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社会需求和现代人发展需要多样化的推动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由原来单一的研究型向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等多目标方向发展,由此也带来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必然趋势.面对新形势,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体育院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根据地方与学校特点创新培养模式.同时还应当树立多维的质量观,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2.
体育学科研究生教育是高等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新型体育人才的重大责任.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人才,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受到了高度重视.试以CNKI为依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及秩和比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论文发文量,被引量,培养机构,指导教师等项进行整理,统计,排序和分析,以及对体育学硕士论文研究热点与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在梳理发展轨迹的基础上,揭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培养机构和指导老师.以期为研究生选题,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及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层布局现状和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类层次、专业分布、评价体系、课程设置、准入准出机制等10大失衡现象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当前体育学研究生在招生选拔、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和淘汰机制等方面的分析,提出提高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加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必须转变观念,扩大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自主权、确保高素质的生源、倡导创新教育、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元化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体育学博士生教育肩负着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具备高素质、创造性高端人才的重任,其目的是专门培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从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博士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21世纪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提高体育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摘要:十八大以来,创新逐渐成为我国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双创”口号以及高等教育“双一流”的国家战略、加之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使得新时代体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纵向研究设计质性研究方法,跟踪沈阳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8年内的优化创新能力培养实践,对体育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进行细致讨论。研究认为:体育研究生创新能力首先建立在合理的群体分类基础上,对于全日制研究生应该采用复合式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对于优秀的运动员研究生应采用专项式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将为新时代体育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指导,也将为新时代的体育研究培养模式提供质性实践素材。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据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外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体育学学科特征和教育规律,从体育院校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方面提出了适合体育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部生态环境的营造,旨在推动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台湾体育研究生教育为参照系,从闽台政治、经济现状入手.对体育学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点设置、入学申请资格、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与学位授予等几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多角度、全方位探讨闽台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从而得出4个未来工作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改进福建省高层次体育教育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生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形势下 ,实现研究生培养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发展 ,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学制和教育模式 ,将硕士研究生教育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上。导师要发挥好“领进门”的作用。为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和环境 ,改善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10.
调查了我国15所高校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为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深化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是新时代国家教育方针的重要战略谋划,普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阵地,把人才培养过程和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与前置,是人才培养创改的必然趋势。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事物发展演变原理,对体育教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理念、特质、课程设置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团队及就业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证,符合培养体育教师岗位情境的诸多要求,是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新动向,最终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并具有创新能力的体育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输入专业性人才,为中小学注入一支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能力专业、研究能力突出、创新意识新颖的强大队伍,促进中小学的发展。在我国,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但是很多高校主要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重心,导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简单采取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这与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相悖[1]。因此,积极探索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十四五”时期正经历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为2035年我国建成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科技创新在助力我国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对创新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科技创新对我国体育和高等体育教育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我国体育发展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以新科技及其应用的新领域为依托,加强创新驱动,将新科技支撑体育消费作为我国体育新发展格局中的内生变量,以新科技加快我国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与治理结构开放与互联,以新科技引领我国竞技体育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地发展,以新科技赋能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所有科技创新驱动无不以人才驱动为根本,而体育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独特功能:能使人变得更聪明、更自信、更坚韧、更宽容、更有担当意识,培养青少年的好奇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体育助力我国创新人才成长,为科技革命浪潮下的中国体育发展奠定坚实的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体育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破解当前体育大学生就业难的必要手段,也是体育产业发展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的宝贵财富,可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和载体,创新创业教育也可以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亮点,依托校园文化活动培养体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要建立特色鲜明的管理体系和多维立体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开展基于素质拓展的创新创业竞赛,加强基于专业特长的社会实践.旨在为体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知识溢出效应.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存在科研创新意识薄弱、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平台和创新活动缺乏的现实困境.基于逻辑推理法文章构建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知识溢出效应的关联模型,分析知识溢出的路径和效应;进一步提出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旨在提升体育专业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人文精神、科学知识和医学创新实践高度统一与融会贯通的过程。文章对医学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内涵、培养目标进行了界说,并对当前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重点探讨了人文素质教育在医学研究生创新思维形成、创新人格养成和创新知识积累中起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陕西省研究生体育课程现状,对21所有研究生的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陕西省的研究生体育课程开课率为28.6%,目前处于课程发展的初级阶段;课程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开课规模小、课程种类不全、课程项目较少、教学和考试内容没有摆脱本科生体育的模式、缺乏规范和标准。建议陕西省成立研究生体育教学委员会,制定研究生教学指导纲要;初级阶段的课程建设重点应放在加大研究生体育开课规模,构建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8.
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时民族的兴衰和国家的存亡起决定性作用,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责无旁贷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神圣使命。本文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并从积极营造校园创新氛围、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