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试图用肌电作为指标,研究肌肉做离心工作和克制工作时的特征。根据极限负荷斜蹲运动过程中,各段肌电信号的MPF值变化可以看出,当工作能力下降到最大工作能力的70%~40%时,在克制段和等长段突然升高形成峰值。这说明此时慢肌纤维可能大都已经疲劳而参加工作的可能主要是快肌纤维。在退让段,在极限负荷斜蹲运动的全过程中,都没有出现这样的变化,有可能,股外肌在做退让工作时,参加工作的运动单位主要是慢肌运动单位,或者说有一些慢肌运动单位对退让工作有较大贡献。大多数受试者在做完极限负荷斜蹲运动后,在恢复期内往往下楼比上楼梯困难。因此从本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退让段的IEMG低于克制段和等长段的主要原因是退让工作是慢肌运动单位参加工作。不过肌肉做离心工作时耗氧水平能量消耗及积分肌电值低于克制工作和等长工作,究竟是由于参与工作的运动单位数目少于克制段和等长段所致,还是由于参与运动的运动单位主要是慢肌运动单位所致,还是两种因素都存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索能够测定肌纤维组成的无损指标。首先让受试者做两次最大用力等长伸膝,较大的作为最大等长收缩力量(MVC)。测定出腿围(C)和相对肌力(MVC/C)等指标。在维持70%MVC 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记录股外肌表面肌电图(EMG)信号和积分肌电图(IEMG)信号。受试者股外肌的肌纤维组成用活检测定法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在维持70%MVC 等长收缩至疲劳过程中,肌电图功率谱平均功率频率(MPF)逐渐下降,IEMG 逐渐上升,股外肌FT%与MPF 的降低和IEMG 的上升之间存在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12名男子赛艇运动员采用近红外测定方法探测股外侧肌肌氧含量的变化,用sEMG测量1/3MVC和2/3MVC静力性肌肉收缩时肌电参数.动力性运动采取功率自行车逐级递增负荷同步记录肌氧含量和肌电图EMG参数,并采血测定血乳酸浓度.结果:研究发现1/3MVC、2/3MVC静力性运动时肌氧含量的降低程度与E/T值及放电次数显著增加呈非常显著性相关.动力性运动时积分肌电值(IEMG)增加发生在肌氧含量下降之后,并与BLa值非常显著性相关.结论:肌肉静力性收缩时不管强度大小,肌肉收缩疲劳期IEMG的增加与肌氧含量的下降有关.动力性运动中IEMG的改变可受到血乳酸浓度增加和肌肉氧含量减少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K+、H+与肌肉疲劳和肌电变化的关系,检测了同一批受试者200W和120W蹬功率车至疲劳前和运动后即刻、5min,10min、20min时,血K+、血PH值以及活动肌和非活动肌定量负荷等长收缩10s的EMG。结果表明,两次运动后血K+和AM-MPF、明显改变(P<0.001),二者高度负相关,并在20min时基本恢复。200W运动后20min内血PH值一直明显低于安静值(P<0.001),但在120W运动后无变化,并与肌电无相关关系。120W运动后20min内的IM-IEMG明显低于安静值(P<0.05)。结果表明,细胞外高K+是肌肉疲劳和AM-MPF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可能也是IM-IEMG下降的原因之一。H+不是疲劳形成的主在原因,并对肌电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肱二头肌在不同负荷及不同速度收缩时的肌电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肱二头肌进行快收缩(每秒钟一次的速度屈时)和慢收缩(每两秒种一次的速度屈肘)时的IEMG 在3种负荷中(5kg、10kg、15kg),无论是疲劳前还是疲劳后,均没有明显的差异;在3种负荷工作中,肱二头肌进行动力性收缩(5kg、10kg)至疲劳时,其IEMG 值较疲劳前明显增高;当负荷为15kg 时,IEMG 值疲劳后明显下降;在所有负荷到疲劳时MPF 下降。  相似文献   

6.
对北京体院体育系20名健康男生,在递增负荷的动力性练习中,个体无氧阈前后股外肌表面肌电图平均功率频率(MPF)及积分肌电图(IEMG)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1)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MPF先随负荷递增而上升(增多),而后出现向下(减少)的“拐点”,拐点出现时期与个体无氧阈时期大致相同,MPF所出现的拐点可作为无损测定个体无氧阈的指标。2)IEMG在递增负荷的练习中,一直是逐渐增长的,无非线性增长的拐点出现。反映了运动单位募集是逐步增长的过程,而且发现快、慢运动单位的募集都增加。  相似文献   

