选项课大多实行的是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本文从分析高校篮球选项课的现状入手,提出将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篮球选项课的设想,并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剖析,深入挖掘拓展训练引入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可行性,以求不断完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体系,促进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篮球选项课作为目前高校开设的诸多选项课中最受大学生们欢迎与喜爱的课程之一,其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对上好篮球选项课可能遇到的诸如专项运动本身的技术难点、教学对象的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等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根据自己在篮球选项课教学中所做的一些有益的尝试,提出在专项教学中必须寻找核心,走捷径;以发展身体素质与技术相结合,使技术和素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在教学中以理论指导实践,发挥学生的智力优势等观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职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篮球选项课的价值认识不足。文章通过对职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教学方法、训练手段及对教师的要求进行了探讨,以便更好地改进现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并对篮球选项课发展的对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和培养终身体育的锻炼意识,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主导思想。为了让学生在大学期间更好地学习篮球运动并作为日后终身健身的手段,对本校四个年级8个男生篮球选项班加大三打三教学的力度进行教学与考试,并将实验效果和参加课外活动情况统计与8个对照班对比,认为在高校篮球课中应加大半场三打三教学力度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篮球教学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篮球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高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兴趣、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尽快地掌握正确的篮球技、战术及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本文提出了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促进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提高篮球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高校体育选项课项目设置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高校体育选项课教学项目设置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提出了促进高校体育选项课项目合理设置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体育选项课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结构式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运动解剖学学科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法中存在的一些蔽病,采用实验对比法对结构式教学法在运动解剖学教学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作了论证.结果表明:采用结构式教学法的实验组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能力、期末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和及格率均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的对照组.该教学法尤其适合体育院校学生的特点,值得在我院运动解剖教学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理论教学作为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着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严重不足的问题。由于学时少,时间有限,使得体育教学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内容选择上带有片面性、教材使用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从而造成学生对体育课态度消极,这一状况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大学生健美教学中所检测的身体素质指标进行为期一学年的跟踪研究与分析,探讨健美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健美运动处方教学比普通教学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4.
浅析当前我国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几种体育教学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我国当前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几种主要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总结, 并从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师生关系、教学条件等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旨在能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希望能对广大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田径专项理论为依据,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田径专业课“素质——技术”教学模式。运动等组对比法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运用该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实验组的专项素质、技评成绩、运动成绩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该教学模式反映了运动技术、专项素质、运动成绩三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运动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规律,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训练过程的有机结合,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实践上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遵循排球教学与训练的内在规律,有意识地运用控制反馈来提高排球教学质量,是现代体育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就控制反馈原理在排球教学中运用的方法进行探讨,说明只要正确有效地在排球教学中运用反馈信息,就能有效地提高排球教学的水平,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多是以教师作为反馈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单一"师—生"反馈形式,其"被组织"、"填鸭式"、"确定性"为特征的陈旧教学思路逐渐成为体育教育前进的桎梏,而基于系统控制论与自组织教育理念相融合的自反馈式体育教学模式,则重新审视了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以学生作为教学核心的主体性教育思想的理解,并以此为契机构建一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组织体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以认知心理学知识观为分类标准的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研究表明:现有体育教学方法分类模式不能为体育教学实践提供足够的支持,运用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表征类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体育教学目标进行解构,构建了言语图表信息类教学方法、智慧技能类教学方法、认知策略类教学方法和信念类教学方法四级分类模式。该分类模式对促进体育教学方法分类研究的科学化和体育教师合理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运动教育模式在高校排球选项课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促进学生运动参与和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为指导思想,实验表明: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的实验班学生比赛时技、战术运用能力方面,明显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班。运动教育模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排球运动的学习能力、比赛能力、参与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从而提高排球选项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体育游戏是以娱乐为主,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锻炼的方式进行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体育游戏作为一种体育教学手段,它的定义是指以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以游戏为形式,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特殊体育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组织运用体育游戏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