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运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将全国和山西省城市汉族7-22岁男学生各年龄段断面的身高数据拟合转换为纵向连续资料,选取最佳曲线拟合模型,对比分析揭示内部变化规律。发现山西与全国城市汉族7-22岁男学生身高均值与生长速度变化趋势一致,均在7-9岁和10-12岁身高进入生长突增期,13-19岁增长速度缓慢下降,20岁趋于稳定后身高均值有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趋势。全国与山西省增长速度曲线在6岁和15岁时两次交叉。  相似文献   

2.
依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对山西省与全国城市6~22岁汉族男学生的BMI(身体质量指数)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比较分析,揭示了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山西和全国的资料来看,由于学生处于生长发育期,身高和体重逐渐发育成熟,BMI增长值逐渐减低。山西、全国城市汉族男学生BMI增长值在年龄段上的分布趋势一致,快速增长期主要集中在9~13岁年龄段。在14岁之后增长值不断下降。山西城市汉族男学生BMI增长值普遍高于全国城市汉族男学生BMI增长值,6~8岁山西BMI低于全国,之后逐渐高于全国。  相似文献   

3.
依据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应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城市汉族6-~22岁男生身高生长发育的整体水平进行比较评价,以了解和掌握全国各地城市汉族男生身高生长发育整体水平的现状。结果认为,北方城市汉族6~22岁男生身高生长发育整体水平要高于南方;依据全国、北方、南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市汉族6~22岁男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值和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整体特征分析,可将其生长发育划分为4个时期,并且呈波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运用曲线拟合统计方法,建立曲线拟合模型,对1995-2005年浙江城市汉族学生断面的BMI指数曲线拟合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995-2005年浙江省城市汉族7~22岁男女生BMI指数均值总体随着年龄递增而增长,男女生BMI指数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8~12岁和8~11岁年龄段,城市女生BMI指数突增期较男生提前1~2岁。  相似文献   

5.
国家教委、卫生部、国家体委、国家民委和国家科委去年共同组织实施了对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的监测,监测对象是汉族7-22岁大、中、小学生及17个少数民族7-18岁的中、小学生,监测人数达242669人。监测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我国学生的身高和体重都有明显的增长,省会城区汉族7-22岁城市男女学生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80厘米和1、15厘米,体重分别平均增  相似文献   

6.
依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所颁布的调研数据,对浙江乡村汉族6~22岁学生身高生长发育自然增长变化的特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浙江乡村汉族男、女生身高自然增长值和自然增长率百分比,其大小排序的年龄段与全国乡村汉族男、女生的不同,其中男生的年龄段要少于全国(7/⑨),其整体增长水平也低于全国整体增长水平(3.56cm/5.37cm)女生的年龄段要多于全国(9/⑦),但其整体增长水平要低于全国整体增长水平(4.77cm/5.00cm)。  相似文献   

7.
1985-2005年全国汉族学生体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1985年和2005年全国7-22岁汉族学生体质检测数据,采用加权平均法对2005年全国各省区测试数据进行合并,并对二个时期各项体质指标的全国水平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①近20年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各项指标生长发育呈快速增长,且体重增长速度较快。②学生的肺活量全面下降,女生下降幅度高于男生。③学生身体素质有增有降,发展极不稳定,其中男生50m跑、男女生立定跳远呈现平稳增长,女生50m跑呈持续下降;7-12岁为斜身引体呈快速增长,13-22岁男生引体向上呈缓慢下降,女生1min仰卧起坐7-22岁各年龄段全面提高;学生耐力跑7-22岁各年龄段全面下降。据此提出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体质测量、数理统计、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山西省7~18岁汉族学生2004年体质监测结果中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机能、素质的指标进行调查,对城、乡学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城、乡男女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均值,各年龄组城市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肺活量均值,各年龄组城市学生均高于乡村学生,男、女学生脉搏均值没有城乡之间的差别。身体素质七项指标乡村男女生各有优劣。  相似文献   

