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玛曲"格萨尔"赛马大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大会集赛马、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俗活动于一体,并与旅游、经贸等产业紧密结合,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有效发挥了传承藏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地方经济等功能。在充分发掘"格萨尔"赛马大会中藏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态和深厚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赛两制、土洋结合、完善机制、整体推进等可持续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2.
《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和文化的源头,反映了公元前20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格萨尔王》是藏族文学和文化的巅峰之作,反映了部落联盟时期藏族人民古老而丰富的社会生活。两部史诗均成功地塑造了诸多英雄人物,如阿基琉斯、奥德修斯、赫克托尔、格萨尔王等,这些不朽的形象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认识,本文将对《格萨尔王》和《荷马史诗》中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初探东西方两个古老民族间的文化认知差异。  相似文献   

3.
试论《格萨尔》中的伦理思想与格萨尔理想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感和道德传统的民族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形成并发展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伦理思想。这一点 ,在英雄史诗《格萨尔》中也得到了生动的印证。这部史诗不仅描绘了一种在当时情况下高不可及的社会理想范型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藏族人民热爱并追求美好生活的道德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4.
运用田野调查法,以三都水族赛马为个案,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性存续问题。研究发现,存在于一个隐喻着水族迁徙史、仪式规训与祭祀文化圈的赛马本源叙事逐渐地被限定、分解、提炼甚至是虏取,村寨空间和再造空间两种场域中的赛马分别呈现出“被动肢解”与“主动消费”的实践语境。进一步观察分析发现,民族旅游场域中展演的赛马文化是穿着“原生态”外衣重构的“新传统”,赛马文化实际在消费过程中已模糊传统与现代的边界,甚至被旅游文化僭越。消弭赛马文化的异质性扩散,应确立起前后场域的赛马存续样式区分,在前台场域内核保真、外在融合,在后台场域活态救赎、流态抑制。  相似文献   

5.
公益性赛马与赌博的本质区别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公益性赛马与赌博内涵的分析探讨,从“规则性”、“公开性”、“公平性”、“公益性”等几方面明确了双方的本质区别,指出了我国的公益性赛马是一种体育文化活动,而赌博是一种不正当的娱乐和违法活动。  相似文献   

6.
赛马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甚至出现短暂的消亡,赛马运动的兴衰史与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赛马运动发展中的影响和启示,以推动我国赛马产业发展和促进赛马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7.
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表明:水族端节赛马活动是一种仪式性文化,具有非常态性、表演性和象征性;通过周期性的展演,它执行着记忆族群历史生活方式,强化和延续本民族文化以及整合水族村寨秩序等文化功能;竞技性跑马方式的引入,改变了水族端节仪式性赛马的局部符号及其象征意义,但是具有文化识别意义的符号仍然保留在现有的赛马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白马藏族的"?舞"是白马人对大自然的崇拜及图腾崇拜,传达了白马人维护当地祥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愿,"?舞"是氐羌文化与藏文化的融合体,是白马人崇尚"万物有灵",是一项传统的祭祀活动。通过对"?舞"的表演发现:"?舞"不仅是一项祭祀活动,还是一项重要的体育活动,具有传统体育元素。因此,研究白马藏族"?舞"的体育特征,可以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仪式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的藏族、羌族铠甲舞开展田野调查,研究认为羌族战士在出征仪式和战后丧葬祭祀时会跳名为“哈日”和“克西格拉”的铠甲舞,“哈日”的曲调激昂有力,内容多是鼓励武士英勇杀敌、胜利归来;而“克西格拉”音调低沉,反映对战死沙场壮士的怀念和颂赞.而黑水县的嘉绒藏族也会在壮士出征前身着牛皮甲,跳藏语称作“卡斯达温”的铠甲舞.铠甲舞在阿坝州藏羌聚居区流行,说明其英勇好战、信仰虔诚的长期民族战争传统.铠甲舞除具有歌舞的基本功能外,其社会功能还体现在祭祀仪式与神圣符号、尚武精神和社会整合、借助武舞仪式和形式宣泄情感.在现代化发展浪潮的冲击下,藏羌铠甲舞传承面临着严峻挑战,依据参与式发展方法对其保护已迫在眉睫,民族特色的保存对于多元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内圣外王”是中国古代士人的人生理想。从文献来看,真正发挥“内圣外王”之旨的主要还是儒家。“内圣外王”也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这种新道统论虽然有所承于传统儒家道统论,但亦有其现代的新意涵,民主与科学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不论传统儒家道统论还是当代新儒家的新道统论,大都主张“内圣”开启“外王”,坚持“内圣”与“外王”的一致。熊十力虽对“内圣外王”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但仍然局限于此。“内圣开出外王”的命题在理论上是可以成立的,人人都有成圣的可能性,但在现实上其实现的可能性的概率几乎是零。其实,内圣与外王不一不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主观世界也会得到改造。也就是说,不是“内圣”开出“外王”,而是在“外王”的过程中,改造自身,以外王的事业功效充实心性道德,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圆满的内圣人格。  相似文献   

