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高等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通过对天津市高等院校参与社区体育文化的实地调查,了解当前现状,利用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发现其优势与不足,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为天津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作用促进小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农村体育现状与小城镇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进入社区的优势,探讨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小城镇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价值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高等院校体育俱乐部制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献资料、归纳分析和实践等研究方法,对高等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与高校终身体育教育作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在高等院校实施体育俱乐部制能进一步完善高校终身体育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促使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主体参与评价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工作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现阶段评估主体的构成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评价相关问题进行了着重研究。指出了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评价模式单一化、评价主体一元化的弊端;从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市场经济的视角阐述了大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高等院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并以心理学理论和大量的调查数据为依据,论证了大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活动的可行性,同时对学生主体参与高校体育教育评价的实际操作提出了建设性方案。  相似文献   

5.
社区体育是新形势下"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有效载体。"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能够积极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但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的功能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社区体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社区体育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只有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6.
要实现2035年全国体育锻炼人数达到45%,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5m2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发展我国社区体育是行之有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以社会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对美国联邦政府在本土体育和休闲文化的引领下,在社区体育分层分类政策设计、高投入与多元路径促使下的设施无忧供给、社区与学校之间场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深度融合、专业体育人才供给和社区居民自身服务意识的养成方式等方面分析美国社区推行体育锻炼的成功经验,提出改善我国社区体育锻炼需要注重个体差异:为社区体育锻炼提供均等的参与机会;营造社区关系:培养和健全社区非营利体育组织;保障社区环境:建立、改造社区体育锻炼场所和公园;家校社一体:促进社区居民体育锻炼文化建设。旨在推动我国社会公众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促使我国居民体质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普通高等院校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及锻炼时的主动性不足,主观能动性较差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旨在培养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意识。  相似文献   

8.
参与是社区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无锡市Y街道社区文化建设的个案研究,发现社区文化建设参与存在认定悖论,社区文化建设者与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成效和参与度的认定截然相反。社区共同体精神缺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居民参与能力不高、政府与社会互信互动有限是社区文化建设低度参与困境的成因。通过重塑社区共同体精神,完善社区文化管理体制,激发居民参与及自组织能力,强化社区民主与信息公开,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社区文化建设体系,有利于破解低度参与困境。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文明和谐城市发展的显性要素,其服务质量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以文化软实力为指引。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发现,从文化软实力视域出发,注重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其服务响应速度和响应效率,积极引导和吸纳广大公众参与服务,主动营造社会体育组织参与服务的良好环境,优化与提升服务人员结构和业务素质,可有效提升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借用了“太极”概念,建立在太极学说基础之上的武术拳种。为改变当前高等院校太极拳教学中对太极文化的遗漏和疏忽,从文化本源切入,结合高等院校当前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肢体活动等技术载体来充分展示和表达太极拳内在的文化坐标,并提出符合高等院校太极拳教学发展与创新改革的对策,以期在现代体育教学与传统文化之间找到契合点,从而将承载着中华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的太极拳切实有效的运用到高校现代体育教学中来。  相似文献   

11.
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其中党组织在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设当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导向引领作用、组织协调作用、凝聚唤醒作用、激励示范作用等。在实践当中,我们也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去加强党组织在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当中的作用。本文就从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对党组织在高等院校文化建设现状及其作用做出详细说明,最后对党组织在高等院校文化建设中的实践途径做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本科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项具有前瞻性的重要举措,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具有标志性价值的重要工作。从普通高等院校大学体育精品课建设的现状出发,探讨当前高校体育精品课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各层面问题并提出建议,试图为进一步构建国家级大学体育精品课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有一百多万人,他们都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专门人材,因此他们身体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建设.根据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搞好体育教育工作,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光荣职责,是我国体育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科研课题.我们对七省、市的十所普通大学中1326名大学生(其中女生413名),做了初步调查,并对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粗浅的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体育对开展社区体育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分析我国对开展社区体育的需要入手 ,探讨了高等院校在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所具备的各种优势 ,并提出了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的建设是高等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这几年高等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在应对多元价值文化的冲击中,校园文化建设主题的参与性力度不够、高等院校定位不明确,校园文化的开展方式等很多方面存在不足,通过分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资源与社区体育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把社区体育作为推动全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阵地,中共中央十六大报告也把发展社区体育推动全民健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之一。高等院校其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完善社区功能,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方面具有独特体育资源优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之间存在问题,利用两者之间存在互补的辩证关系可以解决它们各自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市社区建设是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体育文化作为新型社区建设中的一部分,对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以及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新型社区文化以及体育元素的概念出发,有助于厘清体育元素与新型社区文化间的关系,阐明体育元素的重要价值.研究认为:体育元素在新型社区的主要表现为宣传、倡导、展示、活动、体验、学习、警示等形式;新型社区体育元素具有服务性,同步性、顺应性的特点;体育元素具有提高居民身心健康、丰富社区文化内涵、塑造社区文化品牌以及营造良好社区环境的作用.最后,研究提出新型社区中体育元素植入的主要内容以及多样化途径,以期为更好的为新型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以及对唐山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现状研究,根据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特点.对唐山市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构想模式.探求影响唐山唐山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市取向的深刻变化和社区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城市群体大规模流动与分化的同时,也使新时期的体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社区文化建设与新时期体育发展存在着双向互动的关系,对新时期体育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及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地区村落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制约广西民族地区村落社区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农民体育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指导工作薄弱、体育经费投入不足、文化建设落后、村落社区体育人口偏少、农民参与健身意识淡薄等。并针对性地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持续推进村落社区体育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拓宽体育经费来源,因地制宜,发展村落特色体育项目;积极发挥村落带头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农村学校体育的辐射作用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