9.
天津与全国城市汉族学生BMI拟合后的变化趋势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MI称为身体质量指数,不仅影响人体其他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变化,而且直接关系到人的健康状况,是衡量人体胖瘦程度、反映和判断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依据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用动态曲线拟合方法,将天津与全国城市6~22岁汉族学生各年龄段断面的BMI(身体质量指数)纵向拟合,转换为连续资料后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揭示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为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做好学生生长发育水平检测和评价工作,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测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1985-20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身高继续呈现增长态势,且增长速度呈加速势头,特别是近10年乡村学生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2)城市学生身高普遍高于乡村学生,且表现为18岁之前城市学生身高明显高于乡村学生,18岁之后城乡学生身高差距大幅缩小.3)城市学生体重大于乡村学生,但近10年乡村学生体重增长幅度超出城市学生的体重增长幅度,且近5年乡村学生体脂百分比的增长幅度较大,有赶超城市学生的趋势.这一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避免乡村学生重走城市学生体形发展变化的老路,即由“豆芽菜”型向“胖墩儿”型发展.4)近10年甘肃省汉族学生的胸围增长较为缓慢,与身高、体重的快速增长不成比例,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近25年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肺活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汉族7~18岁中小学生肺活量城男、城女、乡男和乡女分别平均下降394.96mL、757.34mL、45.72mL和581.00mL,整体上贵州省汉族中小学生肺活量水平由降到升,即前20年下降、后5年上升,城市下降幅度高于乡村。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西仫佬族7~15岁学生体质发育差别及其变化趋势。根据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的测检方法,对1419名7~15岁仫佬族学生进行检测,并与全国汉族和广西汉族、壮族乡村学生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仫佬族男、女生身高、体重指标低于全国和广西汉族乡村学生平均水平;肺机能状况优于全国汉族和广西壮族乡村学生的平均值;女生柔韧素质较低于全国汉族乡村学生,优于广西汉族和壮族乡村学生;视力不良率低于全国汉族和广西汉族、壮族乡村群体学生平均值。该地区仫佬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与汉族乡村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建议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汉族学生体质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霞 《体育学刊》2012,(2):100-103
通过对1985~2005年5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数据进行比较,发现:(1)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但并非持续下降,而是是具有起伏的曲线型。学生耐力素质只在7~12岁城市男女生和13~18岁乡村男生中出现连续20年下降;其他身体素质在1985~1991年呈现出回升。(2)1995年是各项监测指标的转折点,学生的肺活量、速度、耐力等素质在1995~2005年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4.
1985~2000年广西壮、汉族学生体质状况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1985~2000年广西学生体质调查资料壮、汉族学生样本,对7~22岁壮、汉族城乡男、女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进行多指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5年间广西壮、汉族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迅速;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除肺活量指标壮族学生优于汉族学生外,其它各类指标汉族学生平均增长值超过壮族学生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5.
采用1985年-2005年间4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对我国汉族7~22岁儿童青少牟的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变化进行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汉族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水平的变化特征和规律。研究结果发现:(1)20年来我国汉族学生机能和素质总体变化特征为速度素质和爆发力有所提高,但幅度不大。除13~18岁男生外,其它学生的力量耐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耐力素质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下降,这不仅表现在学生持续跑动能力上,而且在心肺功能上也表现出了较大幅度的下降。(2)在1985年至1995年10年间,除城镇男女学生耐力素质有所下降外,我国学生其它身体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男女生爆发力和速度素质提高幅度较大,而耐力素质下降最大则是处于高中阶段(16~18岁)的学生。(3)在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国学生机能和素质呈全面下降,下降幅度最大的是耐力素质。城镇学生下降幅度大于乡村学生,女生下降幅度大于男生,中学生幅度大于小学生。进一步分析这10年的变化情况发现,在2000-2005年这5年里,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幅度.比1995—2000年的5年里下降的幅度大。(4)我国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与体育锻炼不足有较大关系,主要表现在参加时间不足和参加程度不够。(5)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课程改革还处于“泛化”过程中,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评估体系尚不能很好的围绕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素质而形成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