7.
持续3h电刺激,蟾蜍腓肠肌肌肉力量降至起始肌力的10%以下,并可诱发延迟性肌肉结构异常。刺激后3h,超微结构可见大量小收缩带、异常Z 带及局灶性肌丝紊乱。至刺激后24h,变化可发展为大面积肌原纤维变性。经斜刺处理,肌力即刻上升,针后3h,收缩带消失,Z 带变化显著减轻:至针后24h,肌肉结构已基本恢复正常。电刺激至力竭的离体半腱肌,在任氏液中针刺后,肌力恢复加快。如去掉任氏液中Ca~(2+),部分抑制细胞内Ca外排后,针刺效应则显著下降。结果提示,针刺很可能通过某种细胞膜转运机制降低细胞内Ca~(2(?)),迅速缓解肌痉挛和Z 带异常,并促进变化肌丝和肌力加快恢复。  相似文献   

8.
运用表面肌电技术对跳远和3种专项跳跃练习起跳动作进行测试,以揭示二级跳远运动员跳远专项跳跃练习与跳远起跳动作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结果显示:跳远起跳动作主要是由小腿前、后肌群、股直肌和半腱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股二头肌、股内、外侧肌、臀大肌和半腱肌完成大、小腿的快速蹬伸动作和维持躯干直立姿势.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起跳动作主要是股直肌和股内侧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髋部和大腿后肌群、小腿前后肌群完成伸踝和大腿后伸动作.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起跳腿主要由大、小腿后肌群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和大、小腿前肌群完成起跳腿髋、膝、踝的蹬伸起跳动作.起跳腿跳深跳远(台高60 cm)练习主要由股直肌完成退让性支撑,由臀大肌、大腿前后肌群和小腿前后肌群完成大、小腿及踝关节的蹬伸动作.上述特征提示:五步助跑五级单足跳和起跳腿跳深跳远练习(台高60cm)对跳远起跳向心收缩的影响大于离心收缩;五步助跑五级跨步跳练习对跳远起跳离心收缩的影响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表面肌电技术了解疲劳状态下颈部肌肉的活动变化规律,为颈部肌肉疲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6名无颈部疾病的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分别在屈、伸、左侧屈和右侧屈4个运动方向上完成60%最大随意收缩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的等长收缩,直至力竭。评价指标包括平均肌电值(Averaged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复杂度(Lempel-Ziv,C(n))以及确定性线段百分比(Determinism%,%DET)。结果:1)在60%MVC负荷下,AEMG随着负荷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MPF及C(n)随负荷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小,而呈逐渐增加的趋势。2)在疲劳实验中进行屈颈运动时,胸锁乳突肌的MPF下降斜率与其他方向及其他肌肉有显著性差异(P<0.05),C(n)和%DET上体现出较为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各肌肉在对应运动方向上担任主动肌时容易产生疲劳,胸锁乳突肌尤为明显。而在疲劳性屈颈运动时主动肌胸锁乳突肌和拮抗肌头夹肌均较易产生疲劳,sEMG信号的周期化程度随疲劳积累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支撑腿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表面肌电和运动学同步测试,揭示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环节下肢肌肉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起跳过程中比目鱼肌、腓肠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是起跳腿的主要发力肌肉;所测肌肉最大发力时的顺序为:胫骨前肌首先发力,股外侧肌和股内侧肌次之,腓肠肌、比目鱼肌、股二头肌依次最后发力至最大;在整个起跳环节,踝关节和膝关节的拮抗肌共激活水平较高,其中尤以缓冲阶段踝关节的共激活水平最高。上述特征提示,在专项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设计与跳远起跳用力特征相一致的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以打造出良好的专项力量素质。  相似文献   

