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探讨体育存在的行为基础、身体价值和意义追求。在体育行为的认识形态中,将体育放置在现象学的思维谱系内,寻找体育与身体、艺术、国家之间的联系,体育的身体价值在生命意义中彰显;体育是人行为的内化产物和外化结果,在行为的存在结构中,体育是人积极、主动和创造的力量,体育实现着人自我存在的价值;作为身体价值的意义表达,体育成为一种理解人存在的方式,身体经验融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之中,体育得以展现其别样的风采;在“真、善、美”的知识、道德和情感联系中,寻找规范人生命意义的本质依据;体育是人生命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人主体存在的现实证明,是自然身体走向文化规则的主体行为,是让人成为人的完善途径。行为实践是体育存在的感性基础;身体价值是体育存在的理性依据;意义追求是体育存在的知性结果。  相似文献   

2.
从人的社会化过程谈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每个人由出生到生命结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社会化活动,而青少年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此时接受的以体育教学为基本途径和组织形式的体育教育,对社会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存在着种种弊端,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因此,必须对现行的教材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改造和改进。  相似文献   

3.
从身体的视角窥探体育,是一个新颖和必需的理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存在于体育活动场域中一个个活生生的身体背后,那些隐匿的文化和社会烙印,帮助我们窥见隐匿在体育活动背后的本质和真相。体育作为一种体化实践,首先需要身体在场,完全依赖身体的参与方能构成。随着身体视角的觉醒,体育活动应当在新的意义上被诠释:关怀身体理应成为体育活动的人文维度,提升生命质量构成了体育活动的个体维度,引领精神是体育活动应当内在承载的社会维度。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体育功能的认识随着体育实践的深入和体育科研的发展而退步深化。体育具有它的本体功能和非本体功能,体育的本体功能是指生物学意义上取得的效果,而体育的非本体功能是指心理学、社会学意义上而延伸出来的功能。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中转环节,发挥学校体育教育在育人方面的整体效应,不仅对个体身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反对培养个体的竞争精神、团队精神、“规则”意识、完善社会品格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社会学函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存在论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学校体育与人之存在的哲学向度,建立面向生存境况的体育观念,并使学生获得永恒的体育关怀。学校体育追求学生的健康体魄、运动技能和健全人格,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发展。学校体育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是指向人类生命健康、活跃和勇敢的教育活动,它所营造地是生命的狂欢,而不是身体的束缚。人类主体的探索求知,身体技能的动感体验,生命活力的极限挑战,是学校体育的教育责任和本质诉求。在身体实践的技艺中,探讨学校体育的存在根基,学生在体育中感受生命的教育关怀;在生命培育的教学中,审视学校体育的人学归宿,学生在体育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追求;在体育存在的占有中,考察学校体育的生命境况,学生在体育中走向生命的完整自由。学校体育是人生命知识的教育形态,是人主体生成----的时空场域,是生存境界中自我实现的自由之路。人学存在论是学校体育的理论路向。  相似文献   

6.
生命存在不仅是哲学问题,更是生活与身体议题。重新发明的身体叙事成为生命存在认知的新潮流。以此为立论,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辩证法,对以身体为载体,在近10年以新的模式化生活文化迅速复兴的民俗体育花棍舞的历时性身体叙事分析认为:在以时间变化为轮回的传统农耕社会花棍舞身体叙事中,舞花棍人通过集体情愫、自我调适等物质化身体思维建构着舞花棍人主体的身份,身体仅以身体的直观形式和充满原始生命欲望的情感体验表征着缺乏理性意识但富含生命本真意义的生活与生命存在感知。现代花棍舞身体叙事以非理性身体觉醒与抽象精神交融创新的主体间性再现和谐生命存在感知。生命存在感身体叙事的研究是民俗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径,有助于代偿存在感焦虑、缺失的时代症候。  相似文献   

7.
身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同时它也是体育教育的核心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前人身体研究的基础上对身体本身可能存在的教育价值及身体与体育教育价值实现的关联与逻辑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由身体本身以文化、艺术及美的形式所彰显出的生命力量、自由意志和人类情感欲望等因素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力量,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体育教育的实现应立足于对身体的教化,从身体出发,最终回归到身体中去.  相似文献   

