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面对我国实务中高发的“通过贿赂操纵体育比赛”的现象,现行刑法面临着规范适用存疑、所涉行为含义模糊与比赛操纵行为讨论不足三重困境。围绕《德国刑法典》第265c~265e条展开的批判性考察,对我国体育贿赂的学理研究具有解释论上的重要借鉴价值。1)由于我国刑法规定与德国存在区别,我国刑法并不存在体育贿赂的处罚漏洞,因而无增设新法之必要。2)借助社会系统理论之洞见,可借鉴德国将体育贿赂侵害的法益理解为“体育完整性”,强调体育作为独立的社会功能子系统在“运作封闭”意义上的独立性和自主性。3)为实现完整全面的规范评价,我国在司法实践中应注重类型化思维的运用,对相关现象和主体身份进行区分。以我国《刑法》贿赂犯罪体系以及新《体育法》为根据,可构建双层规制框架,对构成犯罪的行贿/受贿行为与体育内部违规行为分别予以妥当规制。  相似文献   

2.
摘要:以体育行业规制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来研究体育行业规制在我国的现状,其目的在于揭示我国体育行业规制面临的困境以及对体育行业规制重构的必要性。研究从我国体育立法规制、行政规制和体育组织内部治理3方面入手,提出良善的体育行业规制应当是一个对权力进行划分、在权力之间达成制衡、为权利提供保障的过程;但目前,我国体育行业自治受到行政主导的观念和管理方式影响,总体社会化水平不高;因此,我国急需寻求一条体育行业规制转型的新道路,即从当前的权威合作治理模式,转变为国家、体育社会组织、体育个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根据该初步构想,并在充分考虑我国体育发展特殊性的情况下,提出我国体育行业规制改革的具体建议:1)继续健全和完善国家体育立法;2)继续推动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转换以及单项体育协会实体化改革;3)强化体育组织内部治理法治化,建立与国际评价指标体系相一致的内部治理机构和运行机制。促使国家和体育组织反思当前体育行业规制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江湖约架成为 “现象级”事件,引起一场大众的审丑狂欢,迫切需要进行社会治理。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从体育比赛和体育治理的角度,对江湖约架事件进行性质判断,指出仅使用法律手段难以取得良好效果,体育行业自治被提上议事日程。认为,江湖约架事件的产生与传统武术固有的文化性有关,同时也是体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为对其进行有效应对和规制,管理部门应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疏堵结合开展治理工作;行业协会明确责任,围绕制定比赛规程和制度、探索办赛模式和比赛形式开展工作,同时,完善自身的管理体制机制,充分依靠软法展开自治;社会层面,立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个人道德自律水平,进行积极、健康、 理性的价值引导。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治理工作,消解江湖约架现象,推动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国家战略背景,当代中国社会民主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潮流,呼唤从“体育管理”到“体育治理”的观念转变与实践落实。就内涵本质而言,体育治理是一种由国家、社会与公民个体构建网格结构、在成熟的制度保障下,通过多元共治和协商民主实现体育善治的国家体育事业运作模式,它是对传统的体育管理模式的合理扬弃与时代超越。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究美国体育推广人的多元价值及治理经验,以期为我国推进体育中介行业治理现代化提供启示。研究发现,美国体育推广人的多元价值体现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谋取多方共赢,在节约政府投入的前提下提升赛事的影响力。通过构建“联邦政府主导+州政府协助+州运动管理委员会执行”的联动治理结构、健全外部监管与内部实施的合力共治机制、形成州运动管理委员会内部的分权治理机制,并以标准量化的数字形式规制体育推广人的克扣行为、以合同管理的强制手段保障参赛主体的应得利益、以资质审查的硬性要求为赛事推广提供法治保障,美国由此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育推广人制度治理体系。最后借鉴域外经验,提出我国体育经纪人治理的创新方略: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多部门参与的体育经纪人治理结构;健全横向联动的社会化治理机制,实现监管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事前控制力度,提高体育经纪人管理制度的针对性;拓宽体育经纪人业务经营范围,完善配套监管政策。  相似文献   