11.
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肌电和做功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0名大学生不同速度等速向心及离心伸膝时股四头肌做功及肌电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向心收缩还是离心收缩,随着收缩速度加快,肌肉的输出功率增加,运动单位做功能力加强。另外,离心伸膝时肌肉所做的功、平均功率、最大力矩和最大力矩角度明显地大于向心收缩。收缩速度相同,向心收缩的IEMG明显大于离心收缩,而离心收缩的功与IEMG比值明显大于向心收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动态拉伸、PNF拉伸、PNF+动态组合拉伸对下肢爆发力的急性影响,为运动员在赛前准备活动中选择合理的拉伸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具有2年以上力量训练经验的17名男性受试者,采用被试内设计,在不同的4天内安排4次分别包含无拉伸、动态拉伸、PNF拉伸和组合拉伸的实验任务。实验流程为受试者慢跑5分钟后进行拉伸干预,结束即刻通过测力台进行CMJ测试获取纵跳高度和起跳功率数据以评价下肢爆发力,通过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记录CMJ过程中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测量不同肌群的最大肌力,结合CMJ指标进一步了解不同拉伸对爆发力的影响特点。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上述数据。结果:3种拉伸后即刻CMJ指标无明显变化;动态拉伸后即刻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外侧头IEMG显著下降,股内侧肌IEMG显著上升;PNF拉伸后即刻股内侧肌、股外侧肌IEMG显著上升,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IEMG显著下降;组合拉伸后即刻腓肠肌外侧头IEMG显著下降,股内侧肌IEMG显著上升。其余肌电活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适当拉伸可对下肢神经肌肉功能产生有利影响,具有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潜在可能性,适合在爆发力类运动前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3.
股四头肌等速向心收缩肌电图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现有条件下为寻求等速运动肌电图研究的方法,探讨股四头肌各头在膝关节不同角度、不同运动速度时肌电变化的特点,以16名男青年为试验对象,分别在BIODEX等速测力计及膝关节练习器上测定坐位伸膝肌力和股四头肌表面3个头的肌电图,对肌电积分值等指标进行分析。初步了解了等速运动肌力、肌电指标的变化规律;发现用肌电积分值百分比来分析股四头肌表面3个头对伸膝发力的贡献,虽有很大个体差异,但不同运动速度、不同关节运动角度、不同侧肢体等因素对其均无明显影响,可用于康复功能评定。此外,还对不同伸膝练习的作用和膝关节急慢性损伤等速运动肌电图的改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髌骨软化症患者屈膝疼痛时股内肌和股外肌的肌电活动、膝关节X光轴位片以及伸膝等动力量测定,拟在探讨髌骨软化症患者髌骨疼痛、髌骨位置及股内肌机能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髌骨软化症患者股内肌张力相对较高,导致髌骨向内偏移、屈膝时疼痛。而点揉血海穴后股内肌张力下降,髌骨位置外移并恢复正常,屈膝疼痛缓解。因此认为髌骨软化患者屈膝疼痛与骸骨向内偏移有关。建议在运动训练中注意掌握正确的动作结构,屈膝旋转时应保持大小腿和足在同一平面的同步活动,使髌骨保持正常的活动位置  相似文献   

15.
The study made an observation of electromyograph changes of biceps femoris muscle during contraction with different loads and at different speed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IEMG during fast contraction (one elbow flexion each second) and slow contraction (one elbow flexion every two seconds) with three loads (5kg, 10kg, 15kg) did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hether be fore or after fatiguel the MPF of fast contraction be fore fatigue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slow contraction: the IEMG during dynamic contraction to fatigue (5kg, 10kg)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that before fatigue; with the loading of 15kg the IEMG after fatigu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MPF decreased during contraction to fatigue at all loading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拉长—缩短周期"运动中肌肉离心收缩和向心收缩后的疲劳、损伤状况和下肢髋、膝、踝关节的用力特征,为运动训练和预防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1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通过确立的疲劳运动模型进行力竭性"拉长—缩短周期"运动,通过测试肌电图、关节用力分布特征和关节力量的变化评价SSC过程中肌肉离心、向心收缩阶段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1)SSC运动后,肌肉向心收缩期的能力迅速降低,运动后10 min左右恢复,在运动后2 d4、d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而离心阶段呈现出延迟性降低的特征。2)既定运动模型中,制动和爆发用力的蹲起阶段,膝关节承受的负荷最大。3)肌肉离心收缩后EMG和CK活性都呈现延迟性恢复的特征。结论:力竭性SSC运动中的离心收缩更容易造成肌肉的延迟性疼痛,且肌肉疲劳后恢复较慢。肌肉在向心收缩阶段,没有出现的明显的延迟性肌肉疼痛和/或损伤。力竭性SSC运动中膝关节是承受负荷的主要关节;髋关节和踝关节表现出对膝关节运动能力减弱的补偿性增长,共同构成下肢完成技术动作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