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喀斯特山区六盘水市为例,针对该区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分刺从耕地的质量、数量和利用效益三方面来作定量与定性分析,并进行耕地生产效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该区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并提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池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池州市耕地资源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揭示出池州市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为池州市保护耕地和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池州市2000-2010年耕地变化总体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2008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第二阶段(2008-2010年)耕地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定量分析表明引起池州市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必须从完善监管制度、加强执法力度、提高思想意识、加大经济投入以及增强科技创新手段等方面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垦区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针对黑龙江垦区耕地的存在的问题,提出黑龙江垦区耕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黑龙江垦区耕地存在自发性乱占滥用、非法占用现象,浪费现象严重,退化和污染严重,只用不养使耕地质量进一步下降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强耕地保护立法,严格执法,增肥地力,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切实加强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遏制非法占用耕地建设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要分析了非法占用耕地建设的表现形式,阐述了遏止违法使用耕地的法律措施,进一步提醒人们,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永远重视耕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相似文献   

6.
分析我国的土地利用情况可知,目前我国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高,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存在许多制约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城市方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标准化城市”的简单复制等问题突出;农村方面,空心村、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严重,土地集约利用的形势仍然严峻.从土地的调控机制、引导机制、监督机制和配置机制四个面构建新的管理机制,可以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耕地非农化问题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对耕地非农化的驱动因素,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的耦合趋势,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人口城镇化、产业结构比重的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对这些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耕地数量锐减,质量退化,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分析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迫切性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难点并提出具体思路:如何调整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耕地质量;实施有弹性的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研究区域的人口、粮食单产水平、复种指数、粮播比等指标,基于分析耕地需求量和耕地供给量,根据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确定2020年西双版纳州耕地和基本农田预测指标:2020年耕地保有量为17.89万公顷,基本农田面积为16.13万公顷。  相似文献   

10.
农户作为耕地的直接使用者和保护主体,其自身行为直接影响着我国耕地保护的效果。本文基于新建县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认知与意愿情况,分析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行为选择及其政策实施效果,以期为政府制定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