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武术文化特征的当代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传统武术在经历了时代变迁与发展,文化和历史的洗礼之后,依旧发展、繁衍至今,可谓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韧性的完美体现.但中国传统武术中原本一些内在的东西正在不断地被遗忘,甚至消逝.因此,试从中国传统武术在当代文化发展的大环境入手,解读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特征,由此找到传统武术发展的内在文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对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现实境遇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发现: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在文化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正遭遇着文化迷失的危机,这种危机来自于对中国武术文化认同的缺失。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需要以中国武术文化作为中国武术发展的基点,在凸显文化的作用与影响下寻求当代中国武术发展的动力,以实现对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文化救赎。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文化学、审美学、社会学、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对处于消费社会背景下的中国武术的发展问题展开讨论.研究认为:“体育化”的武术与“艺术化”的武术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形态,分别以“竞技”和“审美”作为各自的导向;面对文化的变迁和消费的转型,可以以“艺术化”的武术作为中国武术回归大众生活的“出场”方式,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使得中国武术能够逐渐融入到大众日常生活,回归大众主流文化,进而实现中国武术在当代社会的复兴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严复思想的视角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深刻透视使其在对待传统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西、体用"论争,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内部争论有着启示意义;同时严复思想局限于时代背景,其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当代武术发展需要警惕的;最后,从严复所提炼的翻译学"三字经"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武术传播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文化学的相关理论,以中国的武术当代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问题展开深入地讨论.认为,当代中国武术发展问题的本质是文化发展的问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其发展观:(1)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需要回归“传统”,树立“文化自我“的发展观;(2)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需要借鉴“他者”,形成“洋为中用”的发展观;(3)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需要走向“现代化”,具备“与时俱进”的发展观.随着世界的不断改变,只有立足自身的文化主体,兼顾现代社会的需求,中国武术才会始终保持鲜活的生命力,才会得以延续千年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从人类学的文化适应和文化自觉理论出发,分析了武术文化在近代发展过程中的变迁现象及成因.指出:中国武术文化变迁的深层根源是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双向诉求,其直接动力来自于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武术文化的东方品性与奥林匹克运动对体育的竞技规整之间的矛盾是促使中国武术文化发生变迁的主要矛盾.武术文化在适应性变迁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付出了自身的代价.在武术文化发生变迁的同时,向武术传统认同的机制正在形成,这不仅是一种解构西方体育霸权叙事的文化策略,亦是中国武术寻找现时定位和未来发展的依据.现阶段必须一如既往地发展竞技武术,但也要更加注重对传统武术的认同和理性回归,同时注重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的现代性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论和关注的武术发展问题,更是中国武术在当代遭遇发展瓶颈亟待深人思考和反省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悖论着眼,分析了中国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现代性与传统崩离的客观现实及历史、文化成因,并进一步论述了应如何将中国武术现代性与传统融合,从而走出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武术在北京奥运会上"登奥"失败的客观事实和在业内人士中引起的震撼,以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的初始目的为切入点,运用比较和逻辑演绎的方法,探讨中国武术"登奥"失败的原因,并得出中国武术欲进入奥运会必须摆脱传统武术与传统观念的束缚,走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之路的结论。中国武术由传统向现代化转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并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火器的影响下,逐渐退出了军事历史舞台。但由于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在民间广为传播,成为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中国武术向体育化方向发展,虽然丰富了武术的价值体系,但"体育化"的历程也影响了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武术发展的困境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以文化认同为理论研究的切入点,在首先论述了文化认同作为一种粘合着中国武术生存纽带的力量后,继续分析了导致当下武术发展危机困境的内因与外因。研究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原有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武术旧有的功能和价值的遮蔽是导致其认同困境的重要内因之一;西方现代体育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冲击以及中国武术对西方体育的"追赶"与"效法"则是导致其发展焦虑的重要外因。最后指出:在体育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应倡导文化间的对话,进行文化上的输出,而不应过度地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充满怀旧的情结。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文化代表,在以休闲为时代特征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凸显出众多的社会价值。休闲是中国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属性;中国武术在当代休闲社会视域下具有独特的健身效用,可以全面调节人们心理,有利于社会稳定;中国武术价值嬗变,助推了许多新型的武术休闲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中西方体育文化中,就“搏斗技击”本身而能上升为艺术乃至哲学的层面,武术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武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征为研究对象,并结合哲学、艺术学基本理论,对武术发展的全貌从技、艺、道三层面进行系统阐释。研究认为:中国武术以“技”为根基,形成攻防搏斗的遁形内隐;中国武术以“艺”为演绎,表达一种艺术的展示和审美的诉求;中国武术以“道”为理想,体悟一种对“天道”的认知和“人道”的践行。通过对三层面的梳理和深究,发现技、艺、道之间存在一定关系,即化技为艺、技艺双修是中国武术技术发展的内在必然;艺通于道、艺与道合是中国武术精神境界的完美转换;道由技生、技道合一是中国武术本体发展的自由超越。  相似文献   

