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民琦 《精武》2006,(6):52-53
螳螂拳发源并盛行于山东烟台莱阳县,莱阳县的李炳霄、赵珠、梁学乡、姜化龙、宋子德以及崔寿山、李坤山、王玉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人。其中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功精艺纯,名扬天下, 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尤其是崔寿山先生作为螳螂拳一代宗师,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3.
刘连洋  李飞林 《精武》2003,(8):39-41
提及螳螂拳法,世人自然会联想到那威震武术界的“莱阳三山”,作为螳螂门第七代宗师,“莱阳三山”不仅将嫡派太极螳螂拳法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以骄人的战绩向武术界证明了螳螂门武功的威力。而作为“三山”之一的王玉山先生,则更以螳螂之太极手为武林所称颂。  相似文献   

4.
莱阳三山     
《中华武术》2005,(9):12-12
“莱阳三山”是:王玉山、李昆山、崔寿山,他们是近代太极螳螂门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5.
刘连洋 《精武》2004,(6):1-1,4
在烟台武术界,有两位先生堪称“武林双杰”,即李飞林、周振东先生,他们是烟台太极螳螂拳法的优秀传人。其中李飞林先生不仅武功高深、气度不凡,更是(莱阳三山)王玉山系统太极螳螂拳的嫡系继承人。  相似文献   

6.
崔光磊 《精武》2005,(6):38-39
宋子德(1855—?),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太极螳螂门一代宗师,因在家排行老二,人称宋二爷。他早年习猴拳、长拳,艺成后,在莱阳设馆授徒。因慕梁学香螳螂拳之名,遂资助姑舅兄弟姜化龙从梁学香先生习螳螂拳术。姜习成后,再回莱阳依原样传于宋子德。由于宋子德自幼习文,且有长拳功底,所以演习螳螂拳文理清晰,深得姜化龙赏识。  相似文献   

7.
莱阳裔人 《精武》2007,(11):40-42
螳螂拳在清初由王郎创立,此说现已成定论。武术界人士在所能见到的清以前武术方面及其相关的书籍中,都没见螳螂拳的蛛丝马迹。乾隆时出现了关于记载螳螂拳的《罗汉行功全谱》,咸丰五年被篡改后,称谓《少林衣钵真传》(又称《短打秘钥》),谱中载有十八拳家,末家即是"王郎的螳螂总敌(揽)",今考此为王郎创螳螂拳说法最早的来源依据。所谓《少林衣钵真传》,原名《罗汉行功全谱》,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升霄道人著。螳螂拳的创编及流传,多赖此书著者,了解此书谱才能阐明螳螂拳史源。下面逐一考述。  相似文献   

8.
太极螳螂拳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飞林 《精武》2004,(6):15-15
一、太极螳螂拳名由来 螳螂拳发源于山东莱阳,后在胶东半岛形成四大流派,即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此外尚有一些小的流派如勃手螳螂等。流传于烟台、莱阳之外的螳螂拳流派更多。  相似文献   

9.
相传,明末清初志士王郎,反清兵败后,到崂山华严寺中出家,法号“上善下和”。他后来成为本寺院的第二代方丈,并首创螳螂拳法于华严寺中。 螳螂拳经数传,日趋完善,后来由莱阳县小赤山村人李秉霄承其宗法;此后,螳螂拳便植根于莱阳,八代繵递至今,代不泛其人,即现在之“太极螳螂拳”,亦有称其谓“梅花螳螂拳”的,皆指此而言。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7,(12):11
今冬的烟台武术界将再次掀起高潮,久负盛名的螳螂拳将吸引国内和世界武术界的目光。2008年1月7日,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武术赛事之一的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将走进螳螂拳故里——烟台,在烟台大学体育馆举办螳螂拳全国选拔赛。届时,来自海内外的武学志士将会聚烟台以武会友、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