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影响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进行研究,为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训练提出参考。方法:利用场地测试对20名男子运动员5 000 m跑最大摄氧量、个体乳酸阈、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受试者的专项成绩与最大摄氧量、最大摄氧量跑速、个体乳酸阈及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关系密切(P0.05),但与跑步经济性、30 m跑速度以及各峰值乳酸指标无显著相关(P0.05);以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对5 000 m跑成绩的变异有着最佳的解释效应(R2=0.824,P0.01)。结论: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分别是影响男子5 000 m跑成绩的关键有氧及无氧机能指标,联合最大摄氧量跑速和最大无氧跑动能力两指标能有效预测专项水平相似的男子5 000 m跑运动员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在2010年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长春赛区集训和比赛期间,利用吉林体育学院实验室对25名不同位置优秀排球运动员进行有氧运动能力相关指标的测试、分析以及特征与规律的研究,为未来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方法:对即将参加2010年全国大学生排球超级联赛的25名优秀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有关指标进行测试,最大吸氧量(V02max)采用德国产Jaeger Oxycon Pro心肺功能仪以及LE6000跑台进行直接测试,功率采用瑞典产Monark839E无氧功率车进行测试。血乳酸采用YSI-1500便携式血乳酸自动分析仪进行测试,研究结果: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最大功率、运动后血乳酸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有氧耐力指标存在较大的差异,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结论:排球运动员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对有氧能力的要求不同,但是现代排球运动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对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为期2个月的跑动能力训练进行训练监控,分析训练的效果及机制,验证训练计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我国优秀男子曲棍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和训练监控提供实证参考。方法:在全国锦标赛前对19名男子曲棍球运动员,实施为期2个月的跑动能力训练,在训练前后进行有氧能力、无氧能力、专项体能的测试与评价。结果:1)训练后,绝对摄氧量水平不变,相对摄氧量水平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递增负荷恢复期的血乳酸显著下降(P<0.01);最大功率、平均功率等指标训练前后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运动后的血乳酸与跑动能力训练前相比显著下降(P<0.01)。2)与训练前相比,3000m跑成绩显著提高(P<0.001);立定跳远、30m跑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训练前后无显著差异,5×25m折返显著提高(P<0.01)。结论:1)训练前,运动员的有氧能力达到优秀运动员的水平,爆发力低于国家队队员水平,而速度耐力高于国家队队员的水平。2)研究所制定的有氧能力训练、无氧能力训练和混氧能力训练计划可有效提升运动员跑动能力,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耐力和有氧能力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对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进行递增负荷测试,得到其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及其对应的速度、心率。结果显示:经过一个训练周期,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相对值具有显著性提高,无氧阈速度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无氧阈心率具有非常显著性降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了提高;客观的评价了长春市中学优秀男子中长跑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以及本次训练周期的训练效果,能够为教练员合理制定和安排训练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赛艇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也是决定赛艇运动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赛艇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2 000 m最大能力和三级递增负荷测试的方法结合血乳酸、心率和功率等指标对5名优秀女子赛艇运动员亚高原训练前后有氧能力特别是对无氧阈情况下运动员的功率、心率和血乳酸值进行评价。所用方法可以很好地评价女子赛艇运动员的有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亚高原训练后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无氧阈水平得到了提高,这为以后教练员安排训练计划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全运会赛前9周,对优秀游泳运动员为期6周的大强度训练并实施赛前训练监控,探索科学有效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模式,为游泳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名优秀游泳运动员实施为期6周的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赛前大强度训练方案。在训练前后进行一次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和血乳酸均匀度的无氧阈测试,并在训练前、训练中(训练2周后)、训练后(训练6周后),测定基础状态下的血红蛋白(Нb)、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睾酮(T)和皮质醇(C)。结果:(1)与训练前相比,摄氧量(P<0.001)、摄氧量相对值(P<0.001)、呼吸频率(P<0.05)等指标显著下降;呼吸商(P<0.05)、潮气量(P<0.05)、成绩(P<0.05)和即刻血乳酸(P<0.001)显著升高;(2)6周大强度训练后,无氧阈速度、出现无氧阈拐点时的血乳酸和心率没有显著变化。(3)基础状态下,BU指标在大强度训练2周后,明显升高(P<0.05),C指标在训练中期明显下降(P<0.001),训练后期又呈现明显的升高(P<0.05),其它血液指标变化不大。结论:(1)以无氧能力训练为主的的赛前大强度训练计划达到提高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目的,同时有氧能力得到保持;(2)血液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符合大强度训练的机能变化特点,赛前大强度训练没有导致运动员机能下降。