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希腊哲学为源头 ,以逻辑学为工具 ,探讨了“体育”与“竞技运动”的本质属性 ,力求澄清概念。“体育”是种教育过程 ,与智育、德育、美育一起构成教育的内容 ;“竞技运动”是种通过规则性竞争 ,发挥最大潜力的身体活动。我们在认识其本质的基础上 ,应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体育同运动竞技是否同属一个范畴?这是目前我国体育界争论的一个焦点。一种观点认为,体育跟运动竞技(SPORT)是一码事,他们把体育和运动竞技合称为“体育运动”;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同运动竞技完全是两码事,体育具有教育的属性,而运动竞技则是“费尔泼赖”,研究体育的人不需要去研究运动竞技,而研究运动竞技的不必要冠以“体育”的头衔。对这两种观点,笔者有自己的认识。一、竞技是娱乐的一部分世界上娱乐的内容丰富多彩,譬如计算竞技、演讲竞技、航海竞技等等竞技可以是人与  相似文献   

3.
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竞技运动是一种具有规则性、竞争性和挑战性、娱乐性和不确定性的身体(身体性)活动。”[1]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的教育,作为身体活动的竞技运动可以成为体育的构成要素。竞技运动具有的种种特性,可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需求。但体育课程中的竞技运动,必须要遵循教育标准而不要以竞技运动标准来设置。一、实践中的误区在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对竞技运动的认识不同,形成了较有影响的两大学派:技术技能教育观和体质教育观。进而导致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实践中出现两种误区:第一种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直接搬用专业化、成人化…  相似文献   

4.
“健身与体育”一文明白地论述了真义体育不能无业,不能以运动娱乐竞技为业,必须以增强体质事务为业的道理,确切地指出了中国体育以运动娱乐竞技为业而抛弃增强体质业务的严重错误,如实地提出了为真义体育树立增强体质业务的历史使命,是一篇有真知灼见的文章。至今,在我国树立增强体质的业务,其难度非常大。这并非健身的业务如何难,难是难在运动娱乐竞技意识的桎梏上。在真义体育中破除“竞技——体育”旧意识,弄明白专业(增强体质的事务)和专业教育(增强体质的教育——体言)之间的木质联系,这对我国体育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具有…  相似文献   

5.
竞技教育论,是对战后日本学校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潮。这一理论至今还在不断地影响着日本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一、竞技教育论的基本思路“竞技教育”这一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这一概念主要通过以竞技为中心的多种身体活动的教育价值,去替代过去以体操为中心的“身体教育”。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竞技运动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非常兴盛,学校对这种活动的教育价值也表示了承认,并对能指导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也给予了关心。更有竞技运动设施、器材和指导人员的充实,使体育教学计划中也引进了竞技运动内容。还出现了支持这种教学…  相似文献   

6.
探寻现代竞技运动取代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渊源,认为:英国产业革命的成功、“地缘”社会的解体为竞技运动文明化创造了条件。英国拉格比公学充分发挥运动乐趣,尊重学生主体性,采用联赛制,成功实现了暴力足球向现代足球、现代橄榄球的转型,竞技运动以课后特别课程的形式成为公学培养绅士必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竞技运动教育”由此诞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业化、城市化的实现,促使课外竞技运动蓬勃开展,加之进步主义教育思想推进,催生出美国“新体育”思潮;“自然化”的游戏、竞技运动取代“形式化”的近代体操成为体育课程的主要载体。体育课程的定位也随之由“身体的教育”转变为“通过身体的教育”,竞技运动成为体育课程主要载体的时代由此开启。得出启示:体育课程不能偏离人格塑造的轨道,手段论的课程观有待超越,身体运动固有的文化属性有待彰显。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竞技运动由于其固有的一些弊端而淡出了体育课堂。但是竞技体育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体育存在,体育教学发展不能脱离竞技体育,应当做的是有选择性地把竞技体育的具体形式——竞技运动引入课堂,并合理地对其进行改造,使其符合体育教学的需要,即处理好竞技运动教材化。  相似文献   

8.
竞技手段和体育手段的共通与分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在习惯的支配下,不由自主地把竞技手段与体育手段混淆起来,以为“所有的竞技运动手段都可以用于体育教学”。似乎传统的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主干的体育教学体系,只需冠以“全民健身”的目标取向,体育教学改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种受“竞技即是体育”错误理论影响而形成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1 竞技手段、体育手段的本质和功能从本质上看,竞技手段与体育手段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目标体系,竞技手段的服务对象是少数运动员,它直接用于运动训练,最终目的是在比赛中获胜;体育手段的服务对象是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它直接用于体质建设,最…  相似文献   

