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育产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未来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如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动力源泉及推进思路进行探讨。研究认为,推进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形成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方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参与和消费需求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体育产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民众体育消费的转型升级、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跨界融合、体育消费场景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提出以政策引导为保障,创设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氛围;以创新赋能为纽带,引导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供需均衡;以消费升级为契机,重塑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机遇;以多维融合为抓手,实现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价值提升;以数字技术为手段,提升体育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的竞争力是中国式现代化体育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的发展,充分挖掘我国居民体育消费的潜能,基于后冬奥时代所引领体育产业发展方向,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高质量发展原则、协调发展原则,探究我国体育消费潜力挖掘路径。研究显示:我国体育产业主体产业占比不足,消费结构不合理;消费市场活力不足,产业供需失衡,影响输出动力;消费差异性增大,缺乏理性消费观念;我国体育产业本土品牌文化落后,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并提出实施路径: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创新体育消费引导机制;提升品牌竞争力,培育多元市场。  相似文献   

3.
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取向是树立发展新理念、实现产业新升级、满足人民新需求。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系统探究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推进策略。研究认为: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要素主要包括政策制度、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消费需求。其中,消费需求属于根本性动力,政策制度属于保障性动力,产业转型属于过程性动力,科技创新属于激发性动力,共同构成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进一步从制度、科技、产业、消费4个层面提出推进策略:规范冰雪体育市场秩序,优化市场营商环境;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加强冰雪体育科技创新;优化冰雪供给结构,重视冰雪体育需求导向;加速冰雪体育消费升级,挖掘冰雪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4.
“体育+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关键举措,更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背景,对湖南省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及需求端和供给端融合困境进行分析,旨在为两大产业的健康高效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政府和企业在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过程中及时调整定位、改善供给措施。研究认为,应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大数据技术融入体育养老产业;相关企业应充分重视大数据技术在优化体育养老产品或服务、提高体育养老产业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既是我国经济动能转换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国体育产业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和内在需求。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中英两国体育产业发展进行综合比较,梳理中英两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差异及主要特征,总结了中英体育产业发展对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启示。研究表明,中英两国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经济拉动率、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存在显著差异。确保体育产业政策持续稳定、推进体育产业提质进位、推动体育消费均衡发展、促进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和优化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等举措是我国体育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
智能体育高质量发展已然成为体育信息化和体育事业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系统梳理与分析国内外智能体育的发展,从多角度阐释了智能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困境和对策。研究认为,智能体育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智能化、泛在性以及即时性特征;其发展面临相关认识模糊、技术开发与升级不足、数据泄漏危机以及相关科研人才与创新不足等困境。建议:政策层面,完善智能体育的相关政策,拓宽科研融资渠道;技术层面,构建智能体育“大数据库”,充分挖掘数据的内在潜力;市场层面,挖掘体育市场新消费,带动智能体育产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暴发,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受挫。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困境与实施路径进行研究。结果认为:我国体育产业存在制度环境不健全、主体参与不充分、业态融合不全面、产业结构不合理、供需两侧不匹配等五大发展困境。对策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制度环境;构建体育产业“一核引领,多元主体参与”发展模式;深化产业融合,打造产业融合新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实现供需动态平衡等。  相似文献   

8.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厘清疫情防控、体育助力、健康中国行动三者内在的逻辑机理,重点对体育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价值进行梳理与分析,结合运动促进健康的治理效能,提出构建健康中国建设的体医融合治理方案。研究表明,体育健身价值是助力全民体质健康的必由之路,体育文化功能是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现实使然,体育场馆服务功能是创新方舱医院建设的应然之举,体育经济价值是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支撑。体育助力疫情防控的实然路径体现在:优化慢性病防治与健康促进的体医深度融合路径;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纳入到社会生态模型中构建和推广;创新建成环境与健康环境的有机耦合模式;扩宽全民健身战略内涵,引领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下,迫切需要建立稳健可持续的体医融合运行机制。体医深度融合是搭建运动促进健康服务治理体系形成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9.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造成严重冲击。站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在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体育旅游行业的应对之策,洞察后疫情时代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认为:疫情在检验体育旅游行业免疫力的同时,亦在重塑人们对运动增强免疫力在抗"疫"中关乎健康和生命质量的深刻认知,并由此触发体育旅游消费新升级,引致体育旅游行业蝶变。后疫情时代,体育旅游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智慧基因植入、健康生态内核深度表达、精众品牌塑造、危机管理体系构建、产业深度融合、区域一体化加速推进等一系列措施都将为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的复苏和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相似文献   

