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张爱玲笔下有一组活生生的外国人群像.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张爱玲以亲善的态度关照这些男性和女性形象.任何形象都是作者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集体想象物.张爱玲出身于日渐衰落的豪门望族,生活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十里洋场,是中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上海作家,同时她又是一位女性作家.这决定了她无时无刻都在以这种写作身份和视角阐释她所接触到的外国人形象,从而为现代作家表述现代生活开拓出一个崭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以其丰富的月亮意象而著称,这与她的女性意识有关,张爱玲认为,只有回归女性本质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女人,才是具有神性的女人,女人的悲剧就在于她身上神性的缺失,而这种缺失则是她们生活于男权统治下的境遇造成的,也正是这种对女人生存处境的悲剧感形成了张爱玲小说苍凉的底色.月亮意象是她女性意识的体现与象征,是她对女人理想的审美的生存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个具有明确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她认同、接受女性的性别角色,但并不以神化女性为条件,她能够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揭示和批判了中国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奴性意识,指出正是这种病弱心理和奴性性格,使女性自身成为了阻碍自己发展的内在原因。她提醒并希望女性们,尽早结束这非人、非女性的女奴心狱生活,成为自由、自主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传奇才女"张爱玲的作品风格独特,成为一代又一代年轻作家,特别是女性作家的至爱。而《红楼梦》对张爱玲的影响,则是她独特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张爱玲不仅从小喜爱读《红楼梦》,而且一生酷爱读《红楼梦》,她的创作与人生均在自觉不自觉中深受《红楼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传奇>,从童年体验的影响、复杂的经验世界、独特的女性视角三个方面分析张爱玲的小说创作.认为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个不可多得的才女作家,她的小说以特有的魅力,经历了时间的考验,独领风骚,为人称道.<传奇>是张爱玲小说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带有比较浓烈的悲情性格色彩,表达出了作者对于自由爱情生活的美好向往。《半生缘》这部小说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顾曼桢、许叔惠、沈世均三个人,他们之间的爱情产生了曲折的故事。作者以三个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深度剖析男权、父权和金钱对于女性人性、爱情、婚姻的压抑,展现了文中不同的人物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所崇尚的“苍凉”,既是她小说的情感基调,又是她小说中生命意识的表现特点。张爱玲对都市女性的命运有着深刻的洞察和透彻的领悟。她笔下的女性形象是一些既普通平凡而又认真生活的女性,这种认真体现出她们的无奈、无助又心甘情愿的生命样态。这些女性注重现实的生活感受,即生命的即时消费性。她们缺乏理想,少有梦幻,没有未来。她们的生命缺乏色彩和意义,她们的命运呈现出浓郁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以其犀利的笔锋揭示在封建社会中被扭曲了的女性,她的《流言》、《传奇》两部作品通过揭示女性心灵充满卑劣、愚昧、丑陋、变态的形象,来表达对封建专制社会的否定,她不依不饶的揭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探究了封建社会中女性悲剧命运的内因。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女性视野中,张爱玲的创作是对传统的一种破坏,但同时也是对现代小说形象的一种丰富。在新旧跌宕之中,张爱玲用一种现代性的视角对传统“母亲”形象进行了解构,同时她又以悲凉作为现代性女性的命运归宿,这种现代意义指向性下的创作及其所产生的审美价值,对当下乃至现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品,讲述了曹七巧用黄金的枷锁劈杀了她自己和子女的命运的悲剧。本文主要以虐恋文化背景下分析七巧与子女的关系,揭示了母亲与子女的施虐和受虐的关系。以及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在父权缺席下对权力和欲望的僭越。七巧和子女的关系是变态和扭曲的,这种关系与张爱玲和她母亲的关系也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2.
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1934年成名于沦陷区上海,创造了融中国古典小说、西方现代派小说于一炉的新小说文体。她以特有的女性视角和独特的语言风格挖掘出人性深处的脆弱黯淡,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自身的情感。本文拟从语言风格的角度探讨张爱玲小说的抒情本质,即从其华美、新奇的特色语言中窥探她作为创作主体的情感表达、情感投射和情感表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丁洲 《职大学报》2011,(3):57-61,87
王安忆和张爱玲一样致力于上海女人的描写,她通过种种性格各异、形象丰满的女性形象建构与描述着上海城,是海派最传神的继承人,更是女性写作的集大成者。虽然王安忆本人极力否认其女性文学者的身份,但她对于女性世界的独特抒写和全新建构,使得她始终无法脱离:好性文学的藩篱。而对于女性研究最基本的莫过于母女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小说《倾城之恋》和散文《谈女人》是张爱玲四十年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女人的著作,笔者将这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并试图将张爱玲在散文中关于女人论述的观点运用到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上去。同时,笔者也希望可以从张爱玲的观点中更透彻的分析她的个人情感,丰富其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小说以浓烈的悲剧意识为最大特点,她善于在悲凉的叙述中揭示人性的自私、虚伪、扭曲和变态。在平静的叙述中,她深长的叹息里透露出的是对匍匐在男权文化阴影下的传统女性的深切忧患。在缠绕不去的凄凉氛围中,塑造了男权社会中一个焦虑压抑的女性群体与一个病态的男性群体。  相似文献   

16.
《倾城之恋》与《愫细怨》两篇小说表现出了张爱玲和施叔青两位作家创作中的某种趋同性,可说是施叔青对张爱玲小说经验的延伸;时空和场景的转换并没有改变女性命运的悲剧性,张爱玲和施叔青两位作家通过各自的女性言说同构了这一沉痛的历史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小说表现的是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她描写了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心理分析出神入化,同时还能巧妙运用意象手法.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散文反映出的存在主义的实存状态观,即人的存在在本源性意义上的虚无,以及由此而来的那种根本性的荒诞、焦虑、孤独和绝望,成为张爱玲基本的人生观和她着重表现的存在体验。这种虚无主义的哲学意识存在于张爱玲作品中的原因,首先在于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其次从张爱玲个人经历的角度来分析,要归因于她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20世纪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出身、生平、作品.尤其是爱情,是当时乃至现在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她的作品《爱》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独特的散文,写于1944年4月,正值与“爱人”胡兰成的热恋期。从文风上看,此篇文章与张爱玲前后的散文风格颇不相同。而从作家的隐意式症候来看,这恰恰显现出了由张爱玲的家庭、个人、乱世等几个方面的压抑所形成的矛盾而苍凉的“爱”之观。  相似文献   

20.
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其在戏剧创作上的表现同样不同凡响,在分别标志着她两次创作高峰的喜剧作品《太太万岁》和《情场如战场》中,张爱玲尽情的展示出她卓越的喜剧天赋和一贯精妙编制故事的技巧,以轻松为主基调,忠实的实践着她所奉行的“随意,不假思索”的喜剧创造主张。以戏剧入手,将能更全面的了解张爱玲思想的多样化及独特的艺术创作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