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体测量     
G804.49 99046491997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的分析与研究=Analysis and study of Chinese adults'physicalfitness in 1997[刊,中,I]/江崇民,于道中,侯明新,谢亚龙,朱琼,林洁,杨构//体育科学.-1999.-19(4).-85-89参4(YYW)体质//成年//监测//指标//人体测量//中国1997年7月-12月,根据《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在国家体育总局的领导下,完成了我国有史以来的第1次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工作是在全国19个省(区、市)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对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的规定及国家体育总局《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方案》的要求,北京市体育局会同北京市教委、科委、卫生局、统计局、财政局、民政局、农工委和总工会等部门,于2000年在北京市18个区县进行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对象为北京市3-69周岁的中国公民,按年龄分为幼儿(3-6周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周岁)、成年人(20-59周岁)和老年人(60-69周岁)四个年龄段。各年龄段分为城、乡两类人群,其中城市成年人又分为体力劳动者和非体力劳动者两类。本次监测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由北京市统计局确定样本,共获取有效样本21784人,其中幼儿2776人,儿童青少年(学生)9196人,成年人7828人,老年人1954人,有效数据3922071个。  相似文献   

3.
一九九七年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结果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国家体育总局于1997年在全国进行了成年人体质监测,现将结果公布如下:一、中国成年人体质基本状况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测定我国成年人体质,结果表明,达到合...  相似文献   

4.
1995年出台的《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第一个针对成年人体质状况的标准,它填补了我国这一领域的空白,标志着成年人体质研究走向科学化、标准化。 为落实国家体委全民健身战略,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系统,以科学手段检验我国成年人体育锻炼的效果,经国家体委领导批准,由我国体质研究专家和有关行政人员组成的研制组从1993年初开始,依照科学程序,历时三年完成了《标准》的研制。  相似文献   

5.
冯芳  肖水平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5):12-14,28
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和《海南省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海南省五个市、县的3类成年人群进行了体质测试,旨在研究和探讨海南成年人的体质特征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贯彻和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云南省体育局在文山州广南县展开了2005年广南县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在所监测的数据中获取了614份成年人有效数据样本,抽样获得了全县成年人体质状况的数据资料,为系统、全面研究广南县成年人体质变化规律,科学指导成年人进行健身锻炼,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成年人体质测验方法组成与国际常用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的由来及方法组成: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纲要》规定在我国实施体质监测制度,制定了体质测定标准,定期公布《全国成人体质测定标准》,以便建立科学的监测系统,对我国公民健身实施宏观的调控。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按年龄分为甲、乙两组,甲组为40岁以下,乙组为41岁以上;按性别分男、女两大组,共包含15小组。测定指标规定有两套:第1套甲组有6项,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握力、坐位体前屈、纵跳、俯卧撑(男)或仰卧起坐(女);第1套乙组有6项,为身高标准体重、肺活景、握力、坐位体前屈,手反应时、闭眼单足站立。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手册》和《江苏省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方案》的要求,1997年9月至 11月江苏省首次在全省范围内随机对11个市的5类人群共39197个有效样本进行了体质测试,并根据《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运用国家体育总局SPSS软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体质监测结果是:1.江苏成年人总体与各类人群的体质状况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质达合格级以上的百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江苏成年人身体形态较好、较匀称,总体体重超重检出率较低。3.心肺功能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心肺功能得分达中等以上人数的百分率不同。4.素质指标从得分达中等以上人数的百分率以及其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综合情况来分析,江苏成年男女上肢及躯干力量较强,神经反应速度较快,但下肢力量相对薄弱,平衡能力较差。5.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大多数指标,江苏男子从 46~50岁年龄段、女子从 41~45岁年龄段开始,出现最大或较大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鞍山市成年人体质现状调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照《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 ,完成鞍山市第 1次成年人体质监测工作。本次监测共获 1 91 9例有效样本。通过统计分析 ,了解鞍山市成年人的体质现状  相似文献   

10.
1前言中国成年人体质监测是在原国家体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各省市体委的具体执行下,由体育专业人士组织的一次大规模的体质监测活动。我校共有149人(其中女51人)参加了本次体质监测活动。现根据监测结果,对我校教职工的体质作一分析。2体质监测项目的简要说明本次体质监测的项目共有八项(不同年龄段略有差异),其中身体形态指标一项(身高标准体重);力量素质指标三项(握力、纵跳、俯卧撑);速度素质指标一项(4\川M往返跑);呼吸机能指标一项(肺活量);柔韧性素质指标一项(坐位体前屈);心肺功能综合指标(台阶指数)。所有…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中国8名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的7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国外优秀女子铁饼运动员进行对比,从中发现我国女子铁饼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掷链球运动员的7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国外优秀女子掷链球运动员进行比较,从中发现我国女子掷链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关联分析方法,对我国8名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的7项身体素质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影响的主次关系。在此基础上,与国外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国女子铅球运动员身体训练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训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依据当前最新的体能结构理论,对近十多年涉及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理论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分析.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分类结构因子中的单因子研究,多维度的研究尚不多见.我国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的理论研究将向两极化趋势发展,更加注重与篮球运动员特点相结合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对武术健身理论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中医学认为"阴平阳秘"即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表现。武术运动则是通过外在的形体锻炼与内在的精神意识活动的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体现了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6.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它不仅仅凝结了中华民族人民的辛勤汗水,更是广大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养生视角出发,从历史、宗教、中医理论角度来论述养生与传统武术的微妙关系,为传统武术和养生理论的发展谋求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1997~2011年间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的研究呈逐年递增的态势,还存在较大研究空间;全民健身路径方面研究的科研层次还有待提高;全民健身路径的研究视角较为集中,利用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理论进行研究的文章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第29届奥运会中国和西班牙比赛实况录像为研究对象,运用观察法、比较分析法,分析了中、西男篮比赛,发现中国男篮在远投、抢断指标好于对手,但在中近距离投篮、篮板和体能等与西班牙男篮存在明显差距,这是中国男篮失利的根本原因。建议中国男篮应加强投篮技战术训练,提高投篮质量,同时加强篮板拼抢和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的中医大家,他在融合各家养生学说的基础上,总结并发展了唐以前的养生保健思想,对后世具有鲜明健身养性价值的太极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对孙思邈与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交汇研究,不仅可以促进二者在现时代下的共荣发展,而且可以进一步论证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源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健身俱乐部兴起并引领城市健身潮流的背景下,分析了健身俱乐部武术处于萌芽又亟需发展的现状,提出注重武术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进行武术的器械和服装改革,重视武术的表演和宣传,弘扬武术文化等对策,为武术在健身俱乐部中的传播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