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体育产业发展的区域化特征提出区域优势体育产业研究的必要性。首先提出研究假设———不同类型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假设成立,不同类型体育产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差异正是区域选择优势体育产业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区域应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优势体育产业,由此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非均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波特"钻石模型"作为理论基础,对我国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系统分析,指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评价原则,构建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同时,选取北京、安徽、辽宁、云南、上海、广东、江西、内蒙古8省(自治区、直辖市)2000-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竞争力可以划分三个层次,即体育产业竞争力强动地区(北京,上海,广东),体育产业竞争力中等地区(辽宁),体育产业竞争力落后地区(江西,内蒙古,安徽,云南).北京市体育产业竞争力最强(截止2005年).最后提出提升区域体育产业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体育消费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和区域劳动分工日益细化,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就会形成与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及逻辑分析法,结合我国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的实践发展现状,对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形成机理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发现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因素除了具有体育产品自身特征优势之外,它的形成还高度依赖于区域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产业构成与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人才培养与提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基础性条件及历史机遇。同时,它的形成与发展还是多个行为主体,包括企业、政府、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区域异质性是不同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特征表现,而高质量发展是体育产业质量提升的最优或高水平状态。研究依据区域异质性特征,结合体育产业基础和体育产业消费的区域发展不同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划分为"强基础、强消费""强基础、弱消费""弱基础、强消费""弱基础、弱消费"四种区域异质类型,基于不同区域异质类型的体育产业发展动力要素,构建出长期动力与短期动力互动模式、需求动力与供给动力互动强化模式、业态更新模式等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异质动力模式,并提出"双强"区域采用创新驱动、融合驱动和拓展新兴产业,"强基础、弱消费"区域采用稳增长、促消费,"弱基础、强消费"区域采用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重需求,"双弱"区域采用强政策、构体系、优生态、重规划、强意识、领消费的四种高质量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5.
优化区域体育产业布局已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利用区域分工指数、区域竞合关系模型、区位熵测度长三角三省一市2017年体育产业区域分工水平与竞合关系。研究表明,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分工水平偏低,上海与安徽区域分工水平最高,浙江与安徽区域分工水平最低;从分行业看,长三角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区域分工最明显,体育服务业区域分工亟需改善;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同时存在强互补合作关系和强竞争关系,江苏是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互补合作能力最强的省份;从产业专业化视角分析,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专业化优势,但专业化同构也成为制约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合作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从加强区域沟通合作、提高地方专业化水平、构建良好竞合关系3方面提出长三角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资源要素结构决定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水平。从区域体育产业的资本存量和增量、区域人口与劳动力资源、技术的进步、区内外体育产业发展软环境和区域体育产品生产规模等方面论证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要素问题。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丛湖平  张爱华  朱建清 《体育科学》2004,24(12):13-17,41
在确定研究论域的前提下,构建了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并通过规范研究的范式论证了“非均衡协调发展方式”是我国东部省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最佳选择的命题;同时,基于东部省份体育产业“内、外要素”分析,构建了以3大体育产业资源“集化区”、“区域发展时序”和“区域体育产业主导部门”三维结构的我国东部省份体育产业区域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区域体育产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焦点。以共生理论为基础,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等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区域体育产业共生机制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目标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方向,市场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管理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制度保障,监控机制是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的调节方式。最后,提出提高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单元质参量关联度、塑造和谐共荣的共生环境、消除区域体育产业共生阻力、建立科学的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评价体系等区域体育产业共生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广东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为例,分析文化生态要素对广东体育产业的影响,以观察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南部沿海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旨在更好规划和发展该区域的体育产业.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国政府主导型区域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和途径为:规划建设好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集聚带;在产业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独特的地方生产体系;进一步建设好都市体育圈。建议:地方政府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合理制定集群政策;企业加强协作意识;协会加强服务功能;相关大学与科研机构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区域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实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以福建省晋江运动鞋产业集群为实证,对当前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多属中小型,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少。管理水平低、营销网络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体育用品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认为:体育产业集群具备降低交易成本、创新技术、形成区域品牌、降低企业风险、共享区域政策与环境等优势。据此提出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区域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走访与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运用结构方程统计软件对体育产业集群形成与区域发展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体育产业集群模型构建的重要性、区域体育资源的利用和挖掘不够以及体育产业集群的构建与区域发展形成一定的因果关系等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思想上高度重视体育产业集群构建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体育产业集群、加快专业化人员的培养,提升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的人力资源保证、加大培育体育产业的专业化行业组织或中介组织机构、加强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完善产业链等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与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构建了协调度研究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系数模型建立了熵-耦合协调度研究模型,以西南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5个省市作为实例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四川和云南的整体协调度较高,而西藏和贵州的整体协调性较差;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对协调度体系的作用更大;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社会环境是区域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中,体育产业备受关注。实现《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重要任务,资源整合势在必行。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区域体育资源整合与产业统筹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梳理我国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剖析区域体育产业资源整合的瓶颈,据此提出树立共生共赢意识,加强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建立高效的制度机制,发挥市场资源配置效力;利用中心城市集聚—扩散效应,构建体育产业圈;设置综合性权威协调机构,加快区域合作进程,以期为我国不同层级区域体育产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绝对集中度、空间基尼系数以及常住人口与GDP的视角区位熵探讨江苏省体育产业集聚问题。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分析法等。结果体育产业产值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区,该地区集聚程度最高;3个地区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当;体育产业相对于苏南地区人口数量有显著优势,苏中地区有明显优势、苏北地区存在劣势。现阶段政府行为和产业政策是影响产业集聚空间分布的决定性因素,地区综合实力和人口、生产要素与区位优势是诱导性因素。结论加强苏南地区“区域增长极”的形成,带动其他地区发展;培育体育产业空间载体,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体育文化宣传;加强交通网建设,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相似文献   

16.
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物。目前,有关体育产业的理论问题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拟对体育产业概念的界定、体育产业的本质特征和体育产业的投资主体三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各省区市2015年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实施意见的体育产业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各省区市2025年体育产业发展目标均达到甚至超过46号文件国家总体发展目标要求,东中西部地区差距依然存在。根据实施意见及近年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提出我国分成都市产业群、东部地区产业群、中部地区产业群、西部地区产业群、东北地区产业群五大区域产业集群。都市产业群重点发展高端体育服务业;东部产业群重点打造高端体育用品制造业;中西部地区重点承接沿海低附加值制造业转移,发展特色展演业;东北地区发展冰雪产业。实施意见基本符合各地区实际,但也可能导致新的产品供给结构失衡。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具体措施从表述来看,有的地区措施具体、有的地区措施模糊、有的地区政策趋同。脱离实际的政策效仿,违背经济规律会导致延误发展机遇,使地区差距拉大。建议各省区产业政策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经济影响因素进行实时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18.
论区域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英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5):14-16,22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对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区域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特征、要素构成及形成特征等进行了探讨,以便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