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跳高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列出它们之间的灰关联度顺序,找出影响优秀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并在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后两步的技术动作对跳高起跳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而跳高运动员试跳中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是两种极限高度。运用三维摄影解析和运动学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最好成绩高度和最终失败高度最后两步助跑技术进行研究,并参照国际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技术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存在助跑速度过低、失败高度倒1步步长偏小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跳高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列出它们之间的灰关联顺序,找出影响优秀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并在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跳高是田径运动的主要项目之一,从历史角度可以看出,我国在跳高项目上曾名将辈出,尤其在50年代至80年代中,我国男女运动员均打破过该项目的世界纪录。1957年,郑风荣以1.77m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由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所保持的女子跳高1.76m的世界纪录。1970年倪志欣以2.29m的成绩打破了由前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所保持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随后,中国在80年代初又出现了跳高明星朱建华,一年内曾三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在世界田径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跳高运动员成绩滑坡的问题,综合跳高运动专项能力构成以及相关的身体素质因素,对10名高校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成绩及身体素质检测,并借助选材学理论,依靠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的帮助,分析我国跳高专项运动能力的构成及其相关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跳高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会受到协调髋、膝和踝力量等因素的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国际田联公布的24位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与年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得出其最好比赛成绩、最佳竞技年龄、退役年龄、竞技年限等参数,旨在了解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动态竞技年龄特征,为我国跳高项目训练过程的合理规划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我国健将级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15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素质测试及与世界选手情况之对比,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对跳高成绩有积极影响的部份身体形态、素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运动成绩很大程度上受运动员的身高、腿长、比跟腱长、30米跑成绩、立定三级跳远等身体形态、素质指标综合发展水平的限制。从差距和发展潜力上看:培养高大型运动员,且有针对性地发展专项速度素质是缩短我国与世界男子跳高水平差距不可忽视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体形态及素质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身高、下肢长度、跟腱长、踝围、髂宽、髋宽、肩宽、体重.(2)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踝围/跟腱长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托莱指数、下肢长度、髂宽/髋宽指数、髂宽/肩宽指数没有显著性差异.(3)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指标的权重排列分别为助跑摸高、纵跳高度、100m跑、30m起动、立定跳远、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4)我国与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0m、100m)有显著性差异;专项跳跃能力(纵跳高度和立定跳远)以及反映绝对力量的负重半蹲、抓举和后抛铅球没有显著性差异;在表现专项素质与专项技术的助跑摸高成绩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技术发展的"症结"与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起跳效果进行运动学比较,通过分析影响男子跳高运动起跳效果的运动学指标,诊断出目前制约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技术发展的 "症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对国内外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从运动员的助跑、摆动动作实效性以及起跳蹬伸技术的质量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起跳过程中获得较小的垂直速度而导致较小的起跳腾空高度(h2)是导致我国男子跳高运动成绩落后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张树峰是我国在本世纪第一个越过2.30m的跳高运动员,蝉联了第10、第11届全运会男子跳高冠军,通过对他在第11届全运会越过2.28m的技术动作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张树峰的摆动腿着地点到身体重心的水平距离相对较大;起跳开始阶段的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有所下降;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高度低于摆动腿最大缓冲瞬间的身体重心高度;在起跳过程中起跳腿在最大缓冲瞬间膝角在背越式跳高膝关节缓冲最佳角度范围之内;起跳阶段的蹬伸距离较小,缓冲时间相对较长,腾起角度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十运会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相关参数的运动学分析,认为起跳时各时段的合理分配是保障起跳效果的关键所在;增加起跳时的垂直速度、增大腾起角度是我国优秀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途径;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寻求有效手段提高我国运动员的缓冲能力是训练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跳高项目曾经是我国的优势项目,但近二十年来,我国跳高运动与世界水平差距逐步加大,我国跳高运动整体水平一直在较低的水平中徘徊而无法突破。通过对影响我国跳高运动发展因素进行系统的解析,寻找制约我国跳高运动发展的“症结”,为我国跳高运动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方法、数理统计方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第30届伦敦奥运会跳跃项目运动员的年龄、身体形态、跳跃成功率、比赛发挥率以及在不同试跳次数中出现决定成绩的人数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5.05-30.42岁,女子平均年龄大于男子,在三级跳远项目上最为明显;跳跃项目男子运动员平均身高为1.85-1.87m之间,女子平均身高为1.71-1.76m之间,大部分运动员呈现出高大化发展趋势。决赛阶段运动员跳跃的平均成功率为66.67%,6次不同试跳的成功率以低高交错"锯齿"状呈现。跳跃项群运动员的比赛发挥存在着项目以及性别差异,决赛阶段,参赛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整体高于资格赛阶段。决赛阶段,6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的百分比分别为12.5%、21.88%、15.63%、31.25%、6.25%和12.5%,在第3次和第4次试跳中出现决定成绩概率最高,本届奥运会跳跃(跳远和三级跳远)项目呈现出第3次和第4次试跳成功率和发挥率最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与评价法和数理统计法对11分赛制下我国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正手扣球击远、10 m折返跑、侧滑触杆、30 s快挺、30 s双摇跳和立定跳远六项体能指标,并构建了我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特征模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当前背越式跳高技术发展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研制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CAI课件并运用于教学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以期对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做出积极的贡献,并对田径技术教学CAI课件的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认真分析田径运动项目在我国各地的分布状态对了解我国田径运动的现状和规划未来的发展将是一项有益的工作。从八、九、十届全运会各省取得的成绩看,短跑、中长跑、竞走等项目的分布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短跨、跳高、三级跳远、全能也是一些省市的优势项目;而投掷、跳远等项目各省市发展比较平衡。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江苏女子跳高成绩在1.56-1.75 m之间的16名运动员8项身体素质和运动成绩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速度因子、弹跳因子、力量因子中的4项指标(30 m跑、立定跳远、4步助跑摸高、负重半蹲/体重)与跳高运动成绩之间关系较密切,从而为相应级别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提供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跳远技术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助跑和起跳技术方面,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平跑速度慢,速度利用率不合理,起跳能力较差,腾起角相对较小。与国外选手存在一定差距。在今后的跳远训练中,针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相对较弱的环节,在保持较高速度利用率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素质训练,提高平跑速度,寻求速度利用率与起跳能力的完美结合,以促进我国跳远技术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20.
研究设计了3个可以使足呈5°、10°和15°背屈角度的蹲跳练习,探讨足不同背屈对纵跳高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足不同背屈都能提高跳起高度,5°时最高,平均增加了15.8cm,10°和15°时有所减少,分别增加12.2cm和10cm,充分显示出肌肉预拉长对发挥肌肉力量的作用,同时也表明肌肉的不同工作状态对肌肉收缩力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