9.
“竞技运动”与“学校体育”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理论界把学校体育与群众体育看做是大三角形的底部、是基础,而把竞技运动看作是顶部、是提高。二者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我国体育理论教科书和许多体育教材中均把竞技运动的概念定义为:“竞技运动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或集体的运动能力,争取优异成绩而进行的运动训练和竞赛。”体育词典中的解释则是:“竞技运动: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成绩而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体育中的运动冠以“竞技”二字的意图在于说明:1、运动自身的本质特征是“竞技”,并且,这种运动的发展将以“技术”的发展为中心;2、用以区别哲学、物理学等意义上的运动及其它人体运动(如劳动运动等)。竞技运动是体育整体中最本质的内部特征。此命题具有三层含义;其一,竞技运动是体育整体中最主要的和最重要的方面,是体育内部深处发生的过程。从纵向观察,体育发展全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不可缺少地和运动发生着密切联系;从横向观察,体育整体的各要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任务,将竞技体育运动这一丰富多采的“素材”转化成既具有教育意义又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身心特点,为学生所能从事和乐于从事的“教材”,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和难题。这也是各种理论观点和各种教改研究都难以回避和力图去解决的问题,是一个上承教学思想和课程研究,下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场地器材改革的中间环节。这一问题的解决将会大大推动体育学科的建设,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向深入发展。但是,要将目的不同的竞技运动科学地合理地加工成体育教材,不但要对体育教学任务和竞技运动的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还要探索竞技运动成为教材的各种可能性,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寻找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法,即研究竞技运动怎样转化成教材,需要哪些过程,这种转化可以有几种形式,这就是本文要谈的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方向和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的新结合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高水平竞技运动与高等体育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综合素质,解决他们因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高水平的训练和就业难的现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在回顾竞技运动发展史和重新认识的竞技运动本质属性的基础上,要突破过去体工队办体校、办竞技运动学院的局限,提倡优秀运动队与高校,特别是与体育院校联办,逐步建立成以“夺标育人”为中心、以训练和教育为侧支柱、以管理体制改革为横梁的培养优秀运动员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3.
"开放的大教育"体系下可持续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研究等方法,提出要可持续地培养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应构建竞技体育人才“开放的大教育”培养体系。实施要点为:树立“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实施“体教结合”;贯彻“科教兴体”,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完善岗位培训体系;以及将体育学院办成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基地。  相似文献   

14.
“澳式运动”(AussieSport)是由澳大利亚体育运动委员会(AustralianSportsCommission)为在青少年中普及竞技运动而设计并推广的一套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课程纲要。需要说明的是:澳大利亚中小学的体育课程大纲是由各州政府的教育部颁布的.其性质是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而不仅局限于“体质教育”、体育课的内容非常宽泛.包括了基本运动技能、一般身体素质、健康教育、生存教育以及户外运动等.竞技运动只在其中占很小的比例。另外一点是.一直到本世纪70年代末.澳洲竞技运动的发展基本上是依靠社会自发力量一政府并未刻意要…  相似文献   

15.
试论普通高校竞技运动的协调发展张原耕学校竞技运动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新型的学校竞技训练、竞赛体制使竞技运动与教育有机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并使我国学校体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途径之...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上竞技体育2010年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上竞技体育中的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等奥运项目,是实施奥运战略的“重头戏”,也是我国竞技运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水上竞技体育应选择在较短时间里赶上世界水上竞技发达国家、争夺领先地位的“赶超战略”,采取“两步走”的战略途径,力争实现战略设想。在战略对策上,首先应集中力量突出强项,形成“龙头”带动整体;加强主体子系统的建设,形成合理运动队伍结构;科学布局重点训练基地,形成以体育教育为依托、以水上科学研究为先导的高水平人才基地模式;以科技为先导,科学训练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改革竞赛办法,建立并完善多强对抗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两结合”体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如何实施竞技体系与教育体系相结合体制(下称“两结合”体制),使优秀运动队向学校化过渡,持续稳定地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一、问题的提出1、“两结合”体制是当今竞技体育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竞技体育的国际化、社会化和科学化使运动训练由体力投入为主型向智力投入为主型转变,因而优秀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体力开发和智力开发的双重任务。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在竞技运动中作用越来越大。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赛,也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竞技体育的科学发展与国际责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要求来设计、规划与组织实施,要准确把握竞技体育的社会定位,努力拓展“享受竞技”的现代观念,不断完善竞技体育的发展环境,大力增强竞技选手的参赛实力,科学培养竞技体育的从业人才。随着竞技体育国际属性的强化以及我国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我们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应该为世界的共同发展担负起更多的责任。我们应该从更积极地参与国际竞技体育事业的管理、加强竞技体育理论的研究和推广、努力提高竞技运动实力以及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更积极有力地肩负起我们应负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专项体育课在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运动项目应该而且必须为学校体育教学所采纳吸收,作为高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竞技运动作为实施教育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展现人的技艺,变成运动训练课。专项体育课对于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能力,满足社会对学生素质的需要及学生对体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习惯等,都起到积极作用。不能把学校体育中的竞技运动项目与竞技体育及技术,教育的手段与专业训练的手段混为一谈。那种认为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应脱离竞技运动项目这条主线转为健身教育的观点,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20.
何为体育之真义——重读《体育之研究》有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学锋  田玫 《体育学刊》2002,9(3):7-8,11
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所谈的体育是指通过身体运动,不断增强和完善人类体质的健身教育(Physical Education),而不是指少数人参加的,以取胜为内涵以追求功利为目的的运动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运动是以增强人的体质,提高人的健康水平为目的的、讲究实效的健身运动,而不是那种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供人们观赏娱乐的竞技运动和形艺、技艺运动。并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的价值与业绩应在全民健身事业建设上去取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