8.
苏北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特征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苏北高校男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次抽样问卷调查,从社会学角度探讨了该地区大学生在体育行为层面产生适应性变化的取向特征。研究发现,大学生在体育内容选择上存在一定的共性,均对情景类、游戏类体育项目展示出明显的行为倾向;在时间付出方面,大学生男生每周自主体育活动时间长、频率高。女生则逊于男生,但总体上情况仍可乐观;从其活动场所情况看,不同性别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空间选择存在差异,男生对活动场所的方面要求低于女生.但大多数男女生均对在规范的运动场地活动表现出明显的行为取向;从参与方式上看,男生以个人活动和朋友活动频率为最,女生则以个人活动和学校组织活动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最基础、最关键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要为人的社会化这一教育目标服务。每个人由出生到生命结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社会化活动,而青少年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时期。此时接受的以体育教学为基本途径和组织形式的体育教育,对社会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身体意识的培养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挥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资料法、思辨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在厘清当前我国青少年缘何难以建立身体意识的基础上,指明其具体改进方略。研究认为:(1)身体意识指人们在体育活动及相关行为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感知、察觉以及关注、关怀的一种精神状态,具有能动的反哺身体实践的作用。(2)身体意识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较为重要,但当代青少年对其难有认知原因在于身体“缺席在场”的原初之困、教育理念的滞后之弊以及生活方式的异化之痛3个方面。(3)当前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重点培养青少年的身体意识。基本方略应以身体教育为逻辑主线,以对抗静修为一体双翼,以强制体育为必需之举,以定性评价为主导评价方式,积极推动校家社的三层联动配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尝试引入健美健身项目。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休闲体育及其兴起背景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休闲体育是一种休闲生活方式,是随着人们对当代体育现象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体育概念。对休闲体育在中国兴起的背景,人们休闲生活意识,休闲体育对体育生活化、大众化的积极作用,休闲体育对生命过程的意义,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时代意义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功能、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认为:1)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整合;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3.
几十年改革开放中,国人的体育观念与体育态度也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而这种观念和态度的变化决定着体育消费市场的微妙变化。休闲娱乐体育的兴起呼唤着体育产业同步实现转型,即:从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为主导的体育产品生产向休闲娱乐体育主导型体育产品生产转变,娱乐体育是未来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以国际运动休闲范例城市为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英国的谢 菲尔德、德国的基尔、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美国的洛杉矶、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加拿大的 温哥华等运动休闲城市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国际运动休闲城市可分为:历 史、再造、赛事、品质四个类型;运动休闲让自然、社会、文化全方位融合,成为城市的品 牌;休闲城市的建设可以依托自然和文化,举办大型赛事和节庆活动,以职业俱乐部和铁 杆球迷带动,打造便捷交通。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了体育权利的法律属性和实现条件,调查了中外对体育权利法律保障的现状,重点从社区、高校、法律、政府、公民自身等层面,对我国城市社区市民体育权利实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应该和谐互动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可以保障市民体育权利的实现,并兢实现过程提出若干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现状,以"体育强国"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体育强国战略产生的历史背景,探讨"体育强国"的科学内涵,以目前的现状阐述我国体育事业与"体育强国"的距离,并就如何迈进"体育强国"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7.
体育产业化是世界体育强国发展的普遍规律,作为朝阳产业,它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经济与体育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文中通过文献资料整理,对体育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以全球体育产业为视角,对美国、英国、德国和澳大利亚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梳理和归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剖析我国体育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十三五”国家发展战略为契机,提出了一系列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梦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点分析了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与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与体育商业化之间的区别和相互关系,指出:体育产业=体育企业 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化≠体育市场化,体育职业化≠体育商业化,对于确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制定体育产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与竞技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体育手段发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强调了传统体育手段和现代化体育手段的发展与创新,充分发挥体育手段这一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的特点,把各种体育手段进行多重组合;健身手段与健康手段结合;国际体育手段与民族体育手段结合;竞技运动项目向体育手段、娱乐手段转化;自然与都市化生活的体育手段的选择、有意识地促进体育手段的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从逻辑学,经济学等几个方面对体育产业,体育事业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明确了两者的定义,提出对两者关系的理解,即:从逻辑学的角度看,这两者应当是反对的关系,两者的外延完全不同,同时两概念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是同类体育产品生产企业的总和,而这种同类的体育产品只能表现为体育劳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