13.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形象作为国家形象建设重要范畴的现实意义日渐凸现出来。努力塑造本国的传统文化形象,成为世界各国增强本国文化软实力的普遍选择。运用形象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关理论,对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时代特征进行研究,提出重构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理论命题。认为:“形象”问题是制约武术国内外发展的重要阻碍之一,其价值特性的弱化、教育意义的泛化、群体认知的固化以及社会功能的虚化使武术文化形象的当代重构具有时代必要性。要破解这一形象难题,其根本路径在于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能否重新拾回武术文化传承中弥散的“根脉情节”,能否重新强化武术文化传播中的“整体观念”,能否在社会武术文化认同中凸显出自身的“功能特性”,能否在未来的发展中规划出契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指向”。据此,提出重构当代中国武术文化形象的可行方法:将中国传统武术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沿着地域武术框架大力拯救村落武术;注重武术文化整体输出化解分化弊端;引入多学科理论增强武术的整体内涵;深刻诠释武术的文化与健康两大功能;努力构建学校武术教育技道共进渠道;实现以他为主向以我为主的道路转变;将本土振兴提上武术发展的重要议程。  相似文献   

14.
对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当前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武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自身,用文化的民族性和时代性来解读中国武术的"竞技性"和"传统性";同时指出,为武术正名、厘清武术内部发展的各种关系,在当下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正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而伟大复兴的核心旨要则表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追求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政治与文化背景,提出对中国武术的“再发现”与“再出发”研究的理论命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的查阅,在历史学、社会学及文化发展与创新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运用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武术发展中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理路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一)如今的中国武术发展,由于近百年来的体育化、奥林匹克化的发展,已经导致了中国武术发展正在走一条“削足适履”的发展道路上。(二)为什么要“再发现”?这是由于在过去的时日里,我们没有别的立场,也没有换一种视角,我们只从体育出发,导致了我们还没有从学理上对于“武术概念”、“武术本质特性”等问题形成一致的理论解释。(三)对于中国武术当下的发展现状,提出中国武术 “再出发”的立场与原则。结论:走出中国武术被“体育运动”禁锢的“牢笼”,释放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内在力量,让中国武术多元化、全方位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才是中国武术“再出发”的终极责任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化价值的角度对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认为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武术的发展都是以追求"教育价值"为核心;都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都强化着"榜样力量"的示范作用;都注重以"运动实践"为载体;都以强化"过程教育"为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社会学、史学的研究视角对中国武术发展问题展开分析与讨论.试图通过对"百年奥运"历程的探寻,从中撷取适用于中国武术发展的成功经验,将其运用到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之中.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不仅需要巩固"民族性",更加需要提升"普世性";不仅要有"外壳",更加要有"内核";不仅要具备"包容"的心态,更加要具备"会通"的精神;不仅需要"内容"的继承,更加需要"仪式"的复归.  相似文献   

18.
额尔敦 《职大学报》2005,3(3):118-120
没有真正脱离现实社会需要的宗教。我国现有宗教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都经历了吐故纳新的发展过程,才得以生存和保持下来。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当代宗教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必须按照社会需要,自觉吐故纳新,发扬精华,去除糟粕。在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现有宗教都面临更新问题。当代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在于对自己传统积淀的不断扬弃,不断更新。当代宗教自身的改革与进步,是其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武术发展的当代抉择:“求同”乎?“求异”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全球化的文化交流促进着世界文化的大发展的同时,各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也得以加强。本研究以中国武术发展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近代以来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发现:中国武术的近代发展实质上是“在西方体育‘立场’主宰下的中国武术革新”,是对西方体育模式的“嫁接”。西方体育的范式、西方体育新思想、新方法成为了中国武术“革新”的正当性的依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武术本身的文化主体性渐趋淡化,这对于中国武术持久发展并无益处。笔者从中西体育文化“同”与“异”的视角,提出了是选择“求同”,还是选择“求异”的学术思考。最后指出: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还是应该更多地关注中国武术自身的价值,更多关注中国武术发展的主体性,在肯定中西体育文化“异中之异”的基础上,寻求一条“异中求异”的发展新路径,以此实现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折射了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对当代流行语的概念、来源、基本类型进行梳理与归纳,挖掘流行语产生与发展的背后动因,探讨流行语言的社会现象和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