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内容等赋予了新的内涵。同时,对体育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养新课程体育师资,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芬兰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与芬兰实行多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分不开的。本文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入手,从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师资建设六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并分析了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芬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已经多年,贫边少地区的数学课程改革进程明显滞后,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文因素是改革滞后的客观原因,新课程贯彻力度不够、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投入不足、教师培训不到位严重影响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明确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方向,大力推进新课程的贯彻落实,努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适当增加教育投入,加强师资培训,结合本地具体情况研究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与课程之间的关系,坚持实事求是、迎难而上的原则,才能使贫边少地区的数学课程改革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为农村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农村学校体育课程目前还存在着观念落后、课程资源不能有效开发、师资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师专音乐教育专业能否培养合格的初级中学音乐师资,是新世纪推进素质教育,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通过"授课形式的改变","钢琴基础知识理论课的增设","即兴伴奏能力的加强"及"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为师专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师资需求是高师教育存在和发展的惟一理由。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在数量、质量和配置方式上呈现了新的变化 ;( 1)基础教育师资的数量需求总体上呈递减趋势 ,局部仍然不断增加 ;( 2 )基础教育师资的质量需求向高层次、高标准发展 ;( 2 )满足基础教育师资需求的方式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过渡。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根据这种需求变化的新趋势做出必要的改革应对 ,才能健康顺利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直接影响到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关键。安徽省休宁县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实施了8年,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师资力量薄弱。为了进一步推进课程实施,应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开发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9.
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师范生教育培养观念、培养方式及课程体系有着直接影响。地理师范生教育要培养能够实施创新教育的中学地理师资,适应地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和加强学生教师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教育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制及其实施机制已经明显地不适应时代的要求。1985年我国启动了新时期第一轮中小学课程改革。在此基础上,国家教育部于1999年初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的新一轮的改革。提出了“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的任务。”。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用五年时间,在全国实行新的课程体系。因此,课程改革是中国教育寻求全面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一部分。这项改革是在西方已经经历的新课程改革的启发下。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直到今天,此项改革受到我国教育工作及相关学的关注,并且存在着诸多的讨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改革热潮中,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对原有体育课程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基本理念,对体育教学改革以极大的启示,使我们不得不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师资培养进行反思与重建,调整中小学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教育学》教学内容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工程,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改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师资培养和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等,是一个由课程改革所牵动的整个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势必影响到师范院校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尤其是影响到《教育学》课程内容的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育专业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师资,师范性是它的基本属性和职业属性.因此,课程改革必须以培养高素质的体育师资为出发点,树立新的课程观,以"立足教育实际,突出师范性质,面向基础教育,注重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优化课程结构,重视素质教育,加强基础课;突出主干课,优化选修课;增大教育类课程比例,强化师德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创新意思,增强适应能力;创建以培养学生从师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注重开放教材及其市场,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好效果。但也存在着课程理论研究薄弱和以考试为核心的评价制度问题。借鉴新加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成功作法,试对学校课程改革提出若干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迅猛之势 ,面对时代对教师提出的高要求 ,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应主动适应改革的需要 ,构建出新型的教学模式。这其中有两个方面应重点关注 :1.注重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创新高等师范院校 ,担负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师资的重要使命 ,所以在课程的优化上 ,应紧密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 ,从全景、全程、全面三个角度着手 ,调整专业设置 ,规范课程体系 ,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专业设置方面 ,应按照新的专业目录 ,优化专业结构。在课程体系规范方面 ,要改革整体课程设置 ,促进课程的多样化、现代化与规范化。在更新教学…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和深化,师德建设亦向前推进,由此引发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一、课程改革与师德建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当前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涉及到基础教育全领域、全方位的深刻变革的系统工程。对学生来说,是—次“学习革命”,对教师来说则是一次“职业革命”。课程改革必然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也必然推进师德建设。良好师德是深化改革的内在动力和重要前提。搞好课改,教师是关键,师德是灵魂,观念是先导。和其他职业道德—样,师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种实践化的道德,受思想观念支配。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职业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阐述了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课程改革中的信息技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精神背景、社会经济文化背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王湛《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局面》)勿庸置疑,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课程改革,因此信息技术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具有特别的地位和意义。新课程改革是中国走向教育现代化,从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步骤。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是教育信…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重要因素是师资水平,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师资的重要阵地,要积极与新课改衔接,完善师范生培养模式,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为新课改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本文探讨了新课改对高师学生在教学实践能力方面的新要求,并就所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特别是新课改实施的三年来,评价改革备受关注。在评价这一领域,大家都在努力探索,试图突破这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瓶颈”。在有着良好的教育改革基础和浓厚氛围的武汉,“评价”被作为实施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全面而深入地进行着改革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