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熊文 《体育科研》2022,(3):8-17
针对我国当下中考体育逐渐提高分值(乃至与主科同分)以及将体育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这一改革取向的操作和实践问题而展开,涉及考试设项、平时成绩及“减负”“双减”等相关理论假定的困境或误区,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议题和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及警示。认为:(1)体育中高考的设项难以与体育(及健康)关联,并存在操作性偏差。考试项目难以体现体育的实质及其多维目标,考试设项数量确立及选项、抽考等举措存在理论缺失和缺陷,“考什么”(考试项目)对“教(练)什么”导向失当及评价失灵。(2)体育中高考的平时成绩难以与过程性评价及体育锻炼关联,并衍生相关问题。这主要缘于平时成绩偏离常规体育教学过程性评价的真实功能且缺乏公平性;同时,平时成绩的可能构成中,“平时表现”难以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习惯及其他内在相关品质,“体育竞赛”和“体育素养”也均存在较大的弊端或局限。(3)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难以对冲文化应试教育及推进“减负”或“双减”。其中的认识误区为将一般性、适度的体育锻炼等同于高区分性升学考试压力下的功利性、极限式训练。提出:体育中高考应与体育相分离的根本原因为考试设项所具有的个体化、体能化、简单-片段化、标准化等特征,难以体现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所应有的内容及相关素养,甚至难以反映真正的体育运动能力;体育课程不能“教什么,考什么”,是制约这门课程应试化及纳入中高考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将体育科目纳入录取计分科目,科学确定考试分值或等级要求,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2017年吉林省松原市首次将体育考试成绩纳入了中考总分。通过参考其他省市中考体育学科测试项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最终确定男生必考项目为1000m跑和立定跳远;选考项目三选一(引体向上、坐位体前屈、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女生必考项目为800m跑和  相似文献   

3.
<正>一、研讨背景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体育考试确定为中考科目,2000年,要求全国各地全面实施中考体育考试。多年来,体育中考作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一直颇具争议,焦点是体育考试"考什么与怎么考"。浙江省始终坚持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快《国家学生体质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也一直把体育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在实施体育中考的十几年来,陆续对中考体育策略进行了大胆尝试与改革,逐渐使体育中考实施方案、策略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4.
中考体育考试是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依法考试,也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手段。北京2011年的体育考试,男女生各进行3个项目的考试,包括2项必考项目和1项限选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积极落实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的有关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初,太原市就已经开始组织中考体育考试,2011年,又开始全面使用智能化器材进行测试,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中考体育考试采用智能化器材进行考试的有效做法现在,太原市中考体育考试采用了智能器材进行测试,实现了"三化"。(一)考试器材智能化太原市中考体育考试的两个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或女生800米、立定跳远两项)和4个选考项目(一分钟跳绳、掷实心球、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全部采用智能测试仪器。  相似文献   

6.
最近时常听说许多县市为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把体育考试从中考考试科目行列中清除出去,不再算分数了,不再计入总分了。采取把学生的体育成绩以等级制的形式表示,也就是说将学生初中三个学年六学期的体育成绩计入到综合素质评价表中;把学生的最后一次体育考试成绩结合平时测验综合起来计算,从而得出过程得分等等。但是近来,笔者作为2006年连云港市体育中考方案制订的参与者,在调研过程中听到了许多体育教师的呼声,大家对“把体育考试从中考考试科目行列中清除出去”的做法非常不满,所有体育教师都在大声疾呼:“体育中考制度不能丢!”一、体质…  相似文献   

