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锋 《福建体育科技》2010,29(4):16-17,22
在城市化的推进中,城市不可避免的要和体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体育观赛礼仪着手,探讨体育观赛礼仪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关系,提出培育文明的体育观赛礼仪的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国民的观赛素质,塑造广州良好的国际形象。  相似文献   

2.
采用实践总结法、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分析中国网球赛场观众观赛礼仪的现状,阐述了提高观察观赛礼仪对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培育观众文明观赛礼仪的措施,旨在塑造辽宁良好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3.
礼仪教育具有人格塑造、人际交流的价值;有助于塑造个人的良好形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体育参与者参赛、观赛修养等;为考察大学体育中礼仪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对大学体育交谊舞中实施礼仪教育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是大学体育中实施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得出结论:“术”多是体育教学中礼仪教学重要特点;“知易行难”是体育教学中礼仪教学主要难点;教师榜样示范法、形体实训法、冶情优教法、情境模拟法在体育礼仪教学中较受学生喜爱,同时提出建议:建立相关机制,促进大学体育中礼仪教育发展;重视体育礼仪教材编写;加强师资建设。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我国体育观赛礼仪为研究对象,本着加强国民体育礼仪教育与规范的目的,分析我国古代和现代礼仪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体育礼仪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参考性建议:尊重文化差异,求同存异;注重系统教育,找到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体育礼仪发展模式;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礼仪教育大环境;加强社会媒体的监督与导向.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时代的先锋,以江苏省普通中学生为突破口,以江苏省普通中学生观赛礼仪规范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江苏省普通中学生体育赛事观赛礼仪规范现状,并选择江苏省较为普及又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对现场观众进行全程调查记录;另外通过数理统计与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普通中学生体育赛事观赛礼仪规范现状进行分析,旨在以规范中学生观赛礼仪为切入点从而提高全社会的体育赛事观赛礼仪.  相似文献   

6.
足球,被称为世界第一运动,而比赛便是呈现这一运动的大舞台.球迷们通过比赛不像能欣赏高超的足球技艺,还能通过比赛感受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增进友谊.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但自职业联赛以来,足球赛场上体现最多的却是观赛礼仪的丧失.中国要想让足球这个项目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必须让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职业化进程以及足球观赛礼仪和足球道德等同步发展.因此本文从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中球迷的观赛礼仪着手,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在提高球迷素质的同时提高整个国家的足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体育运动与城市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城市体育品牌塑造是经营城市理念的延伸,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品牌塑造理论为基础,从城市体育品牌及其塑造的涵义、过程和策略三个方面论述了城市体育品牌塑造。研究表明:城市体育品牌塑造包括内外部环境考察、城市体育品牌的定位、设计、营销和管理五个环节,可采取优化城市体育品牌塑造环境,成立城市体育品牌塑造管理机构,培养城市体育品牌管理专业人才,推广和传播城市体育文化四个方面的塑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职业体育中高度变化的商业环境凸显了在管理、营销和服务等领域研究消费者动机的重要性。国外学者对球迷观赛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从球迷观赛动机的3个组成构面:球迷忠诚度、球迷内在动机和球迷外在动机,分析动机因素对职业体育赛事消费的影响;基于对国外现有研究的梳理和述评,本文进一步解析上述研究成果对我国职业体育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塑造品牌、观众服务等方面的可应用性,并提出学术研究方向上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奥运会时,“中国脊”中“端坐”着的一定都是铁杆球迷,身为铁杆球迷。相信大家对国球和国手的热情一定能得100分,但要做满分的铁杆球迷。观赛礼仪可是一个不能少!如果您的做法像漫画中那样,可就得不了满分了,熟记观赛礼仪可是成为球迷达人的必修功课哦!  相似文献   

10.
结合我国国情,从经济学和城市生态学角度,对体育休闲产业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城市发展促进市民的体育休闲需求;城市发展为体育休闲产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城市经济影响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体育休闲产业对城市形象塑造、城市经济规模、城市产业结构等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喻丙梅 《湖北体育科技》2007,26(3):265-266,277
城市文化是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对城市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现代体育在接受城市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对城市体育文化的建设产生重要作用.塑造现代体育文化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的迅速发展,各级城市都在积极打造自己独特的城市形象。“体育城市”这一全新概念的提出,对发掘城市体育文化资本、塑造城市的体育特色、开展城市营销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运用现代文化社会学关于城市化、城市文化资本、城市形象、城市经营等科学理论观点,对体育城市的文化资本、体育城市形象、体育城市经营和品牌营销的发展战略等进行了解读,以期为体育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法,对体育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体育在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道德品质修养、人格塑造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明显;而在人文知识、礼仪修养、审美能力、思想品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有限。建议学校体育课程要融入人文理念,重视体育对人发展的积极作用,突出体育的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体育直播观赛是一个生理应激反应的过程,为了营造"身临其境"直播效果,需要强化体育赛事直播受众生理层面的感受.鉴于当前体育赛事直播多维化发展的特点,开展多维度观赛环境下观赛者生理体验的研究,将有助于体育赛事直播方式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基于视觉认知及心理相关理论,采用模拟眼动实验及问卷调查的方法,重点研究不同体育赛事直播模式下受众群体的观赛体验,旨在提高受众观赛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并对赛事直播运营方在广告投放、成本运营、节目设计方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体育礼仪看中国体育文化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礼仪是体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文化的精髓.体育礼仪的发展演变体现了体育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历史,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的发展演变历史.中国体育礼仪从无到有,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各个时期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国体育文化在现代体育礼仪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实现中西文化的融合共存,并集中体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文章从体育礼仪的发展历史中寻找中国体育文化中西交融的演变历史与脉络,为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体育礼仪寻找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6.
对2010年亚运会广州城市体育发展的解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10年亚运会城市规划建设及主要场馆规划建设进行研究,在分析2010年亚运会主要场馆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目前广州城市体育发展的一些不足。研究认为:2010年亚运会给广州城市体育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但应进一步加强将公共体育设施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把体育设施建设与小区住宅建设同步进行;适当配置服务设施,焕发体育场馆的活力;加大旧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建立新的体育行业,形成体育产业链、加强各社区体育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体育专业学生在人际交往和体育比赛中体现良好的个人礼仪素养,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对集美大学体育学院学生体育礼仪素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学校比较少开设礼仪素养方面的课程,学生比较缺乏体育礼仪素养方面的知识。建议学校重视对体育专业学生的体育礼仪教育;在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渗透相关的体育礼仪教育;建立对学生的体育礼仪评价机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礼仪文化活动,促进学生体育礼仪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大学生体育礼仪课程内容构建进行探讨。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礼仪课程内容构建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与立足学生兴趣需要原则、实用可行性原则、突出文化性原则。大学生体育礼仪课程内容包括形象礼仪、体育仪式及体育运动标识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明确了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相关概念、内容及功能,分析了造成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缺失的原因:对体育赛事礼仪的认知不足;运动员个人素质的有待提高;体育商业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最后再阐述了体育赛事中体育礼仪的规范途径:以人为本、注重人文精神教育;以学校教育为基础,注重赛事体育礼仪的普及;以媒体教育为提升,做好赛事体育礼仪的宣传;以赛场为媒介,提高观众赛事体育礼仪的认知;以规章制度为保证,促使赛事体育礼仪的科学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球》2010,(9):164-164
8月8日.“Wilson·2010年中国龙全国业余网球团体赛”在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收官。本次西安黄龙赛区比赛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国网球协会副秘书长魏郁或亲自莅临指导.西安体育总会秘书长宋西荣.西安市网球协会秘书长马友德.西安城市运动公园总经理窦波到现场观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