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学校体育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尝试运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对学校体育中的异化现象进行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学校体育异化为教育的“附庸”,体育运动异化为缺乏“人文精神”的身体练习;过程的异化——学校工作过程中的教育职能和体育职能的“双重兼顾”且又“各自为政”,教学中“快乐体育”的异化和“竞技体育异化”的负面影响;对象的异化——运动项目异化为两方体育的“一枝独秀”和民族传统体育的“匮乏”,教学中存在“娱乐化”和排斥“竞技体育”的思想倾向;关系的异化——师生关系异化中的学生品质“腐败”,教育管理关系异化中的教师智能灵性的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2.
武术现代化的异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戴国斌 《体育与科学》2004,25(1):8-10,14
异化,作为分析和研究社会现象有力的理论武器,倍受当代理论工作者的青睐为扬弃武术现代化中的种种异化现象,本文以马克思异化理论的4个维度对武术现代化进行了一次理论性探索:本质的异化——套路异化为体操、舞蹈、戏剧的“奴蜱”,散打异化为拳击和摔跤的“竞技场”,竞技武术异化为金牌的“牺牲”;对象的异化——“输血”后的武术异化为其他范式的“混血儿”,武术现代化异化为长拳的“一枝独秀”,竞赛规则异化为“制裁者”;过程的异化——对武术的解释异化为“随心所欲”,武术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异化为外在于武术的东西;关系的异化——武术系统内不同范式的竞争,其他体育范式与武术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论发展学校体育教育产业的阻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教育产业化是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新概念,是体育产业的“朝阳产业”。针对发展学校体育产业的阻碍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发展策略。即转变体育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逐步制定一套完善的学校教育产业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产业化的形成;改革传统办学模式;建立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机制和管理模式;构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前,学校体育中对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视度普遍较低,难以践行体育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在体育课堂上频繁出现如“身体锻炼与思政教育脱节”以及“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统筹联动错率低”等问题,且日趋白热化。体育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自身定位,如何与体育学科建设同向同行,如何与学校体育保障机制形成联系,如何与体育思政课程方骖并路。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从体育知识功能间进行多维转化,彰显出体育思政育人的民族精神;从体育育人主体间加强协作创新,凸显体育思政育人的竞争意识;从体育教育风向标引领开展强国思想,体现体育思政育人的爱国主义。分层有序的引导学生通过体育来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张开臂膀”且“脚踏实地”向社会主义建设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克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保密与分享及其异化现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保密与分享的时代背景、关系及其异化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体育科学研究中的保密与分享的重要性及其异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形式和成因,提出了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理念;建立科研监督体系;维持体育科学研究利益链平衡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探析“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价值和路径,旨在为“双减”背景下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双减”政策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延伸家庭体育和社区体育的功能;有利于实现三位一体的全视域体育教育。为了最大限度挖掘体育联动发展的核心价值,提出了提升生命健康认知,树立正确的家校社共育意识观念;落实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双减”大背景,搭建家校社体育联动平台;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和社区体育联动发展机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当今学校体育的现状进行了研究,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健康第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人们对"健康第一"的误读,导致了学校体育出现了异化现象,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来审视学校体育的各种异化现象,以加深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促进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当前我国快乐体育异化现象的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近20年学校体育中快乐体育现象进行理解与研究。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快乐体育教育思想出现了异化现象,这源于对快乐体育认识出现了偏差,且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其操作层面的理解等原因。在对快乐体育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年学校体育异化的相关研究。从学校体育异化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学校体育异化的研究较多,但学校体育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实现教育使命、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述近年学校体育异化的相关研究。从学校体育异化的概念界定、产生原因、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发现学校体育异化的研究较多,但学校体育在新形势下应如何实现教育使命、研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影响南京体育彩民彩票消费行为若干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南京体育彩民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体育彩票消费冲动呈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的趋势;社会保障程度较低的职业群体更偏好购买体育彩票:高中(中专)和初中及以下化程度的群体为体育彩票消费主体;低收入的消费群体更热衷于体育彩票;影响消费购买彩票的动机以“物质性”动机为主;报纸和电视对彩民的购买行为的影响最大;彩票市场的竞争是影响体育彩民购买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绝大多数家庭对购买体育彩票持积极支持或默许的宽容态度。  相似文献   

12.
熊文 《体育学刊》2021,(2):13-20
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的改革取向存在诸多理论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将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健康等直接或过多关联,以及忽略体育中高考与受教育权、人才培养-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1)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某种意义相分离,并可能导致学校体育的异化。这主要缘于学校体育相关人文、素养等体育本质和属性并非体育考试所能体现,体育考试的个体-体能化、量化等取向将对学校体育实质造成消解和异化。(2)体育考试(项目)与健康很大程度相分离,并可能悖离健康机理。(3)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受教育权和教育公平构成挑战。其核心问题为学生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某些非基本运动能力的不足而受到影响。(4)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形成冲击。以上问题很大程度具有结构性、基本性,难以从操作层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模式是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的理念、思路和实践方式及基本路径研究的逻辑起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执行“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线性模式,这种模式存在研究维度狭隘,研究学校体育政策执行视角单一;缺乏有效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工具;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教育部门与学校之间关系的变化;学校体育政策的执行成本不断增加等问题。当前学校体育线性政策执行模式的自身缺陷,严重影响着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目标实现,迫切需要构建新的学校体育政策执行模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为出发点,对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中存在的不良倾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释与剖析,指出了我国高校体育中现存的五个方面的“异化”现象:高校体育“主体的异化”——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教师职业角色的扭曲;教学环境的异化——体育场地器材以竞技体育标准配置,背离了教学环境为教学服务的宗旨;教学内容的异化——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中心,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异化——体育竞赛以少数精英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运动参与;教学评价机制的异化——成绩评定过于弹性,危及了客观公平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论述为指针,针对当前普通高校课程改革的现状,从创立新的学校体育课程的教育观念、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原则、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的设想三个层面,对21世纪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与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的最佳渠道;学校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逐步完善的中间环节;学校教育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发展模式的形成。实践表明,民族传统体育进入学校教育系统也是可行的,因为:学校体育的理念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相契合;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是学校体育取之不尽的资源;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便于开展,并与现代学校体育形成互补。  相似文献   

17.
人文价值是体育的根本价值,在大学生竞技体育中弘扬体育的人文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竞技体育是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交叉点和结合部,在竞技体育面临种种异化的今天,大学生竞技体育理应成为奥林匹克竞技运动力主回归教育和文化本源的先锋,成为保持竞技体育纯洁性,抵制和克服竞技异化的一片"净土",为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竞技运动的改革提供理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