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滇中城市群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城市外向服务功能不足,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城市群综合空间联系强度低且差异显著,形成以昆明为中心向四周急剧下降的趋势.昆明"一枝独秀"格局的长期存在,阻碍了滇中城市群各城市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利于滇中城市群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吉林中部城市群发展对推进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和促进东北振兴具有战略意义。从各市县相互作用角度,基于吉林中部城市群26个市县的多指标、时间距离和列车班次数据,运用熵权Topsis、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各市县空间经济联系与网络结构。研究发现:1)吉林中部城市群单极化发展突出,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反映由长春市区向四周衰减的态势。2)吉林中部城市群各市县关联强度前2、5、10名的经济联系在全局上呈“高联系邻近集中、低联系松散分布”,市县联系“十”字形发展主轴突出。局部上反映地级市区的连接作用突出,其他市县的弱联系制约一体化及同城化进程。3)整个城市群的FPI指数为0.101,呈现绝对主导的特征,长春市区辐射影响有限,区域节点城市发育不足。4)吉林中部城市群可分为4个城市组团。中西部区域向心集中特征显著,西北部区域对外协作效应突出,东部区域以吉林市区内外联系为主,南部区域发展潜力大。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建设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沿淮城市群区域范围和人口数量以及沿淮城市群所属于的类型,再利用经济首位度和相对经济比判定方法,判定出沿淮城市群核心城市为淮南市、淮北市和蚌埠市,然后根据城市流强度公式,利用数据,计算出沿淮城市群各城市城市流强度数值,把城市分为三种类型,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基于快递企业总-分机构的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流空间的角度入手,通过采集跨省市经营的快递企业的总-分机构所在的地级城市,进行300×300矩阵构架,对中国城市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揭示不同等级城市间在流空间作用下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京广沪城市联系流呈现三角形结构;2)上海-长春和上海-哈尔滨这两组城市联系表现得较为明显;呼和浩特-北京和包头-北京这两组城市联系有待提升,这4个节点城市承担着除省会城市外与京津冀、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联系的重要功能补充;3)郑州、武汉、长沙等中部城市与其他城市联系程度较为明显,但在区域内部城市联系网络不突出,集聚程度低;4)成都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联系较为紧密。  相似文献   

5.
引入区域重心的概念、模型及计算方法,采用2002~2009年中国各省(市、区)体育用品制造业及分支行业的资产总计数据,推算出各年该行业重心的空间演变轨迹,并从重心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等角度阐述了此行业重心的动态变化及空间联系.结果表明:2002~2009年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及各分支行业重心均远偏离中国的几何中心(东经103.50.,北纬36.),且各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的频率较高.体育用品制造业及各分支行业重心在经纬度方向上的变化幅度和直线移动距离存在明显差异,其重心的累计实际移动距离、年均迁移距离与年际移动距离也都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空间布局及集聚效应机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门市的背景,通过统计数据对江门市空间布局及集聚效应进行分析,指出江门应通过促进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合作开发城市跨区域地带、增强城市产业空间联系、促进各生产要素流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及完善投融资体制来加快城市群发展,提高城市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节能减排成为人们讨论和研究的重点。为了探究产业集聚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选取2006—2021年京津冀地区的城市数据,引入STIRPAT模型进行拓展,并加入对空间因素的考虑,建立了产业集聚度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碳排放强度在京津冀城市之间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2)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本地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呈“N”型,即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上升,当地碳排放强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3)一个地区的产业集聚对周围地区的碳排放强度也有一定影响,其影响方向与对本地的碳排放强度一致。据此提出建议:加强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邻近区域间的协同治理,既要推动高质量产业集聚,也要避免产业过度集聚带来的拥挤效应和边际报酬递减效应。  相似文献   

8.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在生态领域的融合应用可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利用2013—2020年黄河流域沿线97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系统验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提升了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在900公里范围内是显著存在的,但在1 200公里及以上的范围内则会消失。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来推动本城市和邻近城市的生态效率提升;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的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在中下游地区、城市群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9.
