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是民生新闻栏目的"灵魂"和"旗帜",提升综合素质是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民生新闻栏目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形象上多点"文气"、实践上接点"地气"、语言上加点"土气"、思想上添点"锐气"、工作上带点"霸气"。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思想逐渐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针对现实中关于干部的选拔任用存在的不正之风等问题,习近平提出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论断。本文力图在归纳总结习近平各类讲话基础之上,从"好干部"选用标准的严格树立、坚持正确的用人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和着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四个方面深入研究习近平的干部选任思想,以期深入探究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包含对"为谁教育青年""谁来教育青年""教育青年什么"等基本问题的回答,是马克思主义的青年教育思想与我国具体青年教育问题的有机融合,是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国际发展趋势及其切身实践历程所形成系统科学的新时代青年教育理论。它围绕青年创新与创业本领提升、环境优化及其实践推动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所提出的系列重要理念和观点,蕴含丰富的青年创新创业思想,能有效指引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地方高校应及时转变教育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体四元五翼"模式,即建构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一体"为统领,政府支持、学校主导、社会推动、个人努力"四元"互动支撑,将"一体"贯穿创新创业的教育、技能、精神、实践、人格"五翼"全程的教育模式,为新时代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能力提升的四项重要指示:要以实践的"脚力",深入师生群体,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要以敏锐的"眼力",提高辨别水平,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精确度;以缜密的"脑力",加强理论学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力;要以强劲的"笔力",创新宣传形式,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与民本理念的优秀成分,借鉴西方人本主义与人文精神的合理内核,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民生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独具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体系经历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展,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宗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民生目标、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生价值、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民生理念,具有深远的理论渊源、丰富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是加强理论武装,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阵地的必然要求;是坚定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时代需要;是保持战略定力,大学生自觉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必须不断创新"三进"工作的实践路径,通过"互联网+教材""互联网+课堂""互联网+实践",鲜活生动、虚实结合、真情实意地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民生体育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是历史的主体,民生是历史的重心,建构和谐社会主义应以人能拥有生命、获得生活、维持生计为第一要义。本文提出"民生体育"概念,试图从民生的角度为新的社会语境下对维持人民群众生命存在,保持人民基本幸福感所需要实施的一类体育生活给予重新赋意,寄希社会公民对健康权力保持持续追求、社会权力机构对公共事务实施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国内电视界掀起一股"民生新闻"的电视热潮,多数电视台的民生新闻栏目只是在浅层次上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民生本质的现状,从民生新闻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其现状及不足,指出新闻传媒应更好的"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发挥媒介的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其未来的新闻媒体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扬弃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思想并在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发展基础上不断完善的.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大体可总结为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观,构建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解读习近平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梳理其思想内涵,对当今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的诸多目标追求一直以"强国—固权"为底色。新世纪以来,"民生"则成为发展目标体系中的优先选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民生政治发展主题确立的标志,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不直接以基本制度论争为焦点推动政治发展的战略设计。以人为本,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保障公民权利构成了民生政治发展主题的基本面向;开拓出"生活政治"的新领域、塑造忠实于基本制度而不是依附于他人的公民文化、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是民生政治发展主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本文着重从改善民生的角度去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意义,以期增强民族凝聚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2.
实施"三个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机制,创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途径,促进大学生善学、乐学习近平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希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能够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进一步树立大学生"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共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廉政建设规律的实践探索。把建立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目标并且强调预防腐败的全局性、前瞻性,把廉政教育作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内在约束,把制度反腐作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外部规制等,是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共识的主要内容。分析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共识形成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源泉;党性和人民性是保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则是现实需求。作为廉政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成果,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共识对党的廉政建有以下几点启示:要坚持精神信仰常抓不懈;要树立廉政教育优先原则;要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要认识到反腐倡廉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民生理论体系,使之得以形成和确立.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民生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积极吸收中国传统民生思想与民本理念优秀成分、有益借鉴西方人本主义与人文精神合理内核,逐步形成和确立了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独特的时代背景和丰富的思想内容的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话精神,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转型发展的实际出发,围绕"立德树人"总目标,在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构建"任务驱动—自主学习—成果汇报—总结反思"的教学模式;采用问题引领教学法,构建"问题引领—小组合作—研讨提高"的学习模式;运用多元多主体的评价机制,构建"教师+学生+组长"的评价模式,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思政"金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选取了1997—2014年重庆市相关民生指标和科技创新指标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计量模型,研究了重庆市科技创新对民生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重庆市的科技创新驱动力明显,重庆的民生事业得到良好稳步发展,有效改善了民生。因此,应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引进和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加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提升科技创新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有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立足于实践,突出了实践先行的品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推进民生建设。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重视理论总结和理论创新,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民生,怎样建设民生”这个主题,形成了一个与时俱进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民族特色,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和民族历史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具有了民族内容、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反映了时代精神,是在总结国内外改善民生的历史时代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提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全体人民得以获得更多更公平改革发展成果。审计部门要根据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民生问题,着力加强民生审计,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既是新时期赋予审计机关的光荣使命和重大职责,也是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将生态关怀融入治国理政全过程,致力于建设生态文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包括丰富的意涵,含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生态战略观、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生态动力观、生态与文明共兴的文明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民本观、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法治观、全球共建生态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观,真正实现了"顺天时、因地宜、和其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民生体育成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在解读小康体育和民生体育的基础上,就小康体育发展背景下加强农村民生体育建设构想基本思路: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民生体育主体观;以农村学校体育为基础,推动农村民生体育健身工程实施;健全群众体育法律法规是农村民生体育建设的重要保障;开展村落春节运动会,是促进农村民生体育建设的重要依托;完善农村民生体育评价和激励机制,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通过研究旨在为我国发展农村民生体育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