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鲁迅全集》中发掘出的一些珍贵史料着手,论述了在上个世纪初叶,鲁迅先生与云冈石窟之间发生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从中反衬出鲁迅先生不愧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此外,文章还发现整理了与云冈石窟造像题记研究相关的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2.
朱莉娅·罗威尔(中文名蓝诗玲)所译《鲁迅小说全集》是鲁迅小说英译本中最新最全的一部,为鲁迅作品走向世界做出了新的贡献.在充分肯定蓝译的同时,通过分析选自蓝译《狂人日记》、《孔乙己》、《社戏》、《祝福》和《弟兄》等5篇短篇小说中的6个具体译例,深入分析探讨了蓝译中出现的误译.  相似文献   

3.
在即将与本世纪告别之际,今年1月,湖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10卷本的《胡风全集》,这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出版的第一部《胡风全集》。我被全集丰富的内容和精美的装帧深深地吸引了——您看那第1卷,收录了作者全部诗作(含译诗12首),从1925(乙丑)到1984(甲子)年,创作时间跨越了整整一个花甲!当诗人还是一个“在那无路的颠扑里寻路”的少年时,虽然明知“简直不  相似文献   

4.
《韩非子评论》是我国现代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先生(1885—1968年)的重要著作,现被编入《熊十力全集》第5卷(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重新出版,它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了解熊先生的学术思想有着积极的作用。《全集》采用横排繁体字,注释文字以小字随文出现,其中书名、专用名分别以波浪线、横线标出。不管是材料搜集还是文字校勘,《全集》都是花费了很多心血的,其态度是严谨的,但也不免疏误,现试举三则如下:(一)《韩非子评论》第7部分,第312页,第2、3行小字说:“难四篇云:‘术者藏之胸中,是虚静而无所事也’。”据今本《韩非子》,“术者藏之…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瞿秋白是亲密的战友,他们之间的革命友谊光照日月,传颂千古。 早在一九二三年十月,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初版刚三个月,瞿秋白就在他写的《荒漠里》对鲁迅极其仰慕,并推崇地说:“好个荒凉的沙漠无边无际的!鲁迅先生虽然独自‘呐喊’着,只有空阔里的回音”。后来他又提到《狂人日记》、《头发的故事》等。一九三一年,瞿秋白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排斥于党中央领导机关之外,来到上海养病,他在读了鲁迅给他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钩沉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本世纪初,鲁迅与陈寅恪及其长兄陈衡恪结伴同行,同船东渡日本,又同在弘文学院学习。鲁迅与陈衡恪在教育部任职期间,关系密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鲁迅还曾向陈寅恪赠送《域外小要》、《炭画》  相似文献   

7.
《野草》作为鲁迅自剖性的文本,承载鲁迅的主体危机感。在《野草》中,鲁迅通过梦境这一情感能量场,凝视和反思矛盾的、多维度的自我,而梦中“梦者——观客”的身份转变,使鲁迅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权利,并增加主体“分裂”的可能。鲁迅接受死亡生命向力的指引,在死亡的逼视中洞察爱的内涵。“我梦见”背后是关于死亡和爱情的真理发现,使鲁迅得以抵达更为本真的自我。梦境、死亡和爱情三者相互勾连,显示《野草》的驳杂性。  相似文献   

8.
鲁迅从事小说创作往往带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或者说其小说创作与现实的关联更加密切,《铸剑》这篇历史小说也不例外。从鲁迅的生平经历,结合《铸剑》的复仇母题,对小说中的人物和意象进行细致的解读,可以剖析《铸剑》中鲁迅的复仇与孤傲精神。  相似文献   

9.
鲁迅笔下《狂人日记》《白光》《长明灯》中的三个疯人形象是真的疯人,他们绝不是清醒的正常人,也不是假扮或别人栽赖的疯人,这应当是一个实事求是的结论。但我们不应当把鲁迅小说中的"疯人族"恣意地扩大,这并不符合鲁迅小说的实际。此外,鲁迅研究界存在对鲁迅小说主题与人物的无端拨高、美化乃至神化的明显偏颇。  相似文献   

10.
《野草》富含鲁迅全部的智慧和生命的热力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在“呐喊”和“彷徨”之后的心灵抉择。鲁迅在和封建旧垒奋力抗争之后为自己在历史舞台上选定了“历史中间物”这一“影”的角色 ,《野草》记叙了鲁迅在“夜”的绝望和“梦”的希望之中的彷徨和奋进。于绝望中抗争 ,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这就是鲁迅得以不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鲁迅开拓了清代讽刺小说的现代研究路径。他不仅提出"讽刺"的概念,而且针对其产生的背景、特征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特别是对《儒林外史》的研究考证,奠定了《儒林外史》的历史价值。同时,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艺术手法加以评价和总结,并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发扬。  相似文献   

12.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不仅在国内蜚声文坛,在世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阿Q正传》中,鲁迅独具匠心,采用了反讽与幽默相结合的诙谐手法,取得了板起面孔指责、说教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一八年夏天,在新世纪的曙光中,鲁迅先生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了《呐喊》、《徬徨》中的二十五篇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撼了文坛,“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以后鲁迅一转而从事杂文写作,写下了一百三十余万字,共收为十六个文集。其小说数量不及杂文的十分之一。在中外文学家中,这种现象是极其罕见的。为什么鲁迅  相似文献   

14.
日本学者木山英雄对鲁迅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周氏兄弟并行研究和鲁迅《野草》研究。前者通过还原周作人的文学史价值,进而打开由周作人进入鲁迅研究的渠道;后者着重考察鲁迅在《野草》中的主体建构逻辑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彰显出的精神气质。木山英雄的鲁迅研究本身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而具体到学术内部,一是超越了日本国内“竹内鲁迅”的因循,二是给中国学界带来新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人鲁迅和郭沫若几乎在相同的时间,不约而同地都写过一些历史小说。鲁迅从一九二二年到一九三五年,历时十三年,先后写了八篇历史小说,名曰:《故事新编》。这些作品都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自选集·自序》)。鲁迅对历史题材,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铺成一篇”(《故事新编·序言》)。为了突出其针砭现实、讽刺世俗的意义,鲁迅还把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引入历史题材,并称它为“油滑之处”(同上)。这些鲜明的特点构成了鲁迅的历史小说前后一致的、新颖独创的艺术风格。郭沫若从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三六年,同样经过十三年的时间,先后写了九篇历史小说,后收在《沫若文集》第五卷中。他曾经说过:“关于秦前后的一些历史人物,我倒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社会的美好愿景。通过叙事学、结构学、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探析《孔乙己》在人才培养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亲属仕潮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后村先生大全集》以及南宋以来潮州方志,并参稽南宋时期其它文集,详细地考察了南宋刘克庄的11位亲属在潮州的任职时间及活动。  相似文献   

19.
以鲁迅翻译厨川白村著作前后的生活境遇为基点,将《弟兄》置于白村创作论的框架之下进行观照。以《弟兄》产生的缘由、凸显于其中的鲁迅的生命的力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这三个维度来展示该篇小说的创作机制并由此窥探根植于鲁迅内心深处的苦闷与焦灼。  相似文献   

20.
一 1931年12月27日,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自述其早年接触外国文学之情况时说;“看外国的短篇小说,几乎全是东欧及北欧作品,也看日本作品。”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一书中也说:“鲁迅自从办杂志《新生》的计划失败以后,不得已而努力译书,和其第周作人开始介绍欧洲新文艺,刊行《域外小说集》,相信这也可以转移性情,改造社会的,他们所译偏于东欧和北欧的文学,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