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使英伦前,郭嵩焘和刘锡鸿对西方政体均有一些间接认识。出国后,他们在日记中记录了对西方议会民主制的不同认识,既有赞赏之情,亦有批评之语。郭嵩焘甚至认为西方议会民主优于中国君主专制。但是,郭、刘二人均主张中国不宜采用西方政体。  相似文献   

2.
中国神学留学生到西方,一方面传播中国文化,将他们带出去的书籍予以翻译和阐释;另一方面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并向国人介绍。当然,他们主要的任务是接受神学教育,但客观上成为最早的中学西渐的使者,也是早期西学东渐的传人。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明的基础。希腊神话、希腊悲剧、希腊雕塑和酒神文化等,渲染着一种与东方文化、中国文明完全不同的精神。这种精神潜移默化地熏陶着西方一代又一代人,使他们具有西方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结构和审美观。而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在塑造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所以,中国青年的审美观便带上了特有的东方色彩,与西方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4.
19世纪初,一批西方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进入中国.在他们的传教活动中,创办报刊是一种迅速又广泛的传播方式.在20世纪之前,传教士在中国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创办了近百种报刊,以他们办报的思想和实践推动了中国报刊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社会思想的变化首先体现在觉醒知识分子的思想中。那时的觉醒的知识分子不是随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同等速度成长起来的思想婴孩,当中国近代微弱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救国救民的历史需要为他们提供了诞生的条件,他们便一古脑儿喝下了西方在几百年间逐渐蓄积起来的与封建思想观念截然对立的观念意识的乳汁。这样,他们的思想观念便与中国固有的社会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之西方思想家与本国社会思想观念更为巨大的裂  相似文献   

6.
曹帅 《职大学报》2015,(2):42-45,73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趁着国门大开的契机,大量的西方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蜂拥而至,给长期处于沉重桎梏的中国文坛注入了生机。光怪陆离的西方文学理论赋予80年代的中国作家创作的自由和丰富的灵感,他们本能地延续了五四新文学时期的惯性,产生了朦胧的世界文学意识。  相似文献   

7.
孔子和柏拉图是中西方文化轴心时代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文艺观分别奠定了中西方美学基础。他们在文艺的教化作用、政治功用以及对待文艺的态度和对文艺的审美理想等方面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相似的时代背景使他们文艺观有相似之处,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的起源和发展,他们的观点也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国民性的研究,最早是从西方人开始的。一些西方国家的殖民主义者,如旅行家、传教士,随着这些国家进行的经济和文化侵略来到中国,他们依据被歪曲了的达尔文主义“优胜劣败”理论,污蔑中国民族性的“陋劣”,为其侵略中国服务。美国传教士斯密士(A·H·Smith),曾留居中国五十年,写了《中国人的气质》一书,极力污蔑中国的“民族性”。到了二十世纪初,改造国民性的思潮才在中国出现。鲁迅就是最早开始研究改造国民性者之一。  相似文献   

9.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个热爱和平的国家遭受了未曾有过的巨大灾难。一系列的割地赔款让这个古老的国家不堪重负。战争促成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战争也让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存在的差距,他们怀着民族自强的决心虚心接受西方国家的政治、教育、文明,而象征力量与武力的体育也得到极大的发展。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背景来探讨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目的在于揭示西方体育的传入与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军国民主义在二者之间发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鸦片战争的炮火洞穿了中国的大门后,西方列强尤其是美国争先恐后的采用各种方式企图沦陷中国,这其中就包括"文化渗透"政策。以传教布道为第一使命的传教士们担当了这一政策的执行者,他们通过创办教会学校,输送中国的留学生等方式,试图以西方的信念、信仰、价值观等来影响和改变社会与民众。虽然"文化渗透"政策在中国近代各个领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更是启发了一批优秀的先进知识分子,然而这一政策最终的结果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