7.
<正>1987年9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实施办法》;1998年,教育部正式将体育考试确定为中考科目;2000年要求全国各地全面实施体育中考。体育中考被赋予了"促进社会对学生健康素质的重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等目的,自此体育中考成了各地初中学段(水平四)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点,贯穿在整个初中体育教学之中,其对学校体育及教学工作的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考体育的重要性日益渐显,我国多地市已将体育中考纳入计分科目,并提高体育科目在中考分数的比重。在中考体育必考项目中800米跑、1000米跑较其他项目而言,分值比较大,且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能,促进学生身体发育,并为其他体育项目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30年迎来可喜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许多年中考体育成绩不计入总分的考试之后,天津市决定从今年开始,将体育考试成绩列入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科目和升学考试成绩总分,规定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形式与成绩由体育平时成绩、体质健康达标成绩和体育统一测试成绩3个部分构成,分值设为30分。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相关的若干争议、热点予以辨析,审视其深层、结构性问题,厘清有关认识和理论,并就“双减”背景下体育中考介入的困境及再定位进行探讨,旨在为体育中高考改革的决策和推行、“双减”政策在体育相关方面的落实及体教融合提供理论资源。认为:(1)体育“应试教育”及其改革取向指向地位考试、素质素养教育、体育锻炼及“良性负担”“对冲”说,均存在认识误区或偏差。其中,体育中高考改革难以促成“减负”,这也提示特定“体育锻炼”效应介入“双减”面临理论困境。(2)体育中高考改革的调适和定位应置于当下社会-价值视域及“双减”背景之下:其一,体育中高考改革应谨防在某种舆论压力与“既定目标”下的推行,谨防非必需或极限-竞技化的运动能力作为教育及人才评价的核心指标,以及谨防改革的有限效应对社会伦理价值的僭越和碾压;其二,在“双减”背景下对体育中考改革予以定位,需谨防体育在中考改革压力下成为一种新的负担,以及谨防“双减”背景与体育中考导向下学校体育的矮化和生物化。提出:“双减”或“减负”背景下学校体育的发展应超越体育升学考试的导向和限制,体现学校体育的实质和育人价值,这也是对“体教融合”及“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的切合和呼应;应防止在体育中高考与“双减”或不当“减负”观双重作用下催生和助长学校体育“生物体育观”。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了解体育中考项目设置对初中生体质水平产生影响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将1995-2014年间5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中武汉市13-15岁初中学生的肺活量及身体素质指标的均值每5年分别进行两两间的差异显著性t检验,并将每一阶段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的统计结果与1998-2014年相应阶段武汉市体育中考项目进行对应分析。研究结果和结论:体育中考对初中生身体机能和多种身体素质的提高有明显促进作用;初中体育教学存在"应试教育"现象,且在参加中考的年级更为明显。建议科学设置体育中考项目,可设必测和选测项目两类,增加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应避免初中体育课"考什么就练什么"的急功近利做法。  相似文献   

12.
学校体育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已经制约着合格人才的培养和学校体育的健康发展,制约着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哲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思想武器,用哲学中的证物辩证法去认识学校体育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学校体育的发展,为学校体育教学和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比较、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学校体育向“创新教育”的现代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学校体育必须融入“体育创新教育”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培养自主创新人才的基本保障。实施学校体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实现“学校体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育创新教育对学生主体人格的培养。体育创新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郭凌云 《体育科技》2014,(1):134-136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阜阳师范学院2010-2012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高考体育加试成绩进行分析,探讨加试成绩分布的一般规律,同时对学生身体素质、高中毕业学校训练等状况等进行调研,为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提供帮助,同时为安徽省大运会训练选拔更加优秀的人才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未来战争需要身体和文化素质较高的军人,从在校大学生中征兵是改善军队质量的重要措施。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质较差,入伍体检合格率极低。研究认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思想、应试教育体制、体育课的评价标准、学校卫生工作是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改变这一现状学校体育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中国学校体育面临的重要难题反映在当下学校体育改革的5组“热词”之中:①“立德树人”“四位一体”代表了学校体育的时代价值和定位问题,提示学校体育应完成“人才之育”的重任,并通过创新方法论和教材体系落实“以体树人”;②“健康中国2030”“体质提升‘三精准’”代表了当前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学生体质的现实需要问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钢尺子”和全新的“学生体质提升‘三精准’”的方法论为解决学生体质问题提供了机遇;③“教会、勤练、常赛”“大中小学课程一体化”“体育走班制教学”代表了体育课程的价值体现和科学性问题,“体育走班制教学”是“可选择性的专项化体育教学模式”,是解决“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等难题的有效方法;④“体教融合”“校园足球”代表了解决历史形成的“体教分离”“举国体制”制度困局的问题,“体教融合”是瞄准“新举国体制”建立的体育制度重大改革,“校园足球”则是“体教融合”的“首战”;⑤“中考体育”“高考体育”代表了如何在应试教育条件下利用考试制度创新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有着30年历史的“中考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成功再次让“高考体育”成为可期待的新的体育考试制度。  相似文献   

17.
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明 《体育学刊》2001,8(2):18-19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对当前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与关系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旨在使人们对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有更深一步认识,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现代体育观,树立面向21世纪学校体育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综述法、比较法、调查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教育部直属6所师范大学的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进行研究。研究表明:6所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内容涉及目标时代性、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以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包括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能力、课外体育训练能力、体育竞赛组织能力、学校体育管理能力、学校健康教育能力、学校体育教学研究能力、体育课程开发能力、社会体育指导能力等)、专门体育教师人才、复合型体育人才等方面的要求。各校体育教育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内容设置上是以培养优秀合格的体育教师为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有各自的侧重点,培养具有不同特色的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的发展关乎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本文采用可视化分析法,对中国知网收录的1999—2019年的论文以学校体育和中小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的427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自2009年后我国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研究整体呈下降的趋势;论文关键词以现状与对策、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体育教学四个板块展开研究;该领域的课题主要集中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研究的主要专家以王健、毛振明等人为主;研究的主要单位大多数是师范类的体育学院和专业体育院校;《体育学刊》等期刊是中小学学校体育发文的主流期刊;有关中小学学校体育的一系列问题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