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学区体育模式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当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学区体育在开展学校体育、社区体育中的优势,得出了学区体育模式是开展社区体育的有效模式,学区体育能够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如何提高学校参与社区体育积极性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资源的角度,对"学区体育模式"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反思。结合松江大学城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对"学区体育模式"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完善"学区体育模式"建构。  相似文献   

3.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 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 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 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 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从终身体育看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通过对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功能、目的和任务进行分析.阐明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是推动终身体育目标的必然要求.认为:1)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与终身体育的目标整合;2)改革学校体育教学,推动体育社会化进程;3)发展社区体育,促进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学区体育”理论的提出为社区体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然而,中小学由于场地小、时间冲突以及安全性等问题使与社区接轨受到很大局限,而高校由于自身的各种优越条件与社区的结合显得更加实际和可行。本研究从江苏省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以及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现状调查入手。对江苏省社区体育的组织情况、居民的体育健身意识、体育锻炼需求、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等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为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良性发展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7.
和谐视野下我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教育的基础,也是社区体育影响源。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的结合,一方面,实现了大学各种资源的资源共享,减少了资源浪费,促进了高校体育的科研和改革、推动了大学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加快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为和谐社会构建全民族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做出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研究层面对终身体育的发展进行再审视,在汇总国内外终身体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终身体育体系进行思考。从涵义界定、阶段划分和形成途径等方面对终身体育进行认识,基于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成果对终身体育体系进行构想,并从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对我国终身体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充分了解黑龙江垦区小城镇社区体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适合黑龙江垦区小城镇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垦区学区体育模式,并对这种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创建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审视现代健康观与健康决定因素的基础上,研究认为:社会环境深刻影响个人行为及生活方式,并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体育不是学生体质健康的权威;把握健康因素,和谐发展学校体育.提出创建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实现"终身体育"目标:实现"终身体育"应以形成科学体育生活方式为核心;学校"体育健康促进"将成为实现"终身体育"的有效策略;阐述学校"体育健康促进"模式的内容构成和组织功能构成;分析介绍了PRECEDE-PROCEED理论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是两种不同形态的体育,但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社会成员的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力,只有通过学校开放,二者有效结合,才会在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独到的功能。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的根本意义就在于,改变学校体育的封闭状态,通过学校开放,使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相互结合,形成全社会重视儿童青少年体育参与和促进全民健身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政策的实施为新世纪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各自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方面,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有机结合为培养具备良好身心素质的体育竞技人才发挥了独到的促进作用。以学校体育特有的功能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以学校教师自身的知识为社区体育服务,进而体现体育教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影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为切入点,分析了转型时期影响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双效互动的体育管理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体制之间日益增长的矛盾,探讨了具体对策与建议,旨在为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互动的合理化管理献计献策;为职能领导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指导城市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融合互动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教育观念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使体育顺应教育改革的大潮,坚持教育的基本规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体育三结合的有效教育机制。在分析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特征表现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学校体育、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机制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同是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转折点,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重要中间环节。社区体育,则是作为全民健身计划实践的载体,在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能使二者有机结合并共同发展,将能推进学校与社区双方全民健身运动向纵深发展,提高双方的健身意识和健身质量,共筑一座互动、互利、联动共享的通向终身体育的桥梁,构建一个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确立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剖析二协调发展的复杂过程和机制,就如何协调提供有效的理论模式:创造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体育的潜力,发挥体育俱乐部的作用,高度重视和加大力度发展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  相似文献   

17.
将学校体育场馆等体育资源服务于社区居民需求并非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简单联系,而是基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这一大背景实施的,因而必须充分认识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必要性,认真研究和应对学校体育场馆在服务社区中的现实困境,设计形成学校体育场馆服务社区的资源开发策略,才能针对学校体育场馆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才能最大化发挥学校体育资源在服务社区需求中的功能价值,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的国家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