11.
林光宫在云阳,即今陕西淳化西北,为秦始皇所修。汉武帝在与匈奴贵族的斗争中,为了坐阵指挥,对秦林光宫加以增筑扩建,成为高大雄伟的甘泉宫。云阳是秦直道的终点,虽在陕西省中部,却北距匈奴族活动的大草原不远,是一处军事要隘;加之这一带山高气爽,风景秀丽,也是处上好的避暑胜地。每年盛夏,汉武帝随带功臣侍从,簇拥宫娥才妃,去甘泉宫纳凉消暑。武帝常在此避暑,人们大概就以此而称此地为“凉武帝村”。史籍中关于汉武帝到甘泉宫的记载很多。现在凉武帝村周围,还有许多村名与此有关。如传说为汉武帝驻扎部队的“营坊坡村”,习武赛马的“亮马台村”,御用花园  相似文献   

12.
《诗经.大雅》中的《生民》等五篇作品在学术界一向被认为是汉民族的史诗。其实,它们决非严格意义上的史诗,而且对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也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反,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是《诗经》中的“诗史”精神。“诗史”一词虽然最初是用来评价杜甫的诗歌创作,但自《诗经》起,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就已形成了“诗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一、序言 祭祀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过的一种现象,是现实世界的人们与鬼神世界相通的中介。《汉书·郊祀志》说;“祀者,所以昭孝事祖,通神明也。”人们实行祭祀的目的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类:“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即祈求、报答和消弭灾祸。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祭祀是人们与外界抗争的无奈的手段,在阶级社会里又是统治阶级进行精神统治的工具。 我国古代祭祀的历史非常悠久。从山顶洞人在死者周围撒赤铁矿粉,我们可以看到最早的灵魂观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各民族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结晶。而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在人类文明进步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藏族音乐是众多民族音乐中的一种有着独特色彩的分支,其内容涵盖广泛,伴以歌舞形式展示歌唱者内心所想所思。教师在进行藏族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对音乐文化背景基础的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学生在藏族民族音乐方面学习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  相似文献   

15.
藏戏是我国各少数民族戏剧中最大的一个民族戏剧系统。藏戏面具作为重要道具,其中所蕴含的狞厉美与藏族神话、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研究这种联系对于建立“少数民族艺术中的美感与其神话、宗教之间的联系”这一范式结构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邢研 《美育学刊》2024,(1):83-92
“游”作为一个古老的概念,在甲骨文中就已有之。考其字形,在甲骨“■”(斿)字中,■乃作为或动或静的旌旗之状,而“■”(子)实际是特指当时的统治者或宗族的领导阶层。结合上古旗帜所具有的沟通神灵祖先的作用与巫术道具或祭祀礼器性质而言,“斿”的本意即是由“子执■而舞”或“子执■而行”之形所会意的人神“交通”活动。在其中包含有“出行”“无定”“过程”与“愉悦”四个字义特征,并由此形成了“游”之活动的特殊的时空结构维度与生成属性。也正是在这些特殊活动结构与活动模式中,“游”之活动的美学意蕴才得以显现,并奠定了其作为中国传统美学重要范畴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杜甫陇右纪行诗《积草岭》的地理方位,是典籍、史料稀缺,古今释注者尚未开垦的一方荒地。对疑似积草岭的“马莲垭豁”、“老关庙梁”、“二垭子梁”、“银子崖”、“焦山沟梁”等去石峡石龛和到成县泥功山的古今通行路线、地理方位、地貌特征实地考察,发现西和县石峡镇“焦山沟梁”与杜甫笔下的《积草岭》诗意相契合,应该是当年诗圣经过的“积草岭”。  相似文献   

18.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的核心命题,也是王守仁与朱熹的分歧所在.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包括三层基本内涵:第一,知行并进、不分前后;第二,知行本义合一;第三,知行相互包含.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王守仁对于知行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朱熹等人并无本质区别.对于这一点,王守仁和其他理学家凸显知行的伦理维度、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将知行范畴落实到“去人欲,存天理”都是明证.  相似文献   

19.
论巫傩祭祀文化与体育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研究,田野考察方法,从民俗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巫傩祭祀文化与体育的起源的关系,对“消肿舞”的产生和价值进行再认识,认为中国的巫傩祭祀是体育(尤其是东方体育)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发性要素。  相似文献   

20.
“人生之路,始于孩提”,如何让孩子茁壮成长,一直是人类社会一个重要而且关键的问题。 前段时间,“减负”成为各类新闻媒体争相报导的热门话题,家长都有各自形形色色的想法;另一方面,近几年“提高综合素质”这一观点也在不断升温。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矛盾。且不管“减负”是对是错,与“提高综合素质”是否矛盾,“如何教育、培养孩子才能使孩子更好地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