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历史农业地理学基本理论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农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科中历史经济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布局及其结构的演变发展过程与规律,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时代发展与结构综合的特性。时间、空间、部门构成了历史农业地理学的三大要素。近年来,历史农业地理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学科理论及区域、专题和时段上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亟待今后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2.
历史社会地理学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历史社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社会,包括各种社会集团的区域分布、形成过程、空间结构、行为特征、心理差别、社会问题及其时空演变系统。它的根本特性是区域性、时序性、综合性、社会性和阶段性。历史社会地理学来源于历史学、地理学和社会学,是一门综合历史地理学与社会地理学的整合学科。历史社会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应为历史时期的社区研究、不同区域人群兴衰的地理背景、不同区域人群的空间结构及其时空演变规律、不同区域人群的社会行为和历史时期社会问题的空间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历史乡村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乡村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人口、聚落、文化、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的空间变化的学科,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其研究目的是总结历史时期乡村地域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及与外部地域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规律,为现实乡村建设和和谐发展服务。历史乡村地理学既不是一般的部门历史地理学,也不是一般的区域历史地理学,而是一门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历史人文地理学分支。无论从乡村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来说,还是从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和历史地理学科的整体建设需要来说,历史乡村地理的研究都必不可少,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不同历史阶段各种文化现象的地域系统及其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文化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和文化史的分支学科 ,同时又是其中二者或三者共同构成的交叉学科 ,有着自己的学科体系。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历史时期的文化区域、文化传播、文化景观以及历史时期各文化要素的空间组合及其规律等。从事历史文化地理学研究 ,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多种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商业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其脱胎于商业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商业活动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即研究历史时期地球表面人类商业活动与各种地理要素相互关系的科学。历史商业地理学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地域商品生产的空间差异及其变迁,商路与商品运输条件,商业市场的地域分布格局,区域商品流通与商贸区的研究。历史商业地理学与商业经济学及商业史研究存在相互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差别。加强历史商业地理学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同时对于推动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找寻历史规律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历史宗教地理学刍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宗教与地理形成的特殊的人地关系,使我们有必要创建历史宗教地理学。历史宗教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宗教形成、传播和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其分布变迁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文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历史宗教地理学包括历史宗教地理学理论、部门历史宗教地理和区域综合历史宗教地理三大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历史时期宗教源地的形成、宗教传播的途径、宗教景观的分布、宗教的区域特征以及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宗教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运用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外,历史宗教地理研究还要积极借鉴民族学、文化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历史地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地理实体的城市,它的任务是要揭示地理条件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和规律,研究城市兴起、城市职能及其转化、城市结构、城市风貌、都市化等的地理特点,为当前的城市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地理学与"集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自创立以来,在老一辈历史地理学家及其后一代代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已发展成为一门独具特色且有重要作用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特别是学者们通过对我国独特地域、独特领域中一系列独特问题的开创性科学研究,不仅拓展了历史地理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提供了多层面的历史借鉴,得到了学术界及应用部门的充分肯定。然而,学界的同仁也清醒地意识到:随着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随着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不断深…  相似文献   

9.
历史农业地理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历史农业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农业生产诸要素的地域分布及其相互间作用、变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的增减和垦田的盈缩、农作物的构成及其分布、农业生产的区域差异、规律的总结等方面。历史农业地理学可划分为区域性历史农业地理、专题性历史农业地理和历史农业地理学理论等多种类型和层次。研究历史农业地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同时也必须熟悉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和农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新成就──评《中国历史地理纲要》陈国生历史地理学既是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由于其所研究的是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及其有关问题,这就必然要运用到古代的文献记载。所以历史地理学既要掌握前人积累的丰富史料,同时又须具备深...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发展条件进行分析,谈谈英语课堂管理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应从课堂教学知识的安排、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教授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毛庆 《职大学报》2012,(4):9-13
纵观中国两千年楚辞研究史,姜先生可以"三最"立之:研究时间最长,成果最多,取得成就面最广。姜亮夫先生是国学领域"耸立南天的一代宗师",他留给学界许多宝贵启示,总括起来,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治学精神,二是治学方法。其治学精神为:锲而不舍,敢说真话,勇于自我反思。  相似文献   

13.
历史呼唤关于人和人性的研究。明代封建社会日趋走向衰败,重振士风,宣传大学问迫在眉睫。阳明“心学”是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的。“心学”核心内容“良知”的本质是人性。阳明先生强调“良知”人所共有。人人都能成为智者、圣人,目的是唤醒人的自我意识,提倡个性解放。因而,“心学”不是一般意义的哲学理论体系,而是人学,人性学。“心学”的创立是我国历史上意识形态领域里一次大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历史科学近年来呈现出繁荣景象。中国古代史是我国历史学基础最雄厚、大家辈出、成绩显著的一个领域。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十分活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研究也已有了相当的规模。而世界史研究的进展也有目共睹 ,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也有了不少成果。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 ,跨学科的研究引人注目。一支人数众多、学术上各有所长的中青年史学队伍正在迅速成长 ,中外史学的交流越来越活跃 ,史学普及工作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和政府对史学研究的支持加大了力度。继续推进史学研究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是培育优良、健康的学风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数学焦虑的成因和调控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起中小学学生数学焦虑的因素主要有知识、观念技能与能力等认知体验因素及家庭、教师和学习者等情感体验因素。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的途径有:帮助学生剖析焦虑根源,使用技术暗示及鼓励合作学习等。  相似文献   

16.
试析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理论与改革实践的路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梳理改革开放20年我国学校体育思想改革的背景,概括出理论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和趋势,探讨理论与实践运行的偏离状态,透视中国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对立统一的关系及其改革路径,并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放思想的理论与理论的思想解放的思考与期望,以期为迈向21世纪的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区域社会生活史是区域社会史的重要研究领域,其研究对象是区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的历史,亦即区域城乡居民日常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社会史尤其是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新取向,区域社会生活史是有其相对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并不能完全取代社会结构史、社会功能和社会制度史等社会史分支领域的研究。但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尤其是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加强,区域社会生活史有望成为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且处于核心地位的分支学科;日常生活方式研究虽然是区域社会生活史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就历史使命和学科建设两方面而论,中国区域社会生活史应当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领域,借鉴运用全新的理论与方法,从区域生活环境研究、区域生活方式研究、区域生活观念研究、区域消费结构研究、社会生活史的区域比较研究和区域社会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等诸多层面,积极开展学术探索,从而构建出具有本土立场的区域社会生活史学科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几年来教学实践,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诸要素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9.
科学研究在大学竞争中具有目的与手段双重地位。与发达国家及其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相比,中国大学的科学研究仍比较落后。一流学术人才的短缺、资源利用中的浪费、科研组织主体的缺失及学术考评中的形式主义,是制约中国高校科研发展的主要因素。管理体制的局限则是贯穿其中的一个瓶颈。从管理改革入手推动中国大学科研状况的改进是一种可行的理性选择。管理改革富有成效的前提之一是改革方案的设计、实施要维持科研与教学、学科发展综合化与突出重点及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的均衡,在此基础上,以科研组织的重构为龙头和切入点,带动并最终实现科学研究的系统性改进。为稳定教学秩序,科研组织方式的重构宜采取局部、增量的变革方式,以校级重点研究机构的建设为平台,在试错中渐次推进和拓展。科研业绩评估体系的改进可在研究机构的边界内,围绕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标准的变革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