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对安徽省不同地域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省级市和4个县(市)社区体育发展规模、活动内容、组织结构、经费来源、健身动机等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了安徽省社区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并对安徽省社区体育在新世纪中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主要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是对竞技体育的全局发展进行筹划和设计的方略.对竞技体育战略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体育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层次问题,也是战略的境界问题.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分为四个层次,即哲学层次、社会层次、文化层次和现实层次.  相似文献   

3.
诠释体育强国目标,指出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是实现体育强国目标的必然途径,论证体育强国与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强化我国辩证关系,即相互依存、相对独立、相互协调和整体性关系,以区域作为分析框架构建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体育发展战略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体育发展战略历史演变,分析当前实施体育强国战略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就体育强国战略定位与走向提出建议。研究认为,建国以来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竞技体育适度赶超、“两个战略”协调发展、市场化、产业化发展战略以及体育强国战略几个阶段。当前在实施体育强国战略过程中,存在着战略目标定位不清,发展实践偏离战略目标,价值取向单一以及体育事业结构性矛盾等现实问题。实施体育强国战略必须明确界定战略目标,确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通过深化改革探索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式,对我国省域体育发展战略进行了历史考察和横向比较。分析了各个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共性和特点,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福建省为例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区域体育发展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是致力于研究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为体育决策服务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和咨询机构.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全面分析中国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成立背景及其发展进程,总结其历史贡献与经验.最后提出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会今后需进一步在增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机构;加人周期性、全局性重人课题研究的投入;推动与有关学术团体的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相应的改进,以利于研究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以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竞技体育崛起是实施奥运争光战略的结果.我国在实施奥运争光战略中根据国情、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和层次,确定了发展战略重点任务.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重点任务是从以提高为重点、协调发展,到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再到稳定优势,开发潜优势逐渐发展起来的.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重点任务,对后奥运时期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选择,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结构与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区域科学的理论为研究依据,在全面、深刻理解体育强国内涵的基础上,对包括战略定位、战略优势、战略机遇与挑战、战略原则和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战略措施等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并结合实际突出区域体育战略研究的特色.为区域体育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更为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步伐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实现江苏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发展的战略途径与对策,针对江苏省青少年竞技体育战略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区域科学理论为研究基础,对建国以来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演进进行历史回顾,提出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应服务于体育强国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从英国青少年体育(2018—2022)战略的背景与发展、目标内容及挑战机遇三个方面深入分析。研究发现:YST青少年体育战略聚焦6个目标领域进行展开,依据英国本土环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青少年体育促进战略,结合身体活动带来的健康益处主要从“个人、学校、社会”等层面提出战略优化路径;把体育素养作为国家战略融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全面促进青少年体育发展。得出对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战略启示:1)以国家治理为战略主导,构建协同的青少年体育治理机制;2)以家长引领为战略基础,加强青少年体育素养教育;3)以学校实施为战略主体,联合社区、家庭协调共同推动;4)以体育品牌为战略关键,构建青少年体育品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对于我国现阶段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从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发展战略、“以民为本”的体育发展战略、按照体育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体育的战略、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我国奥运会会籍的战略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体育发展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体育法制建设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坚持依法治体,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是我国未来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方针和任务.为此,需要对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体育法制建设进行全面的规划,深入开展体育法制发展的战略研究.本文就我国体育法制建设的目标、方针、道路以及对策等基本战略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澳大利亚政府为实现其"富有创造力的中等强国"目标而在体育促进发展、体育外交领域实施的一系列资助计划和发展战略,将澳大利亚体育外交战略规划与实践的成功之处概括为6个方面,即体育外交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关联、战略目标关注国际社会前沿议题、战略实施中建立多元合作伙伴模式、战略资金保障制度健全、重视发挥大型体育赛事作用、实施体育外交绩效评估。据此提出对中国体育外交的启示:①持续增强体育综合实力,获得广泛国际认可;②构建中国体育外交战略,坚持周边体育外交优先发展;③提供具有吸引力的体育思想,主导国际体育秩序变迁;④建立多元体育外交合作模式,充分动员各种社会力量;⑤重视体育外交绩效评估,确保实现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运用Delphi法和文献法,对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其在新奥运周期的战略定位与项目布局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发展水平呈稳定性、集中性和均衡性的特征;(2)竞技体育优秀后备人才不足、教练员水平不能完全适应科学化训练的要求、基础项目薄弱是当前制约我国竞技体育项目整体水平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3)新奥运周期我国竞技体育备战项目,在布局上应重点发展跳水、竞技体操、乒乓球、举重、射击、柔道等优势项目;在发展战略上应向女子项目倾斜,突出发展,特别是集体项目。  相似文献   

16.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省实施"两圈一带"发展战略的关键5年,也是建设体育强省,推进湖北竞技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对湖北竞技体育历程的回顾,结合省情,与周边几省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从竞技体育强国战略的视域出发,对湖北竞技体育发展战略进行剖析,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看到与其他省份的差距,谋求湖北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对策,推动湖北竞技体育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张继生  喻瑜  谭旭利 《体育科技》2010,31(4):14-18,45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类比法、比较法等研究方法,以小康社会建设为背景,以后奥运时代为契机,从竞技体育及群众体育方面出发,分析了湖南省东、南、西、北部地区区域体育的现状与特点,对各地区区域体育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与比较,为我省在后奥运时代将如何在新一轮的体育竞技中发挥自身的实力,如何选择科学、合理、符合我省实际情况的体育发展战略,如何使我省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新时期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努力实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1  
在分析体育大国与体育强国概念、评价体系和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由奥运强国向竞技体育强国、群众体育由健身体育大国向健身体育强国发展的进程进行了分析判断,并从战略层面分别提出了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体育统计的管理功能,介绍体育统计在浙江省体委系统的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体育统计学科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体育发展战略与决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体育发展战略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总体地研究体育发展过程中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体育发展战略必须遵循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经济性原则。必须遵循投入、活动、产出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以最小投入而得到最大的产出效应。根据我国体育资源的优势,对运动项目进行合理布局,对促使我国竞技体育技术水平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