6.
运用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解读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赫哲族传统体育图式遵循着“同化”和“顺应”的认识发生过程,并进行着体育图式的内化、外化双重建构,以达到体育图式的“平衡”。赫哲族传统体育发生于生产劳动和部落战争,并与宗教、神话、祭祀、礼仪紧密相关。赫哲族社会历史发展分为渔猎阶段、过渡阶段和多元经济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赫哲族传统体育图式也经历了从“同化”到“顺应”的改变。具体表现为传统体育外在形式日益多元,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由生存、娱人、娱神向市场经济的表演、宣传转变,以及传统体育主体认识从“野性的思维”向科学发展思维转变。通过梳理赫哲族传统体育图式的认知发展规律,为更好地传承、发展传统体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思辨法等,以“互动仪式链”理论为学理支撑,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延续与消亡的原因进行剖析。发现,“仪式活动”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身体共在”与延续的结构性基础,“神秘力量”获得与运动愉悦感是其存续的精神动力;情感沉降、外界屏障与“精英缺失”是造成其消亡的重要原因。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促进与治理中,要注重“仪式空间”的保护,重视族群“局内人”的设定;关注族群“神秘”与世俗情感的“二向性”需求;突出“卡里斯玛”的个体功用,促进“情感能量流”形成。  相似文献   

8.
摘要: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治理对新时期体育发展改革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体育社团在参与体育治理中面临着多种多样的问题,例如体育多元治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体育社团存在同构、虚化、边缘化等现象、治理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过渡衔接不畅、体育社团资源竞争不平等等问题。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决策的协商机制、资源的共享、民众意愿的柔性表达均会影响体育的变革。理想的治理状态、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是体育社团参与体育治理的最有效实现途径。而实现体育治理的关键,是构建政府与体育社团间“共建、共治、共享”的双向互动治理模式;体育社团的脱钩、实体化是决定其是否能够有效参与体育治理过程的主要因素;体育社团的独立、自治、法制化和规范化,是其成为体育治理中完全主体的重要条件;体育治理的最终实现,还需要转变政府“办体育”的观念,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体育社团与政府关系的顶层设计、完成制度化赋权、构建多元主体的协商制度。  相似文献   

9.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等方法,从中国式现代化赋予学校体育的重大意义、价值目标、理念路径等来剖析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这一时代新议题。研究认为:1)现阶段,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需始终以“学生健康第一和全面自由发展”观念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提高全民身体素养为核心的治理目标,进而为青少年群体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终身体育奠定稳固的磐石。2)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我国学校体育治理应从形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思维逐步向高质量、多样性、均等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进行转变,形成政府组织、学校群体、家庭群体、社区群体、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共享中国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成果的新格局。3)提出新路径:在人才治理层面,以系统化、模式化培育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后备人才;在制度治理层面,以可操作化、量化明确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标准;在观念治理层面,以多元化、思想化奠定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理念;在结构治理层面,以精细化、程序化规范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组织;在技术治理层面,以信息化、数字化丰富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工具。4)立足“微治理”,遵循学校体育高质量治理的“一体化设计和...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变迁语境审思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谱系、发展困境与陷落归因。运用文献资料与历史研究等研究方法,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通过透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阐释陷落归因,提出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国家层面,加强制度体系完善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层面,夯实群众基础,把握产业化、社会化与生活化发展方向;学校层面,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流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体系,加强课程、教材与学科建设;个人层面,增强个体的民族情感与本土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体育应用在变革体育生产力的同时,也给体育领域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讨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伴随风险,并提出法律的因应之策。人工智能体育应用,一方面,面临着技术内生的数据隐私、数据错误、算法偏差等风险;另一方面,面临着技术衍生的网络安全、体育公平、市场垄断等风险。应对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风险挑战,首先,要在法律上划定人工智能体育应用的合理界限,令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其次,要构建以“数据—算法”为核心的多元规制架构, 把风险框进制度的“笼子”;最后,要辅之以健全的配套监管,实现风险的有效治理。于我国而言,可借 《体育法》修改契机,依循“技术—制度”导向,补足“人工智能体育”相关条款,并由此妥善地安排相关利益,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基于发展与完善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准入制度,促进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健康发展,对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准入制度主体框架进行了设计研究.研究认为:我国职业体育市场准入制度是一种复合型规制,兼具社会性规制与经济性规制两者的特点;职业体育市场准入机制、运营动态监管机制和市场退出机制相结合的主动式系统监控体系,有利于维护竞争有序的职业体育市场环境;激励性规制方法克服了传统规制行政命令和控制所带来的问题,有利于规制俱乐部主体能力建设和对俱乐部成本激增进行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3.
后脱钩时代不再单纯强调单项体育协会如何“去行政化”,更为关注其独特治理功能的实现。 在明晰单项体育协会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回到当下分类改革实践中,阐释各类单项体育协会融入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多元路径。研究认为:①对于奥运争光类协会,提出“参治型”路径,即坚持与完善竞技体育治理的主导型政府角色,提升协会服务奥运争光战略的意识与能力,构建协会参与竞技体育治理的柔性化机制。②对于职业体育类协会,提出“共治型”路径,即加大体育市场治理的简政放权力度,与相关利益主体建立协作治理关系,坚持共益组织的组织定位。③对于群众体育类协会,提出“自治型”路径,即构建协会自主性的政府支持机制,提升协会的社会动员能力,加强协会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惩戒问题不断引起学界与社会的关注,学校体育中身体活动的“育”与“罚”的边界问题,也逐渐引起学界审思。从学校体育教育的本质出发,认为学校体育教育的身体教育特殊性、体育惩戒政策法规建设不完善、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滞后、学校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欠缺造成了“育”与“罚”的认知误区。是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是否以法律法规为基本遵循,是否以必要情形为实施依据,是否以适配适度为实施尺度,是否以“因材施戒”为惩戒原则,是否以一视同仁为前提条件,是评价学校体育身体活动“育”与“罚”的标准。在提炼“育”与“罚”的表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实施体育惩戒的策略:充分认识体育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制定体育惩戒实施细则,全面提升学校体育治理水平,着力提升体育教师师德素养。旨在发挥体育惩戒的最大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新时期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数字技术为提升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能力提供了物质前提。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是指适度地运用数字技术力量,实现社区体育治理中体育需求精确识别、体育服务精准供给、治理主体精巧引导和治理效能精微评估的目标。数字技术遵循“共性+个性”“平台+中台”“纵向+横向”“线下+线上”等4大作用机制对治理过程的精细化调节作用,并认为理念转向滞后、技术基础薄弱、结构壁垒突出、数字标准欠缺是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现实差距。新时期,要从4方面实现数字技术助推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提升数字技术推进精细化的行动认知,搭建社区体育精细化治理的“微空间”,健全数字制度规范激活主体协同治理,优化技术在精细化治理中的监督保障。  相似文献   

