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危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乒坛的天平严重倾斜,乒乓奥运项目地位出现危机。不同的体制、群众基础、创新研究、地区体育特点以及国际乒联改革等方面是影响世界乒乓球发展的深层因素。国际乒联应抓住影响世界乒乓球运动的主要矛盾,准确地把握规则修改、器材改革与技术援助对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相互关系;中国要利用技术优势,以多种形式为推动该项目向全球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世界乒坛呈现出以亚欧对抗为主导不均衡发展的格局;从2009年我国实施"国际援助与发展计划",中国进入由乒乓大国向乒乓强国发展阶段;受该"计划"影响,欧洲参训女子运动员的世界排名普遍提高;逐步缩小各大洲之间的差距,促进乒乓球运动在全世界发展是"国际援助与发展计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在国际重大比赛(世锦赛、世界杯、公开赛)中技术使用的统计分析,以及对相应的研究成果的引证,来对国际乓联通过三项(小球变大球、无遮挡发球和11分赛制)规则修改,以提高乒乓球观赏性设想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乒乓球技术前四板的使用率明显高于三项规则修改前的使用率;三项规则实施后相持技术的使用率明显减少;比赛中每轮发球次数为2次和实施无遮挡发球,使得接抢段的使用率明显高于21分赛制;三项规则实施后击球的回合数没有得到增加.三项规则实施前中国获得的三大重要比赛冠军比例为65.10%,规则实施后的比例为82.20%,三项规则实施前后中国优秀运动员的世界排名没有受到影响;11分赛制使比赛具有偶然性增大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1998年 5月 2 2日 ,国际乒联在南非召开的理事会上 ,对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修改并作出了一系列决定。为了更好地理解规则修改对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就 80年代以来国际比赛规则的演变给中国及世界乒坛带来影响作一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就日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趋势作一简要预测。  相似文献   

5.
伦敦奥运会乒乓球“瘦身计划”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期,国际乒联通过了奥运乒乓"瘦身计划",是继北京奥运会乒乓球赛事改革之后又一次从制度层面上提出的新政,旨在进一步限制中国在奥运会乒乓球项目上的"垄断"地位。研究认为,中国应理性看待奥运乒乓"瘦身计划",积极调整应对策略,深入探究新形势下奥运乒乓球制胜规律、延续中国乒乓球强国地位的同时,拓宽乒乓球项目属性,增强乒乓球运动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为中国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乒乓球运动训练新模式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和人们对乒乓球规则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国乒乓女二队教练员组根据中国乒协领导的指示,对原训练方法进行了6项改革.并在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在湖北黄石举行的全国女子青少年乒乓球封闭训练期间,对参加封闭训练的28名运动员进行了为期30天的实验研究,实践证明该训练方法符合目前运动训练的理念、女二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状况、乒乓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能较快地提高女子青少年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使其符合女性技术男性化的要求,从而保证为国家队输送更好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运动全球化的推广与促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乒乓球整体水平在世界独占鳌头。尽管从2000年开始,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中国队,但是把乒乓球作为国球的中国队仍然占据领先地位。事实证明,修改规则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强弱的差距。然而一个项目长期被一个国家垄断对于项目的长期发展并非好事。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与促进,乒乓球运动才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8.
乒乓球规则的新变化对乒乓球运动员选材标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前言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自从 195 9年容国团获得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以来 ,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已经在世界比赛中获得了 2 0多个世界冠军。从 2 0 0 0年开始 ,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规则进行了三方面的重要修改。一是将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 38毫米增加到 4 0毫米。二是将每局比赛 2 1分改为每局 11分。三是要求运动员在发球时不得用身体遮蔽发球动作。这三个方面的规则变化将对乒乓球运动的技术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产生重大的影响。众所周知 ,运动员选材对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由于选材标准必须适应技术的发展 ,而技术的发…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原陕西省乒乓球队和各种类型的乒乓球俱乐部的调查,探讨了陕西省各地区乒乓球运动产业开展的现状和出现的新情况。结果发现:双轨制下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发展是由现阶段陕西省的基本情况决定的;陕西省乒乓球运动产业链主体“金字塔”模式基本形成;现阶段陕西省发展乒乓球俱乐部是可行的,但是乒乓球产业化环境并不完善。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以2010年举行的中华乒乓征途——湖北乒乓球积分赛为蓝本,对乒乓球健身俱乐部积分赛的策划与组织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目前乒乓球运动和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进行全面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对参加2005年全国苗子集训的乒乓球运动员106人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结合专家调查制定了能够用于集训和比赛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及其评价标准.该体系在方法学上是可靠的、可行的、能反映出我国优秀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可以为检查训练效果、制定训练计划和选拔运动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2.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与应用成果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对专家进行访谈,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的乒乓球、羽毛球和网球三个项目的特点、特征,以及技战术应用规律进行了归纳分析,根据乒乓球项目长盛不衰的经验研究和项群理论,揭示持拍隔网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指导训练和比赛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以近十年我国乒乓球参加世界顶级赛事及成绩为切入点,分析归纳后奥运时期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策略,建立以学校为主线的运动员培养机制,打造乒超联赛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乒乓球制胜技术风格的演变与基础训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0多年来,中国乒乓球经历了由弱到强、长盛不衰的发展历程,不同历史阶段形成了不同的乒乓球制胜的技术风格.梳理中国乒乓球制胜技术风格的演变,可概括为:60年代-快、准、狠、变;70-80年代-快、准、狠、变、转;90年代-特长突出、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新世纪-技术精炼、全面、没有盲区以及凶、拼、抢、搏.并阐述了新规则背景下乒乓球基础训练对策.  相似文献   

15.
国家女子网球队训练若干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回顾北京奥运周期国家女子网球队的主要工作,在4年实践的基础上,就女子组训练比赛规律、训练理念、教练员的管理和中国特色女子网球职业化等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深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6.
第50届世乒赛中国男团半决赛、决赛的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观察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参加2010年莫斯科世乒赛的中国乒乓球男队的半决赛、决赛比赛场次的技战术特征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国乒乓球男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供今后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国内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梳理和探讨.发现,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乒乓球比赛常规技战术统计、乒乓球比赛技战术评价模型构建和乒乓球比赛技战术诊断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未来乒乓球比赛技战术统计研究将在原有经典三段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标准的修订和评估指标的细化研究;将利用其他领域比较成熟的技术、模型和方法,建立技战术数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8.
与中国乒乓球国际竞技长盛不衰的辉煌和作为扎根于民众心中的“国球”相比,533篇以“乒乓球运动”为篇名中文核心概念的论文(截止2017-02-09)反差巨大。以文献研究为主,回顾了我国乒乓球运动的研究进展,肯定了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并指出论文数量偏少,质量不高,学术争鸣尚属空白,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研究处于弱势,现状调查的问卷法运用错漏较大等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国球”人口知多少;逆转群众性乒乓球运动研究的弱势;规范研究方法的使用,提倡个案研究的应用;加强探索与争鸣,深化理论研究等几点思考替代了结语。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模式及融入国际职业网球的途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探讨了我国网球运动员现行的培养体制,和目前国际职业网球运动员的培养途径,认为我国网球的职业化步伐仅仅局限于比以前参加或举办更多的国际网球排名赛,而选手的培养模式、训练模式、参与办法等等,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之下。因此,提出改革与完善运动员的培养机制,高度重视职业化导向前提下的运动员作风培养,健全和完善与职业化相适应的协会管理机制等成为中国网球“职业化”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