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淳  罗海燕 《体育学刊》2016,(4):102-105
考察广州大学城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结果显示: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态度和动机是比较积极的,但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研究生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亟需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缺少锻炼同伴和体育兴趣、学校对研究生体育工作重视不够是影响研究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促进研究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是根本对策;针对现状可以通过开设研究生体育俱乐部和研究生体育选修课程;定期举办研究生运动会以及创设适合研究生体育锻炼的环境等措施来推动研究生体育锻炼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报告表明,学生肥胖率迅速增加,城市学生的肥胖率超过40%,初中近视眼的比例接近60%,高中生为76%,大学生高达83%。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刻不容缓,因此学校制定了相关的规定要求,使用健身类APP—步道乐跑来监督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步道乐跑采用了线上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测评,使体育课堂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构建体育课内外锻炼的一体化,其锻炼数据的信息化为教师的过程性评价提供数据依据。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数理统计法,以广西师范大学本科生为样本,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学生的运动信息、步道乐跑的使用情况和对现状的支持态度与建议,为学校更加合理地使用步道乐跑APP来督促学生锻炼,进一步落实教育部关于“学生每天能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建立更加完善的运动机制和为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从调查研究来结果看:(1)学生完成步道乐跑方式表现良好,但自觉主动参加锻炼的意识不够强烈;(2)学生的锻炼频率和时间明显增加,起到了积极的效果;(3)步道乐跑APP的系统优化程度不够,学校的基础设施应还有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9,(5):461-466
目的为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锻炼态度,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以及逻辑分析的方法,研究573名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与结论 1)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不高,强度较低,体育锻炼时间表现良好,体育锻炼以小锻炼量为主。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在性别、专业、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积极向上,且行为态度相对较好。不同性别、专业的学生行为和目标态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行为态度维度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3)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体育锻炼行为存在高度相关。体育锻炼态度对锻炼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行为态度对体育锻炼行为的解释变异量为19.1%。  相似文献   

4.
刘雪凯 《体育科技》2014,(1):123-126
采用问卷调查法,判定浙江省1702名大学生中医体质类型,并对九种类型中医体质大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九种中医体质大学生的锻炼项目、锻炼频率、锻炼时数、锻炼强度、锻炼形式、锻炼时间具有不同的表现行为特征。建议:充分认识大学生中医体质的体质特征,深入了解不同中医体质的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表现出的差异,在体育教学、体育评价等方面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以南阳市四所大学的教师为研究对象,对教师体育锻炼行为特征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针对教师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各项指标,如体育项目、锻炼频次、锻炼时间、锻炼目的、锻炼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结果表明,高校教师体育锻炼观念正确、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目的是提高自身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们参加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繁重、科研压力大,没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进行锻炼,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和运动场地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一、深圳市高中选项教学对学生体育行为方式养成的效果分析通过实施体育选项教学后,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行为进行测试,发现体育选项教学对深圳市高中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与行为的养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经过统计,深圳市高中生在体育锻炼行为的各测试项目总的得分情况较高(见表1)。其中可以看出,体育选项教学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行为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高校中不积极锻炼的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进行研究,并分析他们所具备的共同特征。结论:在心理方面,他们在体育锻炼上没有明确的态度,对体育锻炼的的认知、身体锻炼的情感体验方面和控制能力有所欠缺,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的态度较差;身体的表现方面,从健康的角度讲,不积极锻炼的人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但该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外在特点和身体素质的情况具备清晰的认识。在自尊的层面上讲,不积极锻炼的人群的自尊心较强;内在的体育知识结构,缺乏有关体育锻炼的知识和体育常识。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浙江省近5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以及体质调研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认为要维持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待于科学干预学生体育锻炼的认知心理因素.采用体质测量法和心理测量法分析了男女大学生体质与身体自我概念及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并基于健康行为过程理论(HAPA)探讨了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体育锻炼态度等心理要素的干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男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且在行为习惯与行为控制两因子上呈显著的性别差异;②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大学生,身体肥胖、协调、活动、整体身体因子呈显著差异,身体健康、耐力及总分呈非常显著的差异;③男大学生体质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而女生只有坐位体前屈及800m跑与体育锻炼态度呈显著相关;④男大学生1000m跑与身体健康、自尊及总分存在显著相关,女生体重、握力与身体自尊,坐位体前屈与身体活力,800m跑与身体耐力,自尊呈显著相关;⑤男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主要与行为习惯、行为控制及主观标准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女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体育锻炼态度的多数因子均呈显著相关,身体健康、耐力、外表、活力、自尊、整体身体因子及总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均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⑥从认知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体质健康,可以将体育锻炼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策略和变化的具体阶段联系起来,有效激发与维持学生的科学体育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9.
