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Pd纳米颗粒的氧化还原性能对Pd/Ce O2催化氧化反应的性能至关重要,且与Pd-Ce O2的界面结构密切相关.我们发现Pd/Ce O2的低温催化CO氧化活性高度依赖于载体Ce O2的形貌和暴露晶面.利用胶体沉积法,得到Pd/Ce O2八面体和Pd/Ce O2立方块两种催化剂.结果表明暴露{111}晶面的Ce O2八面体负载Pd催化剂的催化CO氧化活性远优于暴露{100}晶面的Ce O2立方块负载Pd催化剂.DFT理论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的Pd物种的氧化还原活性可能决定催化剂的可还原性和催化活性:钯从氧化态到金属态的循环更容易在Ce O2(111)上进行,而这取决于Pd与载体Ce O2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活性Pd物种的氧化还原性能对Pd/Ce O2的催化活性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调控载体暴露的晶面实现Pd与载体Ce O2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对催化剂可还原性和催化活性的可控调变.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热法合成纳米CeO2线,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DNA与纳米CeO2线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DNA对纳米CeO2线类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体系进行pH影响以及特异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NA抑制纳米CeO2线的类氧化酶活性,这种抑制作用具有特异性。此工作将使纳米CeO2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水热法制备的CeO2纳米棒为载体,分别采用溶胶法和沉积法对其进行纳米金修饰,得到两种不同纳米金修饰方法制备的Au/CeO2复合物。在MV-Fenton体系中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两种Au/CeO2复合物的抗氧化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溶胶法制备的Au/CeO2(S-Au/CeO2)比沉积法制备的Au/CeO2(D-Au/CeO2)展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沉积法制备过程可能破坏了CeO2的表面结构,导致其抗氧化性能降低;另外,溶胶法负载的AuNPs和CeO2之间的电子传递也使其抗氧化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4.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过量浸渍法制备粉末状及负载型La(1-x)SrxMnO3 (x=0.2、0.4)催化剂.SEM表征表明La0.8Sr0.2MnO3催化剂具有连续多孔结构.在设计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实验测试表明La0.8Sr0.2MnO3在900~1 000 ℃、停留时间大于2.2 s、含氧量小于6%时的NO脱除率达到90%以上,而La0.6Sr0.4MnO3的高活性反应条件与La0.8Sr0.2MnO3相似.在低温区,La0.6Sr0.4MnO3的NO脱除率在600 ℃时达到40%,而La0.8Sr0.2MnO3只有20%.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两种催化剂无氧反应条件下的活化能.La0.6Sr0.4MnO3为催化剂的反应活化能比La0.8Sr0.2MnO3为催化剂时低.  相似文献   

5.
把K2(F2[C4×C4])的计算归结为计算截断多项式环F2C4[t]/(t4)的相对K2-群K2(F2C4[t]/(t4),(t)). 运用Dennis-Stein符号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计算,给出了K2(F2[C4×C4])的一个极小生成元集并最终确定了K2(F2[C4×C4])=C34 ⊕ C92.  相似文献   