10.
高质量发展是国家赋予我国体育产业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 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发布后,社会资源大量涌入我国体育产业,使其得到了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国务院取消了政府对商业赛事的审批权后,国内举办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赛事,尤其是群众性体育赛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分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使用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对我国马拉松的办赛环境进行分析。认为:政策支持引发了办赛热潮,经济增长促进了体育消费,社会发展增强了健康意识,技术发展创新了赛事发展,这些都是我国马拉松赛事井喷式增长的重要因素;马拉松赛事的举办会产生经济效益与传播效益,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参赛者的健康与满足自我挑战的需求,但马拉松赛事需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并依赖举办地的公共管理能力,故不一定会对举办地带来经济价值和正面的营销效果。提出:要高质量发展我国马拉松赛事,应优化相关制度的设计,提升赛事的市场运作水平,更加满足跑者的参赛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体育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构建体育产业发展理论逻辑,探索我国发展体育产业的内生动力和实践路径。研究结果: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质量较低,发展不平衡。因此,建议:(1)构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明确体育产业发展定位,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路径,从规划、平台、产业融合等途径入手,拓展体育产业链,从而增加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2)不断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和治理体系,构建完善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为探求体育产业演化的动力因素与传导路径,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演化发展,本文以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理论为基础,运用专家访谈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等对体育产业演化动力机制进行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外部宏观环境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是主动力,且创新驱动和消费驱动在外部宏观环境影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呈现多重中介作用。具体推进路径:强化外部宏观环境,夯实体育产业发展之基;聚焦创新驱动,提升体育产业供给质效;释放体育消费,注入体育产业源动力。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级城市都在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体育城市"创新之路,在此背景下,发掘城市体育文化的价值意蕴、推动城市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成为城市发展战略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通过探究城市体育文化的多元价值内涵,剖析体育产业融合发展的时代境况,在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体育消费增长的目标之下,提出了我国城市体育文化助推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湖北体育科技》2020,(5):398-401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体育产业发展质量低的总体表现、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困难的内在原因三方面出发,提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体育产业质量低主要表现在体育产业规模效益不高;体育产业供给结构不合理;体育产业经济效益不理想。限制因素主要以传统发展模式、市场需求约束、产业规模不足和外部限制封锁。体育产业发展困难的内在原因有生产要素供给不足;机制体制不完善;政策法规不健全;消费规模偏小。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有:提高要素质量,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完善体制机制,净化市场环境;加快政策转型,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对外开放,促进体育消费引导。  相似文献   

15.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双重阻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GDP水平偏低,导致大众体育消费的有效消费不足;体育产业基础薄弱,体育产业结构不合理;体育人口众多与设施场地总量不足的矛盾: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阻力。政府在体育产业中的职能定位存在偏差,职能转变缓慢,体育消费市场的实物消费远远大于体育劳务消费,则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观阻力。提出了在双重阻力作用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体育博览》2021,(1):30-43
202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的影响,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北京市遴选了一批体育特色鲜明、服务功能完善、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采到,其中国家游泳中心、华熙LIVE·五棵松、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区被国家体育总局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质量发展,体育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体育旅游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其重要性日益凸显,竞争力评价作为评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我国体育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为研究对象,使用熵值法与特尔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来测度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水平,综合评价我国各省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以我国省级行政区为研究的基础空间单元,在对体育旅游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构建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测度结果发现,我国各省市的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竞争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并从五个方面提出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策略:促进政府管理职能转变,完善制度供给;完善体育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产业融合,强化产业支撑;强化人才保障体系,确保要素供给力度;开发体育旅游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SWOT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内部优势、本体劣势、发展机遇、潜在威胁等四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发展方略。研究认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体育产业具有产业结构升级、大众购买意愿增强、加速创新发展的内部优势;存在供需不平衡、制度发布滞后、产业布局失衡的本体劣势;蕴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红利释放、发展理念变革的发展机遇;面临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不足与、结构壁垒突出的潜在威胁。结合SWOT矩阵提出体育产业发展方略:(1)加强顶层设计,确保新发展格局下体育产业活性发展;(2)突出我国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挖掘超大规模体育消费潜力;(3)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体育产业供给结构;(4)提升体育产业对外开放水平,统筹国内国外体育市场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9.
对"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体育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战略前瞻。认为:"十三五"时期体育产业总体进展超过预期,主要目标和量化指标完成率较高;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将处于发展模式"混杂"、体育服务业主导、产业融合深入、主场效应突出、治理体系完善、消费需求爆发性增长等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国际外部环境不稳定、新旧产品服务迭代、社会人口结构变动、新冠肺炎疫情持续等诸多挑战。从构建产业双循环格局、推动智能体育和数字体育发展、提升竞赛表演业能级、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促进产业融合、打造消费新空间和新场景等方面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进行前瞻。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作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也为体育消费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新契机和新路径。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消费环境、消费工具、消费场景、消费群体4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经济驱动体育消费的内在机理。揭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数字消费市场监管较弱、“数字+体育”消费融合力度不够、市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由此,提出相应策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数字体育消费生态体系;加强政策引领,推动数字体育平台有效监管;强化技术应用,加快培育数字体育消费新业态;统筹空间布局,促进区域体育消费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