(3)极限负荷运动(300米全力游)的气体代谢能力测试,为游泳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效果的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有氧代谢能力的应用及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层次、不同途径较系统地研究影响最大有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因素及最大摄氧量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结果发现:少年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与疲劳主观感觉有关,其最大摄氧量负荷时的R.P.E值低于成年人;不同负荷形式测定的最大摄氧量值有较大的差异,按其大小排列顺序为:固定跑台、功率自行车、台阶;耐力训练可提高有氧代谢水平,特别是无氧阈值或最大摄氧量利用率;在白、黄、黑肤色人种中,最大摄氧量值无种族差异;在力竭性运动中,线粒体钙聚积抑制细胞呼吸,可造成有氧代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训练对轮椅竞速运动员有氧能力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8名国家队轮椅竞速运动员进行6周高原训练,采用红细胞系指标测试、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测试等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有氧能力测试。结果:6周高原训练后,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运动员EPO水平上高原初期升高,6周后EPO水平又下降,高原训练结束1周后EPO大幅度提高。结论:高度高原训练显著提高竞速轮椅运动员最大摄氧量、乳酸阈值,提高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短道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耐力素质能力的现状和特征,及其在训练中的主要体现。方法:以22名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在训练周期开始阶段及年度训练强度课及比赛后,采用气体代谢和血乳酸测试方法对运动员进行无氧阈、最大摄氧量和最大乳酸耐受值等指标测量。结果:无氧阈时期的心率值男女队员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参照值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无氧阈时期的摄氧量值男女及与参照值比较未出现差异;最大摄氧量值低于国内外优秀耐力运动员,与国内同项目研究结果无差异;最大乳酸耐受力值较高,男女无差异,高于参照值(p<0.05),训练中主要以速度耐力滑和速度强度滑为主。结论:我国优秀短道运动员的无氧阈(VT)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最大摄氧量能力并不突出;优秀短道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无氧糖酵解能力,训练中主要是以冰上速度耐力和速度强度训练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 U -12、U -15、U -19集训队伍的52名运动员为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 Yo - Yo IR1、Yo - Yo IR2、最大摄氧量、平均无氧功率测试,以分析 Yo - Yo 间歇恢复性测试与不同年龄段女子足球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的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1)U -12年龄组女子足球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结果之间低度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呈高度相关;(2)U -15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和平均无氧功率结果间中度相关,而2者和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3)U -19年龄组运动员 Yo - Yo IR1、Yo - Yo IR2测试成绩和最大摄氧量结果间显著相关,而与平均无氧功率间关联程度很弱。结论:Yo - Yo间歇恢复性测试可较好地评价处于青春期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以及成年女子足球运动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主要探讨递增强度运动过程中与恢复期摄氧量以及恢复期间血乳酸的变化特点,并将血乳酸的恢复速率(V)与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摄氧量与血乳酸的变化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且血乳酸的恢复速率与最大摄氧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该项研究将为赛艇运动员有氧代能力的检测与评定提供科学的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12.
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跑的经济性与运动成绩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体校男女各13名少年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跑台逐级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试最大吸氧量,并以24m·min-1的恒定跑台速度测试跑的经济性RE,呼出气体通过JaegerEOS心肺功能测试仪,用开放式气体测试法分析。文中运动员成绩均为竞赛成绩。实验结果表明,跑的经济性RE(ml·kg-1·min-1)无显著性性别差异(P>0.05),但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RE(ml·kg-1·min-1)与1500m、400m跑运动成绩无显著性相关,RE(%V2max)与10km跑成绩呈显著相关。提示RE在较长距离跑中起重要作用。运动员想提高耐力水平,可以通过提高最大有氧能力或改善技术以提高经济性这两种方法实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跑台递增运动方式测定10名男大学生的最大摄氧量、无氧阈,分析两者的关系.测得最大摄氧量平均值为4.62±0.96升/分,无氧阈时的摄氧量、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心率分别为3.05±0.74升/分、65.89%±6.99%、166.5±7.6次/分;最大摄氧量与无氧阈时的摄氧量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无显著性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受试者采用跑台负荷方式测得的最大摄氧量水平较高;(2)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时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数在评定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安排运动训练及选拔运动员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4.
