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地球村”与“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大爆发”的大环境下,人们的体育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体罚”“快乐体育”等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明晰新时代体育观的意义才能完成体育课堂所涵盖的内容.文章应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课的意义及体育课堂管理理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透视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的功能及存在问题,提出加强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活动管理的相应对策.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活动对于体育院系与社会沟通具有积极意义,是体现多方面作用的重要"社会实践课程".建立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信息管理网络服务平台、出台弹性学分制管理模式,针对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中的问题给予辅导与帮助,可以引导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活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任务,分别从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的方法、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评价、运用"合作小组"学习贯穿课堂始终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分层"与"合作小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在线教育、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等先进教学理念的涌现,传统的体育教学也亟须做出变革。2016年由慕课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教学工具——"雨课堂"面世,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微信教学平台与学生架起课上和课下沟通互动的桥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访谈法,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相融合,探索信息化时代中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之雨课堂"构建全新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体育课上需要大脑记忆与身体控制相结合,只有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投身学习,才能很好地吸收并理解体育教师传授的技能与知识.我国学校体育中自主课堂的创建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论文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浅析体育自主课堂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建议,希望能推进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体育课堂人际交往缺失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对高校体育课堂人际交往与施教的多种因素相关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校体育课堂人际交往的缺失及其成因作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新形势下高职学生管理面临新的困境,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探索高职学生管理规律,构建立德树人、细微化管理、学生自我管理、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积极寻找高职学生管理新模式,"三阶段八环节"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将其贯穿于高职整个学生管理过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学视角来看,体育生态化意在对体育教育的和谐化进行论证研究,并合理应用于课堂教育行为中。本论文将首先从主体因素、环境因素两方面对生态课堂进行"构成要素式"分析解构,并深入研究现代高校体育课堂中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同时,对应式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生态课堂建设的策略建议,以为高校体育生态课堂实践尝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体育游戏进入体育课堂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研究方法了解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基本情况,对体育游戏进入体育课堂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游戏进入体育课堂可以加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意识、组织性、纪律性,增加初中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牢抓低年级体育教学工作,可以树立学生的体育意识、规范学生社会行为,因此,以小学低年级群体为例,对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有效策略开展研究,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的特点与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组织教学的困境,提出创设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游戏情境的组织策略,引导小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参与到活动中,通过个人真实体验的方式,使小学生在参与到真实活动中后,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带给他们个人的快乐。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中渗透德育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以此培养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中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并鼓励低年级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个性展示,将引导小学生思维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工作,落实对传统体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学生的情感层面认知。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目标、课程的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表明:⑴体育舞蹈课程以其独特的特点,对广大青年学生产生了不可抗拒的诱惑力;⑵学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的学时少,很难满足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要求;⑶目前普通高校中从事体育舞蹈课程教学的教师有87.5%不是专门从事体育舞蹈专业的,大部分是从事体操、特别是艺术体操教学工作的;⑷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教材,高校目前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都是各校教师根据相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制定;⑸体育舞蹈课程完全符合北京市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状态,适合青年心理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2.
借鉴柯氏评估模型,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次,评估分析广州体育学院在2010-2017年对大型体育赛事服务人才的培养质量.结果发现,大型体育赛事服务作为广州体育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它在总体上提升了体育高等院校人才综合素质,可以作为体育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推广应用.同时,广州体育学院大型体育赛事服务人才在工具技术和态度因素等方面存在短板现象.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今天,在高校体育中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迫切性十分明显,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当也必须把终身体育教育放在一个重要位置.高校体育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为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合格人才的需求服务.  相似文献   

14.
摘要:治理,在中国体育的历史进程中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由于体育与国家、民众和社会的深度融合,决定了其是构成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的根基之一。因此,推进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化体育改革的必由之路。本研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语境下,以新视角、新理念、分层次对体育治理、中国体育治理、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中国体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的概念、内涵和本质特征作了开创性、引领性的诠释,试图为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体育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立本夯基。  相似文献   

15.
以PSPP身体自尊量表为研究工具,对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684名不同专项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发现.运动专项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身体自尊产生的影响显著高于性别的影响,选择不同运动项目的大学生在身体自尊的各维度有较大的差异,并且身体自尊各个维度对身体自我满意感的回归系数与项目本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治理理论与我国政府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理理论以“善治”为目标取向,围绕“善治”这一总方向,我国政府应实现管理理念和管理角色的双重创新。在管理理念上,要确立相关新的理念;在管理角色上,应实现有限政府角色、有效政府角色、服务政府角色、民主政府角色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作者从北京大学山鹰社等两个实例说起,阐述了其心中理想的大学体育应该为:1传承与创新体育文化的体育;2学生充分体验充满激情的大学生活,激扬青春展现活力的体育;3培养精英精神与领导能力的体育;4学生更为自主、更为自律的体育;5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体育;6不仅使学生当下有益,而且能够是终身受益的体育。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组织单位,也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重要场所。班主任作为班级关爱教育的主要主导者和实施者,要了解掌握班级中每一个学生思想状态,把握好三个年级不同阶段关爱教育的重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关爱教育,帮助教育学生"知业","学业","就业",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我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研究来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特点和现状,客观地分析我国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特点,提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改革意见,为我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学概论课的抽象性和广博性特点,使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学起来费劲、乏味,提不起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好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教师应根据学生和当前文学现实状况的实际在课堂上可以并需要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实际解读文学与解释文学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