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鲁磊  储娜 《体育学刊》2006,13(6):121-123
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发现影响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资金投入、设备条件、生源质量、运动员就业、管理体制、项目设置、竞赛体制、选材与训练、教练员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素质体育后备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理念的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理应担负着后备竞技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对宁波市竞技体育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设置及评估和考核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及剖析,透视宁波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及基本状况,为建立良好的培养模式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朋  刘巍 《冰雪运动》2007,29(6):48-51
大力发展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实现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之义。借鉴体育强国后备人才的培养经验,分析了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发的特点,认为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并从体制、机制、培养体系、科学化培养和扩大冬季运动项目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实现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放管服”视角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机遇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针对上述问题,发展机遇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传统管理思维定势获得突破、社会组织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机动作用凸显;即挑战表现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数量与项目上存在失衡、多元主体协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利益矛盾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与监督制度建设不完善。提出相应优化路径:即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多项目、多主体的赛事体系;培育体育社会组织,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式;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法律法规,规范监督环境。  相似文献   

5.
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上海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实施"体育学校化"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策略;优化"选才一育才一成才"项目培养体系;采用"自我、联合、委托"三位一体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打造"高学历、高水平、高素质"的教练员队伍.  相似文献   

6.
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学校体育及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现状的分析,提出学校体育要依靠自身的优势,逐步发展成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访谈和文献资料法,以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结合权重的方法,探讨影响潜优势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期为我国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影响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发展的因子有人力资源因子、经济科研因子和管理制度因子.其中教练员素质和能力、后备人才数量质量、教练员运动员事业心、经费投入、科研支持、奖励机制和项目布局为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提出促进河南省竞技体育潜优势项目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对策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体校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专家和校长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指导思想、举国体制、政策导向、学校竞技体育自身积累的经验等方面,阐述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指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在竞技体育资源利用、后备人才培养、教练员及运动员队伍建设、教育与体育系统的协调等方面面临的挑战。提出:学校竞技体育发展应以高校为龙头,建立学校竞技体育服务平台;大力构建中小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助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退役安置体系滞后以及学训矛盾等发展困境。学校体育能够拓宽人才培养规模,弥补我国竞技项目短板,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提升训练水平,完善学校体育赛事体系;明确学生运动员身份属性,狠抓文化教育工作;推动学生广泛参与体育活动,提升学生体育参与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立足我省奥运与竞技体育的历史发展和后备人才的培养与现状,结合文献查阅、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专家访谈等方式,以对山西省“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运动学校近年来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讨,并从如何发展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上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体育运动学校始建于1973年7月,是河南省建校最早的一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在省体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同心同德,奋发图强,培养出了以孙甜甜、范运杰、王楠、王丹、李红等为杰出代表的优秀运动队员,为国家和河南省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经过对美国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美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如下特点:治理模式法治化、管理模式社会化,基础网络多元化、培养模式学校化。借鉴美国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要尽快将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多元人才培养主体,最终构建专业化、社会化、学校化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竞技体育现状及其后备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松山 《体育科学》2005,25(2):26-30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等方法 ,对河南省竞技体育以及后备人才培养单位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 ,发现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应从提高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入手 ;拓宽出口 ,打破体育运动学校的中专属性 ,拉大办校框架 ;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筹资 ;内引外联 ,打造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科学、合理地使用基地建设经费 ;进一步改革竞赛体制 ,解决好比赛、输送和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江苏省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为基础,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项目和本省体育运动学校、省属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及教体结合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青少年体育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篮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是篮球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河南省篮球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探讨河南省篮球竞技运动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战略性的对策和建议,为河南省的篮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进一步推动河南省篮球竞技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河南省十七个地市体校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在专家和校长的调查访谈基础上,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提出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过程,伴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经济的多元化必然要求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的多元化。本文选取学校培养的运动员胡凯为案例分析,研究我国现在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要改变过去由国家全部承包下来的举国体制的培养方式,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制,其中教育系统进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是最主要的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绘制软件(CitespaceⅡ),对1992-2011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构建关键词和作者共现图谱,探讨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热点及演进路径.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不同项目或地域后备人才培养是研究热点;除体教结合或教体结合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保持"热度"外,其他热点研究均呈衰落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