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实践性.培养单位对"实践性"内涵认识不够深刻,未能突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殊属性,因此,提高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践性"内涵的认识,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性",从学科定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适时调整,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未来努力方向,且对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输入专业性人才,为中小学注入一支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专业、研究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新颖的强大队伍,促进中小学的发展。在我国,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但是很多高校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重心,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简单采取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这与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悖[1]。因此,积极探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只有根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特点和借鉴已开展时间较长的专业学位教育的成功经验.促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良好发展,首先要在对国家设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重要意义和该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基础上,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录取、教学与培养、学位论文的指导等重要环节工作切实做好,深入探索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特点与规律,高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一些培养单位存在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认识不足、培养过程缺乏实践训练,招考办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以体育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行业人才市场发展需求对应性不足;培养理念仍然滞后于规模增加的速度;培养单位急需制定新的学位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思路,提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建议:应正确定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积极转变传统教育发展理念,突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置新的培养领域,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应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体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为的培养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艺术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输出规模。其质量保障体系由招生、培养、管理三个质量保障子系统构建而成。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促进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从而推动我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我国15所高校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为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深化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兽医硕士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全日制兽医硕士培养实践,探索具有特色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为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培养是当前热点问题之一,招生选拔环节是培养质量的重要前提,然而,却是当前研究的薄弱环节。分析探讨当前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以促进研究生科学选拔和培养。以当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领域与条件设计和选拔实施过程存在的主要欠合理因素为主要研究问题,主要运用相关政策文本分析和专家访问等研究方法,分析和探讨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改革建议。研究认为当前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中存在招生领域设计覆盖面过窄,初试专业科目设计存在明显缺陷,对报考条件的要求过于宽泛,以及跨学科专业报考与调剂问题凸显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适时增加领域设置,调整考试专业科目,明确招生领域条件,控制跨专业间调剂,灵活调整领域招生等改革建议。研究价值在于较系统阐述了当前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设计的缺陷,并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9年起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至今已有三年时间,针对教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本文从目标取向视角来研究全日制MPAcc研究生教育实践,探索适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培养模式,以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保障,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到教育大国的行列,但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不足之处。研究生质量不容乐观,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科研能力还需要再上台阶,研究生就业困难等。通过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法探骊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观念、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整合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旨在提高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文奥运"在高职素质教育中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给青年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接受教育的优越环境。作为培 养全面发展的社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亟待对学生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我们对南方部分高职高专的3600名学生进 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学生奥运知识缺失,了解途径有限。对高职素质教育现状进行 了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实施人文奥运理念,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体育人才,尤其是伴随着北京体育大学管理体制的调整,完成了研究生部改院,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迈出了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步伐。在探讨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深化改革,锐意革新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教育,积极推进新举措,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建研究生教育品牌为特色,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在学科建设、研究生规模、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上海、成都两地研究生体育工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研究生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验研究,对研究生体育工作提出建议和设想: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契机,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使研究生体育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4.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通过对中学体育的需要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明确需要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使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中学体育发展,满足中学体育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市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存在困难和不足。必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依托各项计算机工程抓好硬件设施、软件和教学资源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没有失败的教育"思想在高校体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60~70年代,格拉泽"没有失败的教育"思想在美国许多学校里极为流行.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教师们帮助学生发展了一种观念,即他们可以在学校里取得成功,而学生也的确在这种成功的信念以及能把事情做得更好的信念作用下,不断取得进步并向前发展.将这一思想应用于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当下中国高层次教育的大问题。中央民族大学民俗学通过多年的探索,在研究生培养中注重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导师引导研究生进入学术领域,研究生进入导师项目组,学术研究氛围的培育等几个环节。这些环节为培养高层次民俗学人才提供了必备的途径,值得借鉴,就未来研究生质量工程建设提出了可资借鉴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生源逐年减少,竞争日益加剧;教育大发展,质量相对滞后;高校负担重,影响建设步伐;研究生培养批量,学术能力堪忧。政府理应负起管理高等教育的责任。对策和建议主要有:帮助高校减负;博士生培养少而精;下大气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提高教师待遇。  相似文献   

19.
谈研究生体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我国研究生体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为契机,为研究生开设体育课,组织研究生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使研究生体育工作制度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