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文化自觉的视阈下对我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进行反思,这是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一次"自知之明".对传统武术传承方式的来历,它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以及与现代班级制度之间的异同,进行反思.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是传统武术赖以生存延续的载体,而现代的班级教授制则是适合于现代教育制度的一种形式,它们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传统的武术传承方式的认同和现代班级教授制的改进,有利于进一步整合这两种武术教学制度,形成新的武术传承方式,以利于武术的承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关照中国传统武术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研究认为,西方体育思想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冲击,致使传统武术军事地位丧失和价值观改变;传统武术生存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武术传承方式为现代教育方式所替代,武术的传播场所大幅度缩减,甚至消失。传统武术文化所蕴含的健身娱乐功能和教化功能却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指出,只有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人的问题,才能使传统武术文化得到切实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以西方体育准则为发展趋向的竞技武术,成为当代武术运动的主体,导致武术的功法练习被置于较低位置,而且越来越不重视。然而武术功法是武术的基础,没有了功法武术就失去了本质。如何保护传统武术功法和传统武术文化并使之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是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传承和发展传统武术功法迫在眉睫,需要用实际行动捍卫传统文化和传统武术的尊严。  相似文献   

4.
当代武术运动发展应加强其教育传承,促进武术运动的本土化教育,并把武术作为我国民族体育国际化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对传统武术文化的教育传承研究,架起技术层面和文化层面相联系的中间桥梁,促进传统武术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广泛传承。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和梳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思路两部分分析了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问题.指出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的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着手:第一、突出"原真性",强化中国武术的实体:"拳种"的保护;第二、注重传统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的传承;第三、注重文化传承过程中人的作用,强化活态载体:"传承人"的保护;第四、加强产生及传承环境的保护;第五、创新文化的合理运用,把握好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第六、强化传统武术的法律保障;第七、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与开发,也是促进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随着传统武术生存环境的变化,武术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的困难。武术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人与传承过程具有典型的"活态"特性,保护的总体趋势从"静态遗产"向"活态遗产"的转变是发展的关键。运用数字化技术为武术遗产的保存、复原、再生和传播提供支持和保障;同时,构建从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生产,到数字化传播消费的技术体系,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生态循环创造物质基础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摘要:当前,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概念与关系问题已成为武术理论研究的焦点。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界定了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中国武术的概念,探讨了当代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矛盾冲突与规避路径,以及二者的当代价值定位。研究认为,涵盖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两大内涵于一体的中国武术概念界定法存在缺陷,而“广义”与“狭义”的分别界定法较为妥当;竞技武术套路源自“舞”的表演属性而非“舞”的练功属性,竞技武术散打、竞技太极推手、功法运动源自传统武术中的练功方法,如此认识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是规避二者存在矛盾和发展冲突的有效路径;竞技武术三个运动项目虽然源自于传统武术的打、练、演三项主体内容,但却算不上是对传统武术真正意义上的继承和发展。竞技武术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好体育化道路,发挥体育竞技的价值,传统武术则应该坚持“打练结合”的武技、武道修炼方式,发挥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困惑与征途:对21世纪中国传统武术发展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归纳法分析了中国传统武术面对的全球背景下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压抑、国内竞技武术的排挤及其生存内环境的恶化等诸多不利因素,提出传统武术要发展,需要在传承方式、人才后备培养、传播方式及科研力量等方面不断开拓,要与竞技武术和谐发展。理顺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的渠道,保持民族文化特色、技击性及多样性,实现良性循环,不断拓展传统武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空间,给21世纪的中国传统武术以科学的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探讨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武术在全球化场域下所遭遇的发展困境及其根源,发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却呈现出生存力不彰、传播力不足等一系列“短板”,致使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遭遇断层化、消费化、边缘化的困境,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与全球化相嵌合的“价值交汇点”,重新梳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挖掘并弘扬其“尚武”、“技击”、“和竞”等与现代文明向对接的不朽价值,并据此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武术现代传承和发展之路径。文章认为,要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拓展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就必须走现代转型的道路,即通过注重武术教育,实施“教育兴武”战略;整合媒介资源,实施“包装宣传”战略;强化武术交流,实施“走出去”战略等。为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武术文化活力的重现,并达至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文化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析传统武术的神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武术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仍绵延不息。由于各种原因,传统武术给人们神秘感依然存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从传统武术的概念入手,对传统武术技术的神秘性、理论的传统性、传承方式的特殊性,以及武术传媒因素对其影响的深刻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又对传统武术神秘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人们正确认识和发展传统武术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传统武术保护刍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应受到保护。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典型代表具有公共性,属于公共文化的范畴,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进行保护。同时必须认识到民间是传统武术保护的主体,因此要保护与资助传统武术传承人,扶持发展民间组织。要注重传统武术通过市场借助产业化进行保护和传承活动,并警惕其中存在的弊端,采取有效措施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从数字化保护的角度对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进行探讨,意在寻求完善传统武术保护的途径和方法。在梳理传统武术保护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必要性,并提出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方法,指出高校是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主力。  相似文献   

13.
