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林书豪现象”进行分析,试图从中国与美国篮球价值观、运动员培养模式、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篮球主导文化等四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和思考,探讨如何促使林书豪这样的运动员在中国不断涌现,为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良性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书豪的技战术风格有典型的中国篮球传统特点,主要体现在林书豪动作幅度小、速度快、打法灵巧以及作风强悍等方面.中国篮球也应继承“积极、快速、灵活、全面和准确”的传统技战术风格,要创新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开拓篮球文化、营造良好的篮球社会环境等.  相似文献   

3.
从寂寂无名到名满天下,林书豪只用了七天的时间;从美国到中国到全世界,他成为全球瞩目的新焦点。在全球华人为林书豪痴迷的时候,对于林书豪的成功,从宗教信仰、媒体机制、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剖析,以期为球迷解答林书豪现象背后存在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4.
以林书豪为具体文本,分析了体育明星“奇观化”的演变过程,指出了这种奇观现象的背后是现代社会的媒介化、体育运动的商业化以及体育、体育明星和媒体的相互生存依赖.当代体育文化正逐渐向信息与娱乐结合的“奇观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被媒体“浸蚀”后的明星文化.认为:体育文化只有植根于大众和当代主流的社会文化,体现当代的社会价值才会有生命力.我国的体育文化应该体现中国的现代化进取精神,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媒体文化.  相似文献   

5.
受到国内外媒体和受众热烈关注的"林书豪现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除了林书豪自身的个体因素外,媒介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觑。从媒介理论视角出发,分别从新闻价值、媒介文化传播、议程设置三个方面详细解析了"林书豪现象"中的媒介因素,指出媒介对林书豪形象建构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引导了受众的认知。  相似文献   

6.
赵彬  赵先卿 《体育世界》2013,(10):35-37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矛盾分析法对美国NBA华裔球星林书豪成功后的林书豪现象展开研究,对其成功背后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林书豪良好品质的分析给当代大学生以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人生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于环境教育学视角,对林书豪成长的大环境与小环境以及林书豪进入NBA的成功历程进行全面剖析.通过分析发现:林书豪的成功绝非偶然,特定的环境塑造特定的人才.良好的家庭体育教育环境、完善的体育教育训练机制以及良好的社会体育文化氛围是助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林书豪现象进行文化剖析与反思,指出了林书豪现象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的几点启示:即在运动员培养方式的转型上要加大"教体融合"培养力度;在运动员选材方式的转型上要修正运动员选材理念,遏制功利化和片面化选材思维;在"三大球"振兴的发展方式上要坚决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跨出国门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NBA作为美国体育文化的载体,在传播过程中必然起着承载和传播美国主流文化的思维观和价值观,承担着向世界各国传播美国主流文化的历史使命。从经济文化视角分析林书豪现象认为:林书豪现象是NBA全球化扩张过程中的商业策略之一;是NBA经济文化价值观推广手段之一;是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价值文化观的体现;是其推行经济文化价值观全球化的重要手段,终极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新体育》2020,(5):13-13
@拜仁大佬穆勒:从CBA进入休赛期,林书豪就在健身房里“扎营”了。和所有成功者一样,林书豪笃信坚持和努力。尽管复赛充满不确定性,但时间依旧那么宝贵。没有掌声、没有灯光、没有观众,林书豪有的只是对体重控制的关注,对技术和精神世界的修炼。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林书豪作为杰出球员出现在NBA球场,震惊美国和世界,成就"林疯狂"(Linsanity)。中国能训练出"林书豪"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钱学森之问"的"体育版"。我的答案是:不搞训练改革,断然不能;进行训练改革,必然可能;若进一步进入"智训",便将非常有利于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成群的"林书豪"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马球运动的生态文化特征,探讨了自然、社会和民族文化因子参与体育文化运动的生态演进机制,并由此过程为当代民族体育发展寻求历史的资源和启示.研究表明,丝绸之路马球运动的繁荣是各民族不断交流创新的结晶,是自然、社会和人文体系和谐运动的结果,研究认为,当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性",必须坚持建设体育"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种多元文化共同并存、相互交融、互相冲突的变革时代,在各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武术文化应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散发出璀璨多姿的光芒。这不仅是武术本身发展的问题,更是多元文化能否在真正意义上的共生与共荣问题。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阐述传统武术文化的哲学特征、多元文化与传统武术文化的关系,描述多元文化对武术文化影响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5.
国际体育在本质上属于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社会文化交往活动。本文着重梳理国际体育的历史进程,认识国际体育当代发展的文化特征,努力建构国际体育未来的多元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16.
认为不同文化主体的人们在不同体育文化的互动中吸取其他文化的有益成分,积极的进行自身认同的重构。在保持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建构性认同态度,努力实现体育的文化自觉,实现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从而形成多元文化认同共存的全球图景。  相似文献   

17.
马琳、王皓、王励勤对波尔世界比赛技战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马琳、王皓、王励勤和波尔的3场重要国际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与分析.研究认为,马琳对波尔,发转不转球,第4板采用侧身拉的技术效果不错.相持中,波尔多逼马琳反手,造成马琳相持处于被动局面;王皓对波尔的比赛取胜的关键是发球抢攻段表现优异.王皓的出色表现为其后面的抢攻和相持都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接抢段没有处理得很好是王励勤输掉比赛的重要原因.接发球后,王励勤正手挑或劈后的正手衔接表现不很理想,并且使后面的相持带来一定的困难,致使其相持的特长不能更好地发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48届世乒赛中国运动员马琳在1/8、1/4、1/2及决赛四场比赛中的主要技术分析,运用三段实力评估法等研究方法,对马琳做出一个微量的诊断,分析其每一分球从发球到发抢再到相持或从接发球到接抢再到相持的使用率及得分率,以及最终得分手段的统计,总结马琳的技术特点,旨在为将来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考察法等研究方法,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角度出发,对彝族民间武术的历史沿革、表现形式、现实状况以及保护措施进行分析,探讨在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特点,并提出在现实社会中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