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南油田是一个中低渗透、中低粘度的复杂断块油藏。由于地层渗透率低,部分注水井欠注严重, 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低伤害有机土酸液体系LDA-2。该体系避免了HF反应中氟化铝沉淀造成的伤害,能解除地层深部堵塞,提高酸化现场施工的有效性。使用LDA-2酸液体系酸化施工后,滨南油田低渗透注水井的吸水量大幅度上升。通过对滨649-X10井的现场施工监测表明,该井的表皮系数由酸化处理前的13降到-0.21,酸化增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针对孤东油田绕丝筛管堵塞严重,拔绕丝处理方法作业费用高,占井时间长的问题,开展了绕丝脉冲解堵技术研究,通过研制射流解堵器进行旋转水射流,解除绕丝堵塞问题,从现场应用6口井看,见到了较好的提液增油解除堵塞的效果,该工艺的应用为孤东油田解除绕丝堵塞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渤南油田油井压井后产量下降的状况,采用渤南油田天然岩心和现场压井液,通过一系列的室内试验,对渤南油田压井过程中的主要损害因素进行了研究。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压井液不会诱发油层的潜在水敏性损害;压井液中的固体颗粒堵塞损害、结垢损害和毛细管力损害是渤南油田压井过程中的主要损害因素。试验数据显示:固体颗粒损害率40%左右;毛细管力使油相驱替压力升高了0.5MPa~1.0MPa。  相似文献   

4.
服务于科研、学术的图书资料有其自身的独特性。随着研究事业的发展,当前的资料工作呈现出了滞后、发展缓速的态势。图书资料工作重心要适时地转移和升级,为科研工作起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渤南油田压井过程中的油层保护技术研究及其现场试验效果。以压井过程中的油层损害因素研究结果为依据,研制开发了低伤害压井液和高温屏蔽暂堵剂。研制的低伤害压井液具有阻垢性能和较低的表面张力,岩心试验结果发现,现场压井污水和卤水的低伤害压井液对渤南油田岩心的损害率在20%以内。研制的高温屏蔽暂堵剂以油溶性材料为主,岩心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屏蔽暂堵剂对渤南油田岩心暂堵后的煤油解堵率可达91%以上。11口井的现场试验证实了所研究的油层保护技术达到了保护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现今油田开发已进入"化学时期",油田化学技术已成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手段。针对油田化学课程的教学,本文提出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采用直观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升课堂容量和教学效率;从油田生产实际出发,将化学原理和油田生产过程有机结合;依托油田化学的科研课题或模拟课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型蒸汽增效剂在单家寺油田进行了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蒸汽增效剂在单家寺油田现场试验实施10井次后的生产数据表明,累产油6970t,较注增效剂前周期同比增加1592.8t,平均油汽比达到0.32,较注增效剂前周期的平均油汽比0.21提高了0.11。  相似文献   

8.
南堡油田是中石油冀东油田新开发的一个油田,南堡106井是一口五段制定向评价井,现场优选抑制性聚合物海水钻井液体系和甲酸盐-正电聚醇钻井液体系,优化了性能参数,实现了合理密度安全钻井,满足了快速钻井要求,解决井壁稳定和钻井液污染的问题,减少了工程事故使钻井工程施工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单家寺油田的地质特征以及蒸汽吞吐的开发现状,得出了该油田含水幅度上升的主要原因,并通过室内实验研究。提出了采用超细无机堵剂进行堵调的方法,现场应用表明该方法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孤岛油田西区和中一区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试验的过程,探讨了单井注入化学示踪剂室内筛选、注入量计算和现场施工工艺,研究了适合孤岛油田西区、中一区地质特点的监测分析原理。通过现场在西区、中一区各2口井分别注入NaSCN和Na_4Fe(CN)_6两种示踪剂及跟踪监测250天左右结果的分析,反映了西区、中一区平面上水线推进均匀,无明显大孔道或高深带窜流现象,纵向上中一区无明显窜槽,而西区纵向上因局部区域隔层发育差有窜漏现象,为以后的油田开发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WS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与技术指标、结构原理及特点、自控技术和现场试验及应用等。根据胜利王家岗油田的原油性质,设计一种适合王家岗油田油气水分离、分离效率较高的三相分离器,并在鑫联联合站进行现场试验和工业应用分离器采用来液旋流预脱气、导热油加热、计算机控制等技术。设备操作、控制稳定可靠,脱水效率高,解决了高含水期原油脱水的难题,简化了工艺流程,节约了工程投资,降低了生产能耗。  相似文献   

12.
套管环空加注缓蚀剂工艺是针对油田开发后期存在的高含水、高腐蚀的状况采取的措施.经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实施表明:此项工艺能够延缓腐蚀,提高油井免修期.是油田进入开发后期应对油井腐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酸压技术经过近6年的攻关,成为奥陶系油藏开发的主导工艺之一。对塔河油田前期的酸压管柱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管柱失效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设计出了适合塔河油田的新型酸压管柱,对新型酸压管柱进行了棱核,并在现场开展了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二氧化碳单井吞吐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小油田构造面积小,单井控制储量小,许多区块注水开发成本较高,二氧化碳单井吞吐工艺为这类区块提供了一条提高采收率的有效途径。苏北二氧化碳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物质基础。二氧化碳单井吞吐的关键工艺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储运工艺、注入工艺和防腐工艺。通过对这三大工艺的应用研究,在苏北小油田进行了二氧化碳吞吐的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是辛1联合站原油处理中的重要设备,经长时间的运行已出现了整流器损坏去除、液面自动调节系统失灵、油水界面调节堰板锈死、看窗管线堵塞等问题,加上油田产量递减含水上升等参数变化,造成油气水分离效果差,原油脱水和污水处理困难。探索了对分离嚣及相关系统的维护与改造,成功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为老设备的改造与管理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6.
油田生产中,为了不使管路中原油凝结,保持一定的温度,利用加热炉实现原油正常输送,目前现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式加热炉,一种是间接式加热炉.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每种加热炉热效率低,加温效果不理想,特别是油田开发到中后期产能递减加快,可用气源越来越少,无法满足管道原油加温需要.而利用改造后的节能型管道加热装置就解决了此难题.它综合了加热的两种形式,在现场应用后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压低渗油田频繁作业井作业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原因形成的机理进行探讨,从地层到井筒,从作业现场实际存在的管杆偏磨和腐蚀结垢等实际情况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分析,找出频繁作业井的根本治理原因。从现场实际出发,采取配套工艺对作业井进行优化治理,取得较好的效果,对延长油井免修期,节约生产成本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钟时注水开发油田油层夹层小、油层机械防砂、套管变形等因素,常规分层注水管拄无法实现分层注水现状,引进投球调剖技术调整注水剖面.该技术是利用调堵球在压差下选择性封堵炮眼,从而控制高渗层吸水、提高低渗层吸水,实现改善注水剖面的目的.在尚南油田的两口水井进行了现场应用,成功率和有效率均为100%.  相似文献   

20.
对安徽沿江淡水湿地(龙感湖、大官湖、泊湖、青通河、升金湖)和周边农田的土壤剖面中土壤活性炭(DOC1)、缓效性碳(DOC2)、稳定性碳的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皖江流域湿地表层土壤DOC1、DOC2和稳定性碳含量介于0.96-8.49g·kg-1、0.62-6.14 g·kg-1、2.86-15.56 g·kg-1;开垦为农田后,土壤中各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稳定性碳占总有机碳的百分比出现了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