6.
在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电池中,纳米TiO2 是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的过程中,为了控制纳米TiO2 的大小及晶型采用了一系列方法.主要介绍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纳米TiO2 的晶粒度随着长大.而且当水解pH~1,热处理温度达到 2 70℃时就已经有 43 %的金红石相纳米TiO2出现.通过计算发现,其中金红石相纳米TiO2 比锐钛矿相纳米TiO2 的晶粒度大得多.将制备的纳米TiO2 应用于染料电池,通过太阳电池的测试实验证实,合适的热处理温度可得到较好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不同深度土壤,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其对高低体积分数CH4的氧化和相关菌群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氧化CH4的能力随深度变化明显;5 - 1 5cm土层具有最大CH4氧化活性,在 40 0 μL/LCH4体积分数下,此土层干重土壤CH4最大氧化速率可达3.3nmol·h- 1·g- 1 ;25cm以下土层基本没有CH4氧化活性;因 0 - 5cm土层土壤含有高质量浓度NH+4,抑制了CH4氧化菌的活性,所以此层土壤对CH4吸收能力下降。对微生物数量统计结果显示,5 - 1 0cm土层CH4氧化菌数量最大,CH4氧化菌对林土CH4氧化贡献大,硝化菌的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8.
利用沉淀-溶剂热联用方法,制备粒径约为30nm的TiO2材料,作为光催化分散液的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电镜(透射TEM、扫描SEM)、拉曼、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纳米TiO2的晶型、形貌、结构与表面特性进行表征。制备的TiO2为粒度均匀、分散良好的锐钛矿型纳米TiO2。在不做任何修饰的情况下,将纳米TiO2置于水中,通过超声得到分散均匀、稳定性好的纳米TiO2水性分散液,室温静置180d后仍保持澄清透明,无沉淀析出。180d后,该分散液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的降解仍旧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光照15min后罗丹明B明显褪色,30min完全降解,无活性损失。将该分散液喷涂在铝板基底上,表现出良好的自清洁能力。本文提供了一种可规模化生产、成本低、过程易控的纳米光催化分散液制备思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考虑旋轨耦合的从头算方法计算研究1,2-C2H4Br2的光解. 计算了分子的若干电子态的垂直激发能. 用MS-CASPT2/CASSI-SO方法计算了1,2-C2H4Br2分子C—Br解离的势能曲线. 根据计算结果,清晰地指认了1,2-C2H4Br2分子的解离通道:C2H4Br+Br(2P3/2) 和C2H4Br+Br*2P1/2).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整群环Z[C2k×C2n]的群和相对SK1群,给出K2(Z[C2k×C2n])的2-秩的一个下界,也即给出K2(Z[C2k×C2n])的阶的一个下界.  相似文献   

11.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土壤CH4氧化能力与包括活性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内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非水稻生长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能促进水稻生长季节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在影响稻田CH4排放大尺度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中,土壤水分历史可能比土壤性质更为重要。结果表明,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设{X1(t1),t1≥0},…,{Xp(tp),tp≥0}是取值于Rd上p个相互独立稳定分量过程,讨论乘积集∏i=1pXi[0,1]上的占时测度的重对数律,并利用密度定理得到乘积集的确切Hausdorff测度.作为特例,给出了Rd上p个相互独立的严格稳定过程图集乘积集的确切Hausdorff测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两种情形下二重随机变量序列{Xn,i:n≥1,i≥1}的随机和的P-收敛性.一种情形是求和个数(随机变量ξn)与{Xn,i:n≥1,i≥1}相互独立,另一种情形是{ξn:n≥1}与{Xn,i:n≥1,i≥1}不一定独立.这其中包括变化环境中分枝过程的P-收敛性.  相似文献   

14.
以UV/H2O2 均相高级氧化技术及TiO2 光电催化非均相氧化技术为例,选择硝基苯、4 硝基苯酚、喹啉和活性艳橙K R等为目标化合物,对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UV/H2O2体系中产生的·OH是硝基苯、4 硝基苯酚和喹啉降解的直接原因,有机物的降解可用准一级动力学进行很好的描述。系统研究了溶液pH值、氧化剂浓度及水体中存在的常见无机阴离子如HCO3- 、NO3- 、Cl-等对有机物降解的影响,探讨了各有机物的降解途径。建立了一种新的三维光电填充床催化反应器,结果表明,三维电极的使用,可以显著提高有机物的光催化氧化效率。外加电压和溶液中NaCl对活性艳橙K R和喹啉的氧化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还研究了溶液酸度条件、空气流速及氧气对光电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设{X1(t1),t1≥0},…,{Xp(tp),tp≥0} 是取值于 Rd 上 p 个相互独立的稳定分量过程,讨论乘积集 ∏i=1p Xi[0,1] 上占时测度的重对数律,并利用密度定理得到乘积集的确切填充测度.作为特例,给出R d 上p个相互独立的严格稳定过程像集与图集乘积集的确切填充测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一体化厌氧氨氧化SBR反应器处理高氨氮废水,研究不同粒径(R1:0.2~0.5mm、R2:0.5~1mm、R3:>1mm)颗粒污泥的脱氮性能及不同C/N比对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R1、R2、R3的AOB活性依次降低;NOB活性R2最高,其次是R1,最低是R3;厌氧氨氧化菌活性R2最高,其次是R1,最低的是R3。C/N比升高过程中,颗粒形态发生变化,镜检显示中间红色部分减少,外围出现黄色包围圈,总氮去除负荷由0.59kg/(m3 ·d)降到0.34kg/(m3 ·d),总氮去除率由94.75%升到95.07%后降到87.55%。结果表明CANON工艺的C/N比不宜超过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