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体质的逐渐下降,已经成了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已迫在眉睫。文章运用实验法、对比分析法对长拳和太极拳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进行比对,将受试学生分成四组,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实验结果得出:长拳和太极拳对大学生的体质都有干预作用。太极拳在对大学生呼吸系统的影响比长拳更显著;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方面长拳的干预作用要优于太极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4式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对反映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的的体质健康指标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实验前后指标的变化,探索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的影响,以为提高和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具有重大的意义,也为高校开展太极拳运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太极拳运动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抽取吉首大学参与太极拳晨练的大学生20名为实验组,再随机抽取20名大学生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体质指标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能降低大学生的体脂百分比,皮褶厚度下降,增强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4.
以某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经过试验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统计学方法对2种不同运动干预方式对男大学生体育情境兴趣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经过10周的运动干预,"羽毛球+耐力跑(3000m)"运动干预方式对男大学生在挑战性、愉悦感和总体兴趣方面影响效果显著优于"太极拳+跳绳"运动干预方式组;但在新颖性方面影响效果显著差于"太极拳+跳绳"运动干预方式组;在挑战性和注意力方面,2种运动干预方式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技能+体能"类的运动干预方式在挑战性、愉悦感、总体兴趣方面效果显著优于"技术+表现"类运动干预方式,启示我们在提高男大学生体育情境性趣时应尽量采用"技能+体能"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干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太极拳运动的特点以及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探讨太极拳锻炼与大学生心理的作用机制及干预策略,为大学生通过太极拳锻炼这一手段来改善心理卫生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窦健  李兵 《四川体育科学》2013,(1):134-137,141
本文以高校体育课教学纲要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的,以华中师范大学一年级2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质测试和体育课堂运动干预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健康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与实施了为期16个周的体育课堂运动干预及干预后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体育课进行运动干预的实验,可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质健康水平,其中技术与素质实验综合干预组效果最好。体质测试成绩尤其是爆发力、力量素质有较大提高;身体脂肪率下降,优化了身体形态;肺活量体重指数由及格向良好转变。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生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研究太极拳套路、太极拳推手对大学生的影响效果,为进一步开展太极拳运动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实验组大学生进行太极拳套路与推手练习,并在实验前后测试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太极拳套路练习对大学生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影响显著(P≤0.05);太极拳推...  相似文献   

8.
通过动态观察长期太极拳运动过程中弱体质老年人的下肢肌耐力,平衡能力,柔韧能力,特别探讨了长期有规律的太极拳运动对弱体质老年人移动能力的影响.采用3个月的实验对比方法对80名70岁以上弱体质老年人在太极拳练习组与普通运动组实验的前、后及组间的身体能力各指标的比较后得出:八式太极拳运动可使弱体质老年人行动的敏捷性、协调性等能力得到增强,特别是移动能力呈显著性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印刷品、自主管理和完全运动3种不同类型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印刷品模式开展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肥胖)前后测有显著差异;以自主管理模式开展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男)、1 000 m(男)/800 m(女)、仰卧起坐(男)、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完全运动干预后,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指数、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1 000 m(男)、仰卧起坐(女)前后测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Tukeymethod)进一步表明,以印刷品模式开展的运动干预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运动愉悦感与规律运动行为的培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太极拳练习缓解大学生考期应激状态,为学生备考应激状态的调护提供依据.研究内容与方法:采用 SCL-90症状量表、中医体质量表、焦虑量表(TAS)对受试者80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每天太极拳运动30min进行调节,在考试周其间使用,持续5天.并进行判定测试.研究结果与结论:在太极拳锻炼后实验组 SCL-90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和 TAS 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太极拳运动实验组比对照组更能有效的改善参与者的心境状态,明显缓解了气郁体质大学生考期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关系,提高大学生应对心理应激的能力。通过教学实验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进行12周体育锻炼干预实验。研究结果:无论是体育锻炼的频率、持续时间、锻炼项目、锻炼强度,还是这些变量的交互作用均对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大学生选择更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2.
构建大学生体质最优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身运动处方和常规体育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探讨和研究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本研究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和常规体育课教学的对比,实验期为1年,以验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增强、改善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运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锻炼习惯和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通过实验研究证明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处方教学对学生身心有很大改善作用。为今后利用运动处方科学地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强身健心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曹阳 《湖北体育科技》2013,32(5):406-407
运用实验法、问卷法、抽样调查法对武汉科技大学390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整体体质正常,近一半大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21%的大学生很少锻炼,对提高大学生体质水平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朱波涛 《精武》2012,(11):91-92
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一直延续着高中阶段惯性,女生的参与意识不强,影响着学生的身体素质。针对这种情况,教委从增强大学生体制和培养毅力的角度出发,规定了大学生冬季每天要坚持长跑的计划。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加之大学女生的生理特点,长跑训练一直是大专体育活动的难点。根据大学女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从长跑的好处、运动量的确定、长跑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长跑运动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湖北高校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缺乏技术指导。湖北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余体育锻炼作用,领导重视在校大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加大体育场地和器材投入,不断丰富课余体育锻炼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人们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锻炼,要想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保证充足的体育锻炼时间是首当其冲的,没有足够的时间,加强体育锻炼这项工作也就很难全面落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有助于中学生掌握体育基础知识、运动技术、培养学生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激发青少年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进而逐渐养成乐于锻炼的良好习惯,从而从根本上改善现代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南京五所普通高校500名大学生自主体育锻炼参与行为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参与自主体育锻炼的频度较低,时间短,达到体育锻炼习惯标准的只有20.5%,而且男女生差异显著,男生的积极参与率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有机会参与率高于男生。本文调查结果可为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育锻炼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在体育运动中,体育锻炼的习惯对运动效果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从体育锻炼习惯的内涵、学生锻炼习惯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对学生个体、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小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各种因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其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