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竞技体育训练系统投入产出模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人口投入产出模型和教育投入产出模型原理,结合竞技体育训练系统运动员分年度系统培养的特点,构造了竞技体育训练系统投入产出模型。首先分析了竞技体育训练系统中的单位分类和运动项目分类。其次,构造了竞技体育训练系统投入产出表和系统模型。最后,利用数据例子,进一步对模型进行说明。基本成果是提出“竞技体育训练系统投入产出模型”,为管理和研究我国竞技体育训练系统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如何科学地进行少儿短跑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体育运动空前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作为我国三级体育训练体制中的初级形式,起着为培养竞技体育高水平运动员打下坚实基础的作用。短跑速度是各田径运动项目的基础,中小学体育训练应根据少儿生理、心理特点,对短跑的训练内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78  
采用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揭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金字塔”塔基过宽,塔身过大,比例失衡;高投入,低产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缺乏;教练员群体的“近亲繁殖”。  相似文献   

4.
第二十四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帷幕已经降下,伴随着人们对中国竞技体育的深思,对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及其有关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两年前,在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创举以及企业办运动队的纷纷出现,为改革我国现有的运动训练体制增添了不少令人眩目的光彩。然而,二十四届奥运会上所展示的中国竞技体育的现状,不得不使我们冷静下来去思索、分析,从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角度探索一条踏踏实实的中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之路。下文就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一问题进行了社会学论述。本刊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欢迎见仁见智的讨论,以此为中国体育改革的成功,为中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台     
<正>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校体育专业委员会与国家体委群体司定于93年第四季度召开全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论文报告会。征文范围如下: 一、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深化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改革的研究。二、关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地位、目的、特点及功能的研究。三、关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关系以及为“奥运战略”服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外流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原因、运动员自身生存需要的原因、体育训练体制原因、管理体制等原因。要解决辽宁省竞技体育人才外流的现状,有以下几点:变人才外流为人才输出;完善管理体制;完善奖励制度;体育市场化,大力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7.
我国职业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殿辉 《体育科技》2010,31(3):122-126
在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如何能切实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体育人才。通过对运动员文化教育历史、现状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结合我国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讨,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王斌  吴保占  李霞 《体育世界》2012,(12):23-25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青少年体育训练体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客观深入的分析,并结合四川省青少年体育训练的实际,以改革与创新的视野,提出了四川省青少年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构想:一是均衡各运动项群人数分布;二是提高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实力;三是拓宽职业体育俱乐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输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永红 《精武》2013,(21):106-107
田径项目是基础性项目"得田径者得天下",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同。然而,我区田径整体水平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的不断改革,宁夏的田径训练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宁夏田径运动的发展,并对宁夏中长跑运动队及后备人才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中长跑项目在宁夏竞技体育中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向高校发展是世界竞技体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是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高校自身发展和与国际接轨的内在需要。从1986年至今,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的“始发期”,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与美国高校竞技体育比较,认为:新时期高校竞技体育的改革应以促成常规化的“校际体育竞赛”为切入点,带动高校竞技体育训练、科研及管理体制的改革,推动整个高校竞技体育的前行:它将有助于我国竞技体育训练体制改革的成功,而且有益于我国培养当代高水平“文化体育人”之事业。  相似文献   

11.
<正> 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是我国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原来的体制和模式已远不能满足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从考察上海市闸北区23个中小学体育俱乐部的形成、发展、成果和特点,研究俱乐部这一学校体育社会化的模式着手,来探讨当前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的改革问题。 一、闸北区中小学体育俱乐部的形成和发展 闸北区中小学体育俱乐部始于  相似文献   

12.
运用献资料和访问调查法,对国内外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体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认为针对扩大我国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活动规模以及提高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的质量问题,一直进行着以青少年运动队组织设置为重点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制度改革,尝试过多种组织形式。每一种组织形式都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新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构建社会主导、以“横向联系”为结构关系.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交流、使用的服务体系完全社会化的青少年业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一)职业道德在竞技体育训练中的影响力;(二)结合实际的训练方法;(三)提高业务水平是教练员主导地位的根本三方面对教练员在竞技体育训练中的主导地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当前进行的学校体育改革中,为了满足学校体育为竞技运动培养后备人才与作贡献的要求,出现了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试图建立学校体育运动训练的一条龙体制,把学校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国家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同时将业余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内容,将体校训练与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并要求学校运动队队员能够承担参加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兵团特殊行政体制和运行机制下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状况,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方法,梳理了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的历史演变,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研究认为:体制是机构和规范的结合体,机构是体制的载体,规范是体制的核心,机构包括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在管理机构上是体育局与教育局合属办公,在实施机构上主要依附普通中小学业余体育训练。这种体制的优点是职能有机统一、精简效能。缺点是职能不清晰或不完整导致的行政不统一,缺乏相关规划和规范。提出巩固和完善兵团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及规范;稳步推进“师市合一”师级层面的运行机制;加强基层管理队伍和教练员队伍的专业化培养;打破兵团与地方制度性分割,理顺与地方体育管理部门的业务关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普通高校建立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对我国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其在培养数量.质量、办学体制上存在困难,同时对我国普通高校建立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最后提出了普通高校以培养复合型体育管理、经营、科研人才为主,专业性体育院校以培养竞技体育训练.科研人才为主,综合性师范院校以培养高层次体育师资为主的我国高层次体育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17.
倪岩 《辽宁体育科技》2011,33(6):5-7,10
从哲学角度,对辽宁省竞技体育发展长期保持优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辽宁省对竞技体育训练理念层面的创新、对竞技训练过程的管理创新和理论创新是辽宁省竞技体育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1.“举国体制”的由来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与世界各国人民交往、增进了解、建立友好关系的任务,体育交流无异是一个最好的载体。因此发展竞技体育事业,提高运动水平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仿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起竞技体育训练的三级训练网,这种形式对建立我国的竞技体育训练体系起到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依据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我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历史、现状资料的收集、分析、归纳,结合我国现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模式的探讨,对竞技体育运动员文化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提出发展建议。其目的就是为现在的竞技体育训练竞赛体制下,保证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顺利进行,真正成为既能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合格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20.
自然环境对体育训练与竞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威  魏国力 《辽宁体育科技》2005,27(1):35-35,37
从对竞技体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体育训练与竞赛的探讨入手,分析了自然环境对竞技体育训练的影响,以及环境的改革对竞赛制约的因素,结果说明体育训练成绩的提高与否,同正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是分不开的,而要想在竞赛中发挥出训练水平,取得好成绩,则必须处理好异地环境变化对运动员生理与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