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实验法在初中生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契约学习法,以验证此法对于提高学生体能水平、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增强学生技能水平和体育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效果。实验结果支持研究假设,有效提高了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自导能力和体育锻炼的自我控制能力,实现了师生互动交流的良好体育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氛围,发展了相互尊重的师生及友伴关系,从而有助于形成体育教学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获得"学习策略"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文章主要探讨大学三级英语考试后,如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环境,如何发挥学生在后摄自主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借鉴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创造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对健美操进行实验性教学研究,旨在提高健美操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实验显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规定动作技术水平差异不大,自编动作有明显差异;现代学习方式的运用能有效提高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4.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课程学习方式应当以关注经验和关注体验为核心,"开放"、"自主"和"体验"是高校体育课程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与努力方向,并对三种宏观类型体育课程中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主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在课程论领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课程目标;在教学论领域,自主学习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而在学习论领域,自主学习被看成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应该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与终身学习的需要打好基础。文章在对自主学习含义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体育专业学生术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因素,探讨了引导和培养体育专业学生术科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何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是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情感及能力的需要。为此,必须深刻理解其内涵,创建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学习,留给学生必要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构建舞台,多运用用激励性教学评价,引进柔性管理原则,开展合作性学习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及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的特点,阐述了构建体育课程自主学习模式学习的涵义、定义,对模式的架构、产生的心理问题等作了一些探索。还针对当前实施“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出必须进一步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加强对学生体育课程自主学习过程的指导、跟踪和监控,强化优化学生体育课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促使学生尽快从“学会”,向“会学”转变,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对高校体育"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并从教学方法、过程和评价等方面设计,与传统体育"技能"教学模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意志增强,在"合作"学习中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知识、技术和身心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期待视野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期待目标”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与大学生的“期待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为进一步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体质低下"已严重阻碍了个体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寻求改善这一现象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主要社会问题。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5724名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情况和身体活动量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不同与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关联;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升也同样显示出身体活动量有效增加的趋势。可见,积极的体育消费对大学生身体活动量的提高有显著的成效,是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和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创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育人为目标,以终身体育为主线的体育教学新体系是时代的要求。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体育教学模式,应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注重学生情感优先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重视学生的多种收获与体验,以促使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江南style”能否代替广播体操的现象引发的关于学校体育相关问题的博弈进行了探索性的分析,“江南style”与广播体操的博弈是时代体育文化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批判式的冲击。研究认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思想文化层面上主要表现出8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我国学校体育未来的发展除了加强各级教育部门对学校体育的重视,提高学校体育的课程地位等因素外,学校体育的发展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目标;在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上,要能够适应时代的博弈、适应文化的博弈、适应学生的博弈,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迎合文化的发展需求、迎合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需求,要不断创新、不断变化、不断丰富,不断自我博弈、不断完善提高,始终保持学校体育内容与形式的先进性、文化性、时代性,才能使学校体育的发展蓬勃繁荣。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把"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试行"知识与技术,体质与健康,能力与品德"的培养。把推进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适应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服务。融入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7730名广西聚居少数民族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方面体质状况及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分析不同健康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状况调查问卷》,调查健康认知、生活习惯、体育锻炼、营养膳食与学生健康水平的相关影响。指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与汉族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女生营养不良现象突出,存在健康认知差、学习压力大、睡眠质量低、体育锻炼缺等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不有效控制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提出导入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等针对性建议,对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体质与健康促进工作进行干预。为国家远程监控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带来很大改变。大学生在尽情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同时,网络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与先锋和主力,网络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也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重点问题。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以理论探讨的方式阐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保持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身心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心率遥测仪对熟练掌握《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一级花球动作的我校10名公共体育课啦啦操选修课的学生及10名济宁学院校啦啦队的学生进行测试,进而对动作的运动强度进行研究,了解其强度大小,为《全国啦啦操规定套路》一级花球动作在大学校园更广泛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实施"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中应该同时贯彻生命化教育理念,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唯一能够在提升学生自然生命质量的基础上,兼顾发展学生精神生命及社会生命的课程。"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该坚持"生命第一"的教育理念,为追加大学生人力资本投资、提升健康存量服务;为培育大学生的精神生命服务,为大学生创造体育休闲生活方式、提高生命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20.
从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现状出发,论述了学校体育对生命存在、生命安全、生命维护、生命发展的"源本性、应急性、生活化、健康性"诉求;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体育教育思想理念、组织管理机制、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等方面有机契合的措施,阐明学生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危机考验下,学校生命安全与生存发展必须作为学生首要素质的基本体育活动能力发展,构建置身生存全部,面向生活细节,体验健康人生的生活化、情境化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