在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当下,中国国家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中华文化认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背景下,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文化认同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代武术单向度的站在西方文化的立场上,衡量传统武术的价值标准,造成武术文化认同的危机;而不加甄别的强化对传统武术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不符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须在符合国家文化建设的前提下,提炼出提升中华文化认同的中国武术核心价值观,强化中华武术文化认同,合理引导拳种文化认同,淡化门派认同;把中国武术文化发展引导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轨道上,使中国武术文化真正起到促进国家文化建设的作用,惟有如此,中国武术文化才真正走进现代化,才能在国家文化发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武术在很多村落民俗活动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它一方面丰富着民俗内容,另一方面承栽着民族文化,并发挥出道德教化、娱乐欣赏等价值.目前随着农耕文明的解体,村落民俗和其中的武术活动都面临着传承危机,亟需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的实施为抢救工作提供了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武术正在面临着后继乏人、被歪曲、被滥用、被抢注商标等困境,为其提供法律保护十分迫切。从新视角去探讨我国传统武术保护问题,在对我国传统武术保护的必要性、保护的现状等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视角构建保护方案,以达到保护传统武术并促进其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传统武术发展趋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献资料法对传统武术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武术之所以不如竞赛武术普及,归根结底原因有二:一是其地位低,人们对它的重视与投入不够;二是竞赛少,未达到有效传播,人们对它的了解不足。建议在发展竞赛武术的同时,增加传统武术的赛事,提高人们对它的认识;并通过各种有效路径或办法,普及传统武术,使之得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一直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最近发生的徐晓东与雷公太极的私下约战,又使得对这个话题的探讨显得尤为必要。该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传统武术的现状、瓶颈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深刻地思辨与论述。具体言之,传统武术的发展现状:在武术技法上表现为技法类型单一,以套路为主;在武术人员上表现为习武目标多元,古今差异大。传统武术的发展瓶颈:在武术技法上表现为针对性与系统性的武术技法较少;在武术人员上表现为专业化与职业化的武术人员较少。最后提出了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方向,即坚持以人的需求为中心,朝着武术技法的多元化、武术人员的专业化、武术体系的系统化的方向发展,以更好地为人们的需求服务、促进武术价值的提升以及推动武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术在现代化社会中的落差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武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23-1625
传统武术要在保留技击特征的前提下,适应社会的需求与时俱进地发展.其中,自身科学化是基础,推广是关键,传统武术人才培养是保证.具体途径是认定传统武术的基本标准、利用段位制模式推动各个传统拳种发展、培养现代型的传统武术人才.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针对当前武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武术现代化,进而提出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现代化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时代性与民族性共存,人文精神的体现成为其适应现代化社会,进行价值选择的标准。这一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武术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继承,有利于武术传统文化造福于世界人民,丰富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