健美操对人体心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12名平均年龄为37.12岁的女教职工在进行一套历时20min的群众性健美操运动后,平均心率为156次/min,操前音乐前奏时的心率比相安静时的心率高出一倍。操后心输出量比静态下增加一倍左右,全操总摄氧量相当于800m和1500m跑,氧债比800m和1500m低,仅相当于10000m跑的氧债百分数。运动后血乳酸值在4毫克分子/以上,运动强度达“无氧阈”水平,属于有氧代谢运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影响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最大摄氧量的理论分析,充分说明了有氧能力对800m跑运动员的重要性。并从训练角度阐述了如何提高800m跑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6.
血乳酸测试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中长跑运动员血乳酸的测试,找出个体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训练的适宜强度,从而科学地安排训练,使运动能力得到较快发展;并利用阈值速度与有氧耐力的关系推导出运动成绩的预测公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并比较"高原-亚高原-平原"和"高原-平原"两种过渡训练模式对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藏族运动员有氧能力和心肺功能影响.方法:将甘孜藏族自治州重点业余体校20名藏族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名和对照组10名),实验组进行"高原1周-亚高原2周-平原1周"过渡训练,对照组进行"高原3周-平原1周"传统的过渡训练.训练结束后,分别在高原(四川康定)、亚高原(四川泸定)、平原(四川成都)进行12min跑测试,测定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VO2 max)、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和运动后尿蛋白等,并在安静状态下测定运动员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等生理指标.结果:(1)两组世居高原藏族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运动后血氧饱和度、运动后血乳酸、运动后尿蛋白、血清CK-MB、EPO、HIF-α和血睾酮从高原到平原均呈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运动员进行"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后,12min跑的测试成绩、最大摄氧量、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同时安静状态下的血清CK-MB、HIF-α和血睾酮增加更明显,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原-亚高原-平原"过渡训练这一训练模式较传统的高原训练模式对于提高世居高原的中长跑运动员心肺功能的适应能力有着较好促进作用,有利于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更快更好的适应从高原到平原的海拔落差,有助于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的提升和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人体跑台递增负荷运动整体水平观察丙酮酸和乳酸在血液中的变化,及高运动强度下丙酮酸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运动中代谢规律提供实验参考。方法:体育学院足球队的学生15人为运动组,非体育学院一直坚持锻炼的学生15人为对照组。跑台上,在安静时及最大摄氧量的45%、55%、65%、75%、85%、95%强度负荷末抽取肘前静脉血测试血乳酸和丙酮酸值,对于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测试的受试者在运动结束前再测血液的pH值。结果:对照组乳酸阈出现在65%~75%最大摄氧量之间,运动组出现在75%~85%最大摄氧量之间。自愿参加递增负荷到力竭的跑台试验的受试者中,有5名在85%~95%最大摄氧量出现了丙酮酸的突增点,在力竭时的pH值平均为7.206,乳酸为10.94mmol。结论:通过人体跑台整体实验说明,丙酮酸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缓慢释放入血。当pH值为7.206,乳酸为10.94mmol时,可能是丙酮酸外流出肌细胞膜而大量进入血液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优秀女子手球运动员有氧、无氧供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动气体分析仪、血乳酸分析仪、遥测心率计和功率自行车研究了18名中国女子手球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并与国内外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中国女子手球队员的最大摄氧量达3.55±0.27l/min(52.4±4.1ml/kg.min),为历年最高,与世界冠军韩国队(3.66l/min和55.3ml/kh.min)相近;无氧阈摄氧量占最大摄氧量的80.46%,高于韩国队(66.5%)。无氧功峰值为639.1±72.3W,优于韩国队,但30秒功率下降率较韩国队快,提示训练中应注意发展无氧耐力。分析表明,我国女子手球运动员机体有氧、无氧能力已达世界强队水平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少年短距离游泳运动员血乳酸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乳酸作为体内能源物质在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它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的供能体系。本文通过对10名少年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半年的血乳酸递增强度追踪测试,根据个体血乳酸随运动强度变化的规律,应用乳酸——速变线、无氧阈值、最大血乳酸值及相对应的指标正确评价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能力。根据专项要求,合理地安排每阶段游泳训练的比重。住机能评定及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