利用东北三省34个地级市2004-2013年科技资源的相关数据,应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实证研究各地市科技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结果如下:1)东北三省科技资源产出效率从2004年的0.274增长到2013年的0.341,其中辽宁省的平均产出效率最高,产出效率在0.375以上的地市占全省的35%;吉林省有3/4的地市产出效率低于0.250;黑龙江省各地市的产出效率在0.250~0.375之间.在空间分布上,高效率城市集中于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地区.2)科技资源的投入对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4个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有拉动作用,科技资源投入对本溪、阜新、葫芦岛等8个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贡献.建议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和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资源的产出效率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世界集装箱海运网络空间联系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考虑海运节点真实地理分布的海运网络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较为缺乏的事实,以及为衡量北极航线开通对世界集装箱海运网络空间联系强度的影响,以世界集装箱海运网络为例进行研究.阐述"世界集装箱海运网络空间联系强度"概念,并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引力模型,提出两个节点之间的集装箱海运空间联系强度计算方法;对2004—2012年中国与北美洲、欧洲地区的17个主要海运国家的集装箱海运空间联系强度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北极航线对此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极航线的开通将使中国与加拿大、美国及西北欧海运国家的集装箱海运空间联系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天山北坡城市群中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16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城市生态位宽度模型和分异指数模型,测度分析该城市群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中首位城市生态位宽度较大,多数城市综合生态位宽度偏小,两极分化明显. 综合生态位分异指数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区域发展要素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且集聚效应不断增强. 因子生态位宽度测度中,经济和公共服务因子生态位宽度差异最大,城市基础设施因子生态位宽度差异较小. 经济和公共服务因子、公平发展与人口增长因子生态位分异指数呈上升趋势,城市基础设施因子反之.提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为切入点,以体育健康促进理论为依据,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科学的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体育健康促体系,内容包括目标体系、行动体系、制度体系、组织管理体系、筹资体系、结构体系等,旨在让体育能够在健康促进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长株潭城市群创建健康城市赢得先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成渝经济区GDP、人均GDP和经济密度空间格局由成都、重庆市中心向外呈圈层状扩散.成都都市区联系量和隶属度圈层分异明显并按轴向延伸, 近郊区县联系量较大, 辐射范围相对有限.重庆都市区辐射范围广、辐射强度大, 联系量和隶属度主要呈扇形扩张.成渝经济区内成都、重庆两大都市区经济腹地各占半壁江山.联系成都都市区与重庆都市区之间的轴线, 经历了"连接-断开-再连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通过构建城乡发展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等,对塔里木盆地42县市2004-2014年10年间城乡发展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时段内塔里木盆地城乡发展水平有所上升,但仍处于低水平状态;格局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和田地区为发展"塌陷区"。2)耦合度总体呈波动状态,克州始终属于耦合度较低区域,巴州一直保持在高值状态,和田市及于田县耦合度下降最快;协调度10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仅有少数地区呈波动或下降状态。3)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高值集聚和热点区主要位于库尔勒市附近,低值集聚和冷点区主要位于喀什和和田两地区交界处;在2004-2009年和2009-2014年两个研究时段,格局基本维持不变。建议从基建投入、产业优化、教育投入等方面着手以改善区域城乡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城市首位律、位序-规模法则、城市中心性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从城镇空间分布、城镇空间集聚性和城镇空间联系三方面分析三江平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城市首位度不高,大中城市规模相差较小;鸡西市的人口规模大于佳木斯市,但佳木斯的城市中心性强于鸡西;三江平原已经形成了以佳木斯和鸡西为中心的双核结构,但中心城市经济综合水平较弱,对外经济联系不强;以佳木斯为中心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优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但城市集聚性小于以鸡西为中心的城镇体系.最后针对三江平原城镇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都市圈的环境质量对城市居民的公共健康和日常生活有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更为科学有效的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度量指标和方法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对空气质量汇集指数(AAQI)与空气质量指数(AQI)的对比分析,阐述中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并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影响样本城市空气质量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结果表明,在2014-2016年期间,中国的城市空气质量呈现出转好的趋势;城市空气质量的区域差异显著,华北地区在AAQI和AQI两种指数分析中均为中国空气质量较差的区域。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城市空气质量受地理位置、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和环境规制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加强开发和完善评估城市空气质量的综合指数,并从工业化和城市化角度探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自组织是农民工进入城市的主要路径之一。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具有初级的社会关系网络、非制度化和羸弱的组织化特征。通过发挥城市农民工自组织的正态效应,从自组织的内部和外部来构建农民工自组织的社会资本,提高城市农民工适应城市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达到农民工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实现区域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提高区域城市群国际竞争综合实力的重要战略决策。体育培训机构肩负着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是提高体育人才质量,夯实体育人力资源基础,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研究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为导向,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背景,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公共体育服务等方面,论述了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培训机构协同发展机制的社会价值,对协同发展机制的基本结构进行解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人才的整体水平,推动新时代下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