16.
摘 要:体育社团是由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或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明显的自治性。其自治权主要源自法制环境下的于“契约自由”、法律规定,当然社团在主要包括申请设立、制定章程、组织工作、处罚、起诉、权利救济等方面内容还要受到法律的规制。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的进程中,体育社会团体的自治面临着自治行为合法合理原则的缺失、自治权外部配套机制不完善和体育社团自治权与政府规制的结合不规范等问题,需要从立法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7.
摘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梳理国际奥委会“领导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方式由传统“行政管理”模式向“奥林匹克治理”模式的转变,剖析国际体育管理领域由管理向治理发展的整体趋势以及国际体育治理的基本特点。研究者从简析治理理论的历史沿革以及该理论在体育管理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入手,以体育治理理论为理论架构,以国际奥委会文件和档案、国际与国内奥林匹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国际奥林匹克治理体系的发展及其对国际奥林匹匹克运动以及奥林匹克事务管理实务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梳理出国际奥林匹克治理发展与操作模式中的3条主线——协调多元主体与多重利益、强调“善治”原则、以政策引导为主要治理方式。并对国际体育治理体系中的权力关系、国际体育治理模式的发展以及体育善治的普遍性进行了探讨,从学术批判的角度为全面深刻认识国际奥委会改革并以此为契机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培养、管理等方面都有较为先进的理念,其成功的经验对于广大体育传统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山西省现有八所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办学理念和体育工作目标明确,学校体育普及活动与技能水平提高共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高,比赛成绩突出,输送人才多。山西省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成功发展经验为:学校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引导,体育管理机制合理有效,体育工作者敬业进取。  相似文献   

19.
摘要:面对原有社会结构的拆分和重组,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需要在多重张力下确立基本方向和路径,使其能够在文化多元时代的冲击下依然焕发生机、持续稳定的传承与发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其保护的动员和策略进行探究,研究认为:传承保护正成为我国民俗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的进阶和程式,也是繁荣民俗民间休闲文化活动的重要路径。不断加强对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肩负着繁荣我国末端体育载体,健全全民健身内容体系及健康中国战略多方位实施的责任。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动因主要包括现代社会的冲击、传承方式的式微、传承规制的薄弱等3个方面,并认为“原生态”的回归和主线作用是保护的基本准则,“遵从发展”是路径选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以前面相关论文中阐述的“文化”、“体育文化”定义为理论前提,对“传统”、“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定义和辨析;进而论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质态,并作界说;再进而评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复兴”,指出其症结及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