王玲 《拳击与格斗》2020,(2):12-12,14
体育教学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求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更需要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习惯.因此,从学生体质培养、兴趣启发等具体角度出发,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相融合,细化体育教学内容,突出学生本质,推进体育锻炼"生活化"延伸,将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学生的健康培养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联动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坚守体质和兴趣培养视角出发,综合探究两者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大学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要素,完善的考核模式,是课程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是准确反映大学生体质的有效途径.把似乎属于“印象分”的学生平时成绩进行数量化,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促锻炼,以锻炼强体质.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与习惯.  相似文献   

11.
冰雪运动课程在普通高校的开设,不但可以增加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冬季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而且在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树立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及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从黑龙江普通高校开展冰雪运动课程的价值分析入手,提出制定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场地设施建设;转变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多元化的冰雪运动体系;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和社会的合作等对策,旨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冰雪运动课程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指标之间存在的相关性,了解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新疆164名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和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育锻炼态度与立定跳远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而与800/1000m跑成绩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女生体育锻炼态度与立定跳远的成绩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与800m跑成绩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结论:学校应通过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氛围、师资力量的投入、教学内容等途径来培养维吾尔族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态度,从而达到促进维吾尔族中学生体质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影响上海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上海市中学生体质、体育锻炼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健康功能淡化、学生运动技能掌握不足、未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缺乏体育锻炼兴趣,是造成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缺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沈子豪 《新体育》2023,(22):91-93
通过宥马运动APP结合日常体育课堂教学进行课外锻炼干预的新模式,探索促进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途径,为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想、新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体育课教学结合宥马运动APP课外阳光长跑干预对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形态以及身体机能的提高与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仪器测量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及体育锻炼态度进行测量,通过对不同体质健康水平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各维度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关系,以期找出其中规律,为通过体育心理干预促进学生体育参与,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女生体质健康总体水平高于男生,不同体质健康等级学生在体育锻炼各维度上存在差异;男生体质健康力量相关指标与其体育锻炼态度密切相关,行为习惯及主观标准两个体育锻炼态度维度与各项体质健康指标得分密切相关;女生各项指标间相关频率低于男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运用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手机互联网尤其是手机APP的发展更为迅猛.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运动类APP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社会较为关注的学校体育及学生体质问题,探讨网络背景下,运动类APP对高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分析得出:合理科学的使用运动类APP可以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提高锻炼的科学性及坚持性,减少锻炼的限制性并提高锻炼的自觉性,对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微信平台和移动健身运用(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实验组实验后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均有显著的提升(P<0.05),对照组各指标也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实验后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及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2)线上运动干预项目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行为,个性化定制与指导,社会互动等强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采取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与学生平时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为首都医科大学08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体育态度与体育健康方面普遍好与女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得分情况与学生锻炼意识、习惯存在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1+X"模式,能够体现"以人为本"思想,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够体现"健康第一"思想,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的比例,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课程教学形式,能够更好调动学生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有利于合理使用运动场地与设施,更好发挥教师的专项特长,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法,对上海高校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运动态度指向于具体的体育活动项目、内容和方法;其次正确的锻炼态度并不直接导致实际的行为;另外男、女生在身体机能、形态和心理方面的差异会导致